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博物館的奇妙之旅

我喜歡遠行於異地他鄉,

邊走邊看,

若是情有所感,

心有所思,

手中的筆不經意寫下來的文字,

這便是遊記了。

大英博物館里的

重點是。我很想去尋找一個世紀前斯坦因從絲路和敦煌搬到這裡的東西,就像伯希和搬到巴黎吉美博物館的東西。不知大英博物館此時是否展出,那得看我的運氣了。

先看西亞,儘管我在其他國家也曾拜謁過西亞——即兩河流域的遺存,然而大英博物館古代西亞藏品之巨之精及其表現出的文明的高度,令我震驚。

我想我當時的表情一定是目瞪口呆。

這一對對巨大而神奇的人面獸身帶翼雕像竟是公元前數百年的作品?

尤其是那些人面連鬢長須浮雕的線條,活生生地旋轉自如,極其優美;

還有大批亞述王朝石板上的浮雕,與漢代畫像在同一水平上。

但漢畫蒼勁浪漫,線條舒展主觀,多為神話傳說;

亞述的壁畫看似歷史經典,構圖複雜,卻富裝飾性又寫實;

但它們共同證實著人類藝術在如此遙遠的時代就達到這般純熟。

由此我又想到伊拉克的國家博物館,它所庋藏的兩河流域包括阿卡德、亞述、巴比倫和蘇美爾文化的珍品,頂尖於世界,一直令我神往。

但如今的伊拉克多災多難,很難到那里去了;

2003年美國人攻打伊拉克時,這個博物館橫遭亂民搶劫,巨量珍藏不知去向。今天在大英博物館也是對我一種很充分的補償。

來自西亞的人面獸身帶雕像

至於大英博物館古埃及的藏品,更稱雄於世界。

那塊舉世聞名的羅塞塔石碑早在 1802 年就在這座博物館展出,並在兩個世紀以來一直是舉世公認的鎮館之寶。

果沒有這石碑上同時書寫一種內容的三種文字——古希臘文、古埃及文和當時流行的一種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由何破譯出來?

一種死去了的古文字的破譯會打開多少歷史的門?

任何博物館的地位與身份的高低,全看它的鎮館之寶了。

就像羅浮宮的《蒙娜麗莎》和勝利女神雕塑、埃及國家博物館的圖坦卡蒙墓葬和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

從大量的木乃伊與神像中,我更清楚古埃及人最在乎的是死亡。

死亡是生命的終點,只有超越終點才能永恆。

古埃及人採用的方式是木乃伊,人更相信六道輪迴,當代人則寄希望於克隆。

這是人類一個永遠的題。

我是幸運的,因為館正在展示斯坦因在西部的「考古發現」。

儘管數量有限,但絕大部分都不曾見過。除去寶石、首飾、銀器、建築的木構件,最精彩的還是泥塑,材料是新疆特有的紅土,雖然形象是西域化的,甚至帶著一些印度文化的元素,又明顯是唐風。那些胖胖的仕女與蹙眉瞪目的力士形象,件件都是「孤本」,也是極品。

我在博物館紀念品店的書架上想找這些彩塑的畫片帶回去,但找了半天也未找到,幸虧我的相機還好,大英博物館允許拍攝,我把它們一一攝取下來。

西方考古者自 19 世紀從埃及、西亞到印度,逐步進入他們從未涉足過的陌生又神秘的遠東大地。

首先是新疆,隨後是甘肅西部的敦煌;這塊在宋代之前中外交流的熱土,在宋代之後隨著海上絲路的漸漸興起而冷寂下來。

古人留在這塊土地上的遺物再沒人動過,被時光的塵埃輕輕蒙上,好像在等著西方的考古學家們來發掘。

這些西方人所謂的考古發掘更像是從地上撿東西。

伯希和說一次他在新疆把馬鞭往地上一插,就碰上一件東西,挖出來便是一件極其漂亮的唐代彩塑。

泰晤士河夜景

我們總以為從斯文赫定到華爾納,西部大地已經被這些精明又不辭辛苦的西方考古學家翻遍,所剩無幾,其實這方圓幾千公里的土地怎麼會給幾十個西方人搜尋乾淨?

近年來在我的學院建雕塑博物館時,我從西部的古董商販手裡買到幾件絲路遺存,件件都是上品。

這次在大英博物館看到斯坦因從新疆丹丹烏里克佛寺遺址發掘的一件唐代彩塑「天部像」( 這張圖片曾發表在斯坦因的《西域考古記》中 ),與我藏品中的一件完全一樣,但在品相與色彩上還是我的藏品更好一些,但如今這些從新疆新出土的藝術品很少進入各地的博物館,仍是西方人和日本人來「淘寶」的對象。

這使我暗自告訴自己,還要在保存絲路的遺物方面再做努力,一邊以挽回百年前的損失,一邊不叫它再流失了。

美術館里的自助餐

英國國家美術館收藏之富驚人。一天走不過來,三天看不過來。

我首先選擇近代。

走進第一展廳,第一眼看到的是塞尚的《大浴女》。塞尚對面的牆上掛著的是凡·高的《向日葵》和《麥地與天空》。

凡·高畫過多幅《向日葵》,這幅是他在 1880 年患精神病前畫的;而《麥地與天空》是他患病後在巴黎附近的奧維小鎮畫的,時間為 1890 年。

這兩幅畫掛在一起正是我十二年前在法國研究的一個題目——凡·高患精神病前後繪畫的不同。

患病前的畫較為寫實與平和,形象具有刻畫性;患病後的畫充滿動感與不安,同時洋溢著生命感與韻律,大量線條是主觀的、隨心所欲的筆觸,這筆觸直接表達出他的個性情緒與魅力。

牆上的《向日葵》與《麥地與天空》更證實了我對凡·高的研究。

接下來是畢沙羅。我喜歡畢沙羅的節制與詩性。

第二間展室是莫奈的《日本橋》。同一年畫了兩幅,一寫實一寫意。還有西斯萊和雷諾阿。

依我的經驗,來到這種包羅萬象的美術館看畫,一次不要看太多太雜,如吃自助餐。我發現這次我過多注重印象派,可能與我最近關於自己繪畫的思考有關。沒關係,反正我一準兒還要再來。

這樣一路走出去,從眼前掠過的是倫勃朗、魯本斯和拉斐爾,收藏之富令人驚愕。

英國國家美術館是免費開放的,人很多,除去本土的英國人,還有不少旅遊參觀團,多是歐美人,還有日本人和東南亞人。我有點奇怪也有點悲哀,為什麼很少見到人呢?我們不愛藝術嗎?我們在唐宋不是已經出落為巨匠如林的美術大國了嗎?

福爾摩斯也有博物館?

當今世界的博物館千姿百態,但我不明白福爾摩斯只是一個虛構的小說人物,

並非作家,怎麼會有博物館?編造的嗎?博物館還能造假嗎?

福爾摩斯博物館

我在 1981 年初訪問英國時並沒有這個博物館——它在倫敦貝克街 221B。在柯南道爾的偵探小說里,曾把他小說的主人公——大偵探福爾摩斯的工作室虛構在這里。

這所房子建造的時間與小說描寫的時代相同,小說寫得太逼真了,這房子就成了「似是而非」的「名居」。於是在 1990 年,有人買下這座房子,把它建成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博物館——一個小說主人公的博物館。它所使用的手段是努力把它做成「真實」的。它的目的和作家柯南道爾完全一致,就是讓人們相信福爾摩斯確有其人。

出於這一目的,博物館的建造者所收集的物品很特別,要求十分苛刻。

一是必須與小說是同一時代的;

二是要符合小說人物 ( 福爾摩斯與華生等 ) 的身份,甚至要符合小說細節;

三是從生活用品到工作器物巨細無遺。

別說福爾摩斯的帽子與煙斗,華生的藥箱和各種醫療器具,單是福爾摩斯的書桌和工作台上的文具、記錄本、放大鏡、字典、顯微鏡、地球儀、鈴鐺、燒瓶、刀剪、手槍、酒精燈、試管,還有衛生間中每個小物件,全都經過精心挑選,並要做現場化的布置。它有意避免一般的名人故居過分刻意的布置,弄真成假;而是故意堆放得雜亂無章,顯示主人公生活的忙碌與緊張,給人一種「真實」的幻覺。據說不少「福粉」還常拿著小說到這里來挑錯,以使貝克街 221B 和福爾摩斯變成歷史上的真人真事。

這便是這個博物館的價值。

它也是一個創作。柯南道爾讓福爾摩斯活在書里,這個博物館卻使福爾摩斯活在世界中。

馮驥才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