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上影節觀察:陳可辛認為電影的出路在網路 這事靠譜嗎?

6月17日,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式拉開序幕。一年一度的上影節,不單是一場星光璀璨的光影盛會,也是電影輿論的風向標。這一屆上海電影節也不是例外。

在上海電影節主辦,騰訊娛樂、騰訊視頻協辦的「用工匠精神打造電影」論壇上,由作家劉震雲主持,導演馮小剛、陳可辛與學者戴錦華、作家張大春坐而論道,拋出了不少有趣的觀點。

論壇上,各位嘉賓就電影市場未來的出路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其中,陳可辛提出了一個觀點,目前的發行制度傾斜於大IP和小鮮肉,優質電影的生存空間有限,未來電影的出路在網路。這樣的說法有道理嗎?

網路和院線之爭燒到上影節

在談到電影的未來發展趨勢時,陳可辛認為,未來電影的出路應該在網路。在他看來,如今的電影被市場裹挾,整個發行制度傾向於大IP和小鮮肉。身處其中的電影人,不得不「按規矩辦事」,依靠大數據、大IP來拍電影。在這樣的情況下,文藝片或者非典型的商業片是沒有多少生存空間的。

然而,這些電影拿到網路上播放,反而可能會很受歡迎。陳可辛稱,自己監製的《七月與安生》,第一天的票房只有1000多萬,最終票房為1.7億,已經超出了預期。然而,這部電影拿到網路上播放一周,一個視頻平台就有6000萬人看,這說明網路上的觀眾還在。

同時,陳可辛還指出,網路能滿足不同層面受眾的需求,使觀眾能夠有效分流。雖然網路的大部分空間仍然被大IP和小鮮肉佔據,但其他類型的電影在網路上同樣擁有生存空間。90后和00后也養成了「用手機看電影」的試聽習慣。因此,未來電影的出路應該在網路。

針對這種觀點,學者戴錦華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她看來,電影是院線的藝術。電影一旦喪失了影院,那就是喪失了電影,可以直接宣判電影死亡了。

院線不給機會 還是自己不爭氣?

去年年底,內地銀幕數達到40917塊,成為了全球銀幕數最多的國家。儘管銀幕數增多了,國產電影的總體質量卻並沒有明顯的提高。正如陳可辛所說,「大IP+小鮮肉」配方的電影越來越多,擠佔了大部分的市場空間,真正優質電影的生存空間反而十分逼仄。

僅從去年暑期檔來看,票房前三名是《盜墓筆記》、《絕地逃亡》和《寒戰2》,口碑都不算出色。在豆瓣上,前兩部電影的評分都沒有超過及格線,《寒戰2》的口碑也只能算是中規中矩。反而評價不錯的《幸運是我》、《喊•山》和《我們誕生在》,均遭遇了口碑的滑鐵盧。尤其是前兩部電影,影片下檔時的票房還不到100萬。

到了今年,情況也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截止到目前,今年內地票房最高的10部電影中,6部都是進口大片。剩下的4部電影,都來自於春節檔,其中豆瓣評分最高的《乘風破浪》,也很難稱得上是一部佳作。無論是從票房還是口碑來看,今年上半年國產電影都被籠罩在進口大片的陰影之下,至今都沒有翻身的跡象。

進口片的票房碾壓著國產片,國產片中的商業片又碾壓著文藝片。不得不說,這的確跟的排片「潛規則」有關係。一般來說,影院的排片不是看口碑,而是看電影的「賣相」。大製作、明星雲集、宣傳力度大的電影,一般能夠獲得較高的排片率。電影上映之後,影院也會根據影片的上座率,增加或者減少放映場次。

院線基於自身的考慮,對進口大片和國產商業片「特殊照顧」,這也在情理之中。正如陳可辛在上影節論壇中所說,院線的運營需要成本,會用盡各種辦法讓影院坐滿人,不得不犧牲了其他電影的生存空間。然而,這對中小製作的優質電影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優質電影的「叫好不叫座」,跟院線的低排片脫不開關係。

不過,也別都怪院線不給機會,有時也是國產電影自己不爭氣。就拿今年上半年來說,整整半年沒出現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國產佳作。取得高票房的國產電影,大部分還是因為佔了春節檔的光。票房拼不過進口大片,也就不讓人意外了。

互聯網能拯救國產電影嗎?

相較於好萊塢大片和國產大製作商業片,其他電影的生存空間被壓縮,的確是一個事實。那麼,互聯網是否會成為優質電影的「救命稻草」?相較於傳統院線,網路院線又會給電影產業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1、電影的創作自由度更高

在這次論壇上,陳可辛坦言,相較於電影院,網路會給創作者更自由的創作空間。一般來說,國內的院線電影,最長也就在2個小時左右。對導演來說,也是某種限制。如果放到網路上播放,導演可以加入更多的細節,一個故事兩個小時講不完就講三個小時、八個小時,甚至12個小時。他認為,這種電影可以稱之為「自由長度的電影」。

2、網播的電影數量沒有限制

儘管院線銀幕數一直在增長,電影院里能夠播放的電影數量依然是有限的。電影院的播放方式是線性的,播放了一部才能播另外一部,現在每年只播放300多部。相較之下,互聯網並沒有播放數量的限制。只要平台能買下,網路院線就可以播放。

3、給小眾電影提供更多生存空間

無論在還是在海外,商業大片一向是院線的「霸主」,相對小眾的中小製作電影或文藝片的排片空間一再被擠壓。對這些電影來說,在網路播放可避開跟商業大片的競爭,讓有獨特愛好的觀眾可以欣賞到這些電影。這給大量的電影創作人提供了更多機會,讓他們可以在網路上施展自己的才華。

近幾年,國內不少電影公司開始嘗試網路和院線同步發行的模式。《黑處有什麼》還在院線上映期間,就已經通過愛奇藝進行了網路發行。《路邊野餐》前一天剛剛下線,第二天馬上登上了視頻網站。此外,愛奇藝還開始拉攏導演王晶,與其合作推出6部電影,不排除與院線同步上映的可能。

實際上,網路院線與傳統院線的「准同步」,的確為小眾電影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間和變現渠道,也為電影創作人提供了更多的機會。然而,目前內地的視頻網站,還不具備和傳統院線一爭高下的實力。網路院線和傳統院線的「准同步」,目前還處於試水階段,短時間內很難成為主導。

儘管如此,互聯網已經改變了觀眾的觀影習慣。尤其對於90后和00後來說,相對於影院觀影,網路觀影已經成為他們更為熟悉的觀影方式。未來,網路院線打破傳統院線的壟斷,成為電影同步的播出渠道,其實並非是天方夜譚。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 任珊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