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讓孩子閃耀個性最重要的10件事

讓孩子發展能力、閃耀個性最重要的10件事

從出生那天起媽媽就一天24小時地照顧的那個小嬰兒,當他長成幼兒的時候,開始漸漸離開父母身邊,與小朋友一起玩,開心地講話,並且像大人一樣使勁地跑來跑去。

在此之前他們都是被家裡人圍著呵護著生活的,而進入幼稚園或保育園之後開始體驗此生初次的集體生活。這是他們接觸社會的開始,是非常重要的時期。

為了讓孩子充分發展能力,讓他們的個性張揚,度過自己幸福的人生,在3~6歲的時期,一定要注意以下最重要的10件事。

1 重視孩子獨有的特點

不要與別的孩子比較,關注自己孩子的感受方式

到了幼兒期,孩子各自的性格就表現出來了,有的孩子悠然自得,有的孩子性情急躁,有的畏縮不積極,有的喜歡折騰,有的有點神經質,有的著急忙慌等,各不相同。為了發展孩子的能力,關注孩子的個性特點是最重要的,所以需要注意以下三個重要的地方。

第一,要把孩子的個性發展為他獨有的優勢。孩子的個性不一定都是父母所期待的特點,比如有的父母會想,「為什麼我們家孩子總是這麼我行我素的,一點都不麻利呢?」但是若往好的方面想,「這孩子沒有跟別人競爭的意識,對勝負沒什麼太大的興趣,將來也許反而成為大人物呢」。這麼一想,孩子的個性勢必往好的方向發展。

第二,就是不要跟別的孩子相比較。孩子與別的小朋友玩的機會增多,或者孩子上幼稚園以後,父母總是不知不覺會把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比較,比如「為什麼我家孩子跑得慢呢」,「為什麼只有我家孩子不願意玩鞦韆呢」等。

「想與別的孩子比較」,這是育兒中永遠的題目,說起來確實難以避免。

但是,無論哪個領域,總會有比自己的孩子更優秀的孩子——運動神經發達的孩子,腦瓜聰明的孩子,很有教養的孩子,非常有積極性的孩子等,要是比較起來沒有盡頭,只能讓自己更加不滿足。要是想比較的話,就跟孩子的過去比較。「剛開始走的時候還害怕呢,現在已經跑得很好了」「我還擔心孩子說話晚呢,現在他說得可開心了」,這樣比的話孩子的成長確實令人欣慰,今後的發展也讓人期待。

第三,要肯定孩子自己的感受方式。即使看同樣的夕陽,觀同樣的電影,有的孩子會感動,有的孩子也許不會。感情的世界里沒有對錯,如果孩子發現「媽媽總是說我的感受方式很有趣」,他們就會對自己的感受方式產生信心,就會更加自信。

如果在養育孩子的同時珍視孩子的個性,其個性就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2 重視活動身體的遊戲

要多活動身體,培養喜歡運動的、感性豐富的身體

幼兒期是身體機能迅速發展的時期,到了5歲,孩子具備了與大人同樣的運動以及活動身體的能力。

孩子只要「會全力奔跑以後,他就想一跑到底」「會跳著走以後,就想總是跳著走路」「會爬樹以後,就想爬得更高」,總之他渴望充分活動自己的身體,挑戰新的事物。

所以,為了滿足孩子的冒險願望和挑戰心理,可以讓孩子盡情地玩耍,通過活動身體漸漸養成愛運動的習慣。

另外,通過運動身體還可以獲得各種各樣的體驗,這也是很重要的。孩子對於事物的理解通常都是基於自己的體驗,比如,他們會想「是不是這樣的呢?」「不過,這又是為什麼呢?」。近年來人們普遍認為孩子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差,其實這跟孩子的體驗漸漸減少有很大的關係。父母要盡量讓孩子玩耍,具有更多的體驗,培養擁有一個感性豐富的身體的孩子。

3 盡量每天讀書給孩子聽

聽讀書是孩子真正意義上學習能力的基石,培養一個喜歡讀書的感性豐富的孩子

坐在爸爸或媽媽的腿上,或者鑽在被窩裡聽他們讀書,這種體驗會永久地留在一個人的記憶中——帶著父母全身心的愛。

讀書給孩子聽不僅僅帶給孩子溫暖的回憶,如果孩子很喜歡聽大人讀書,每天都聽,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讀出文字。還有,經常給孩子讀書聽,他們將來會非常喜歡讀書,這是很多數據已經證明的事。喜歡讀書的孩子國語的能力自然增強,而國語能力是所有學習的基礎。

書是增加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激動喜悅的根源。

讀書給孩子聽可以培養出感性豐富的人,是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堅實基礎。

圖畫書和兒童文學這類讀物,即使孩子自己會讀,讓爸爸媽媽來讀給自己聽也是他們最開心的事。孩子上了國小還央求爸爸媽媽讀書的話,父母就讀給他聽吧,直到他不再需要的那天為止。

4 培養一個喜歡製作東西的孩子

人類通過製作才有了進步,通過製作培養孩子的鑽研和思考能力

人類從太古時代開始就通過製作工具使自己的生活一點一點得到改善,才有了今天的進化。比如將黑曜石當做刀來使用,或者把木頭製成木槌,接著開始制鐵,製造車或船,最後發明了擅長計算和記憶能力卓越的計算機。

人類通過對素材進行切割、削剪、敲打、組合等製作行為,將鑽研和思考能力等發展人類智慧的信息輸入遺傳基因中。

讓孩子學著製作東西,他們會琢磨「怎麼能做出飛得更好的竹蜻蜓呢」,或者「能不能做個有意思的工具呢」,如果真的做出來,他們可以嘗到成功的滋味。看到樂器什麼的,他們會想「為什麼它會發出這種聲音呢?」,同時他們也會擁有一種人生觀,認為「只要下功夫,總是會有辦法的」。

製作東西不僅可以鍛煉手指,還能刺激潛在的遺傳基因,活化人的潛在能力。

5 夥伴中製造能夠互相認可的關係

通過被夥伴認可社會性得到發育,讓孩子多多與小朋友玩耍

孩子2歲之前,最重要的是要讓他感到父母珍愛自己,「有困難的時候肯定會有人來幫助自己,自己是被愛著的」。這種感覺是超越了普通道理的,但是具備這種感覺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4~5歲的時期,在集體中被認可變得重要起來。孩子意識到自己單獨玩耍不如跟大家一起玩更開心,他們開始尋求玩耍夥伴。在這過程中,他們慢慢知道「夥伴們是需要自己的」。

孩子通過參加遊戲,或者在過家家中擔任一個角色而明白自己是被別人需要的;如果在保育園或幼稚園中因為照料比自己小的孩子而被老師說「謝謝」的時候,他們也會明白自己是能夠幫助別人的。

這種感覺可以通過與朋友一起玩耍而獲得,找保育園或幼稚園的時候也要找注重這種集體活動的地方。父母沒必要對瑣碎小事多發表意見,只要讓孩子們自己玩就可以了。

6 培養一個能主動與人打招呼的孩子

打招呼是交流的第一步,父母要做典範

與人打招呼寒暄就像交流的潤滑油。與朋友或老師說「早上好」,是開始交流的契機。會簡單地寒暄是培養孩子社會性的前提。

與人打招呼這種教育最好不要強制,因為那樣不會奏效。最好的辦法是爸爸媽媽給孩子作示範。

早上起床後父母對孩子說「早啊」,如果孩子能回應說「早上好」,父母一定要表揚孩子。「我走啦!」「好的,走好啊!」父母這麼說這麼做,孩子會感到「聲音響亮地打聲招呼感覺很不錯」。

孩子在陌生人面前會感到緊張,有時無法打招呼,這種時候不要責備孩子「怎麼不好好打招呼!」因為這樣孩子會不再喜歡與人打招呼。可以鼓勵他說「下次爭取跟人家說『您好』哦」。

7 讓孩子幫個忙

幫忙可以發展孩子的思考能力

在人類長長的歷史進程中,孩子作為家庭一員,並沒有被當做「客人」,從2~3歲時就開始幫助家人幹活,父母培育他們,希望他們儘快獨當一面。孩子每天做自己的活兒時,會認真地想「怎麼樣才能做得更快呢?」「有沒有更簡單的辦法呢?」,所以,通過幫忙幹活,他們會變得更聰明。

現在這個時代,父母可能認為讓孩子幫忙只是添亂,不過即便如此,還是找一兩件事讓孩子來做吧。讓孩子幫忙洗幼稚園或保育園的室內穿的鞋,幫忙準備飯桌、打掃浴室等等。或者為了讓孩子做點事情,可以專門讓他在家裡將干松魚削成末兒,這也是件很開心的事。無論做什麼孩子都會開動腦筋去想如何能做得更快更好。

即使孩子做得不是很好也不要責備他,可以跟他說「謝謝,只是這個地方要是更仔細點就好了」。一定要感謝他,「你幫了大忙了」,讓孩子感到「我是個有用之人」,這點是最重要的。

8 耐心回答孩子的問題

這是孩子的知識急速增長的時期,要富有想象地回答他的問題

孩子在幼兒期會快速增加辭彙量,據說這一時期可以使用數千個單詞。隨著知識面的拓寬,其數和量都會猛增,人類就會整理之,整理后又會增加,接著再整理,就這樣像台階一級一級上升,不斷發展。

孩子記住了很多辭彙之後會問,「為什麼會下雨啊?」,他們想驗證自己的知識。不過,他們尋求的也許並不是「因為天空中充滿了水分……」這種自然科學性質的解釋。

4~5歲的孩子相信所有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喜歡泛靈論的思考方式,所以像《北風和太陽》這種童話他們非常容易接受。所以當他們問你「為啥會下雨」的時候,你可以回答他說「因為雨神覺得地上的樹啊草啊很口渴,於是就下場雨讓它們喝啊」;孩子問「為什麼會打雷」的時候,你可以回答說「天上的神仙哥哥和弟弟吵架的時候就會打很響的雷呢」,孩子其實就是想要這種萬物充滿生命的解釋。

孩子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你的回答可以更加拓寬他們充滿幻想的世界。

9 文字會10多個,數字學會10以內的基礎數

聰明的父母在生活中教孩子數數,讓他對文字產生興趣

到了幼兒期,父母該為孩子入學作準備,讓他們學習文字和算術了。

文字方面,入學前只要會讀平假名就足夠了。每天樂於「聽書」的孩子,即使不給他們特別的教育,在上國小之前也會讀基本的平假名。即使是不願意讀文字的孩子,只要父母堅持給他讀書聽,入學前也能讀15個字左右,入學后很快就會讀五十音圖的。

關於文字,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對「文字營造的世界」感興趣。只會讀文字,而對運用文字寫出的故事或書信不感興趣的話,孩子的能力是不會提高的。

關於數字,可以在入浴的時候,或者在拍肩膀的時候數數「1,2,3……」,數到50左右(數唱)。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實際來數點心呀水果的個數「1個,2個,3個……」,這樣數字的概念,以及十進位的概念就進入到孩子的腦子裡了。

在讓孩子做「1+1」的數字加法練習之前,讓孩子抄寫假名表之前,先要在生活以及遊戲中讓孩子接觸和習慣文字及數字。這樣孩子才能順利進入課堂的學習。

10 儘可能多地給予孩子快樂的記憶

幼兒期的快樂和有趣體驗是孩子漫長一生的積極動力

孩子的記憶雖然從出生后就有了,但是以後能想起來的只有四五歲以後的記憶。

孩子不是依據自己的意思出生的,當然也不能選擇父母。所以,當你問孩子「你的出生並不是你所選擇的,不過,這樣從媽媽肚子里出生以後,你覺得怎麼樣?」,如果孩子能說「媽媽,活著真的很有趣,每天都很開心啊。謝謝媽媽生了我」,這就是你撫育他的目標,是做父母的最大的職責。

人即使到了60歲也能很好地記得幼兒期的事情。就算不記得38歲那年的事情,也能想得起來5歲那年的事情,說起來津津樂道。

記憶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我說的這事已經是50多年前的事了。爸爸在我小的時候有一次帶我去遊樂園玩,我坐在玩具馬上的時候,爸爸跟我開玩笑藏了起來,我大哭著叫「爸爸不見了」,不過不可思議的是,現在浮現在我腦海里的畫面是看著我哭的爸爸眼裡的情景。在不斷地聽爸爸說起那時的事情之間,不知不覺地自己的記憶變成了父母當時所看到的景象。

所以,自己的心情,從父母那裡聽來的話等各種要素交織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故事變做記憶,然後記憶又回放成故事讓我們回想起來。

美好的記憶,其實就是很多的故事組成的,怎麼樣能多多地給孩子這種快樂故事的素材(體驗),是父母要做的事情。

成人之後,不斷地回想起幼兒期的事情,自己的心也一遍一遍地回到童年。對自己來說,這是心靈的原風景,它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直接影響著你的後來,會產生很大的不同。

也許我們做不到特別理想的狀態,不過,我們還是要爭取給孩子的心靈添上快樂的記憶,讓他一想起來就會說「我的童年很開心啊」,「爸爸媽媽經常擁抱我來著」。

本文摘自《育兒那些事》作者汐見稔幸 由灕江出版社授權選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