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再度否認合資傳聞東風、一汽虛晃一槍

儘管屢次傳出「緋聞」,又屢次得到「當事人」的澄清,但這並未減退外界對於東風汽車公司(以下簡稱「東風」)將和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一汽」)合併猜想的熱情。

日前,東風對於與一汽攜手在安陽成立新能源公司的傳聞進行了澄清。在此之前,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直言,東風與一汽的合併目前「無探討、無計劃」。不過,在上海國際車展期間,竺延風也表示:「把已經發展得比較成規模的、有體系的、有長遠循環能力的產品,介紹給汽車行業的其他夥伴,大家各有所側重、互相交換資源,這是一個趨勢。」

而東風與一汽目前在相關領域開展的技術合作,便順應了「資源交換、互通有無」的邏輯。有消息顯示,4月26日,現任科學院院士、一汽集團副總工程師兼一汽技術中心主任李駿,東風汽車技術中心首席總工程師陳贛共同為一汽東風創新中心在北京選址。「目前創新中心正在選址、註冊、人才、運行模式等籌劃階段,將綜合比較用地、稅收、人才條件、運營成本等政策和地域環境決定最終的落戶地點。」東風汽車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經營報》記者採訪時確認了這一消息。而早在今年2月,一汽和東風已經就共同建立前瞻性技術創新中心進行了簽約。

無論東風與一汽是否成立新能源合資公司、是否進行合併,二者在技術層面的合作已是板上釘釘,而雙方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弱勢也是不爭的事實。面對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雙方又將採用何種方式補足短板?

合併「緋聞」不斷

4月28日,東風汽車公司發布了一條澄清聲明,宣稱合資消息為不實傳聞,表示「目前東風汽車公司與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的合作只是技術層面,其他方面的問題無探討、無計劃」。

此則澄清聲明針對的內容是關於東風與一汽攜手在安陽成立新能源公司的傳聞,傳聞稱:東風集團與一汽集團分別出資5億元,電動汽車百人會指定機構出資1億元,河南省政府出資30億元,蘇氏精密出資5億元,國安新能源出資30億元,投資機構出資24億元。首次實現兩大國有企業與政府以及新能源零部件廠商共同出資。另有消息顯示:一汽、東風新能源合作意向書確實存在,只是尚未簽字。

此前,東風與一汽之間進行過多次高管輪換,而雙方的「緋聞」早在那時就已是沸沸揚揚。

2015年7月6日,曾任一汽集團總經理、吉林省委副書記竺延風南下東風,出任東風汽車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次日,原東風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平北上一汽,出任一汽的黨委書記、董事長。

2017年4月,雙方高層互調再掀波瀾。原東風汽車副總經理邱現東任一汽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原一汽轎車總經理安鐵成任東風汽車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常委。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2016年年中至今一汽總經理一職卻一直空缺。

「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汽車人才的流動性不斷增大。」在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原民族證券首席汽車分析師曹鶴看來,老國企的最大軟肋便是人事結構固化。同時,曹鶴認為,一汽、東風合併是國企改革大方向。

技術合作落地

儘管東風、一汽合併的傳聞並無實質性進展,但雙方在技術層面的合作已經得到落地。

早在2月17日,一汽和東風共同建立前瞻性技術創新中心,並確立了8項建設指導方針。而在4月22日,東風公司與一汽集團高層就共建前瞻共性技術創新中心進行深入交流磋商,並表示,要全力做好中心的籌備和建設工作。4月26日,雙方共同為一汽東風創新中心在北京選址。這一系列的動作,都曾引起外界對於雙方合併的猜想。

在竺延風看來,車企之間資源交換、互通有無,將會成為趨勢。而前瞻共性技術創新中心將不僅僅是一汽和東風兩者之間的合作,而是要把社會上的各種資源都充分利用起來。據竺延風透露,東風與一汽在技術層面的合作關注在三個領域,一個是燃料汽車,一個是智能網聯(包括自動駕駛),還有一個是輕量化。「因為這三方面,我們兩個企業都在做,都在投入人力物力,所以在交流過程中感覺這三個方面有比較好的合作方式。」竺延風表示。

「東風與一汽共建的『前瞻共性技術創新中心』,將面向技術革命前沿,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指導,以智能化創新體系建設為突破口,大力推進東風公司與一汽集團在前瞻共性技術領域的研究。」上述負責人如是說。

具體來說,在4月的交流中,東風和一汽明確了前瞻共性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指導方針,其主要內容包括:聚焦科技創新,為一汽和東風打造核心技術競爭力;以人為本,吸納國內外一流人才,實施技術委員會管理和首席科學家負責制;機制驅動,貫徹國資委科技型企業科技人員激勵新政策;戰略聯盟與併購相結合,掌握優勢資源,實現跨越式發展;預研下一代技術,以產品誕生流程與雙方產品研發連接,實現科技成果轉化;藉助國家科技創新驅動力,成為國家行業科技創新的領頭羊;邊合作邊建設,加快創新中心成果產出;貫徹走出去發展戰略,搶佔國內國際科技創新高地。

而根據此前披露的信息,東風與一汽的合作可以用「五大方向、十大技術、兩大工程」進行概括,共同研發超低碳汽車技術、零排放汽車技術、兼容環境的智能出行系統、基於網路的汽車數字化智能化設計、製造、服務技術等。

雙方將充分利用國內外研發資源,突破目前企業與外部資源合作研究的模式。此外,一汽與東風合作還可以實現共同承擔風險,降低研發成本的作用,實現「1+1>2」的可能。

市場短板待補

雙方在技術層面的合作也將為補足各自短板提供助力。

目前,無論是東風或是一汽,在新能源方面的成績均乏善可陳。根據乘聯會數據,2017年第1季度共銷售新能源乘用車4.95萬輛。其中,北汽新能源、比亞迪、吉利、上汽乘用車、眾泰汽車排在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前五名,市場份額佔比高達80.7%。此外,進入排行榜TOP10的新能源乘用車企還包括:江鈴汽車、江淮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騰勢。但作為共和國汽車行業的「長子」與「次子」,一汽與東風甚至都沒有進入前十名。這與其整體發展規模以及目前汽車行業的發展大勢均不吻合。

面對發展潛力巨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東風、一汽已經制定出長遠目標。根據東風汽車「十三五」戰略規劃,到2020年,東風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佔有率要達到15%~18%,銷量要達到30萬輛。而一汽集團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戰略顯示,到2020年,一汽將實現6個新能源整車平台、16款車型全系列產業化準備,具備批量投放市場能力;市場份額達到15%以上,在自主新能源汽車中具有領先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

但是,東風汽車2016年的新能源銷量僅為2.5萬輛,要想在2020年達成30萬輛的目標需要實現十幾倍的增長。「30萬輛是一個目標,我們的市場佔有率現在是15.9%,國家對於2020年整個新能源的產量要超過兩百萬,所以希望我們的目標和傳統車市場的佔有率差不多,這樣就要做到30萬輛。」東風汽車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常委劉衛東解釋說。

「東風無論是自主品牌,商用車還是乘用車,還是合資品牌,大量上市的時間應該是2018年。」劉衛東補充稱,未來,新能源汽車成本將不斷下降,而傳統車成本則不斷上升。「我們不是靠補貼,而是靠市場。」

不過,如今要想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所發展所需要面對的形勢更為複雜。隨著補貼保護政策的退坡,國內外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比拼註定愈發艱難。無論一汽還是東風,按照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情況,均需要做出更加大膽的規劃並投入更多的資金及精力。在各大車企全力投入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今天,充分利用內外部資源,或許能夠讓東風和一汽在新一輪的汽車變革中博得先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