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左鵬: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學科建設芻議

提要:作為否定和批判有神論的知識體系,無神論完全可以構成一門獨立學科。但根據現行的學科分類標準和學科專業目錄,尚不能獨立進行無神論的學科建設,可以考慮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增設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二級學科。建議借鑒費孝通先生在社會學恢復重建時提出的「五臟六腑」說,從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原理、無神論史、有神論批判、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宣傳教育等四個方面來構建其完整的學科體系,從學會、研究機構、專業學系、圖書資料、專業期刊等五個方面來培育其系列的學科部門,由此推動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獨立學科地位的早日確立。

學科是一定領域內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明確地界定學科,是科學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在人類思想史上,有神論的觀念產生之前,無神論的觀念已經自發地存在著了。隨著有神論產生並逐漸以宗教的形式統治了世界上大多數人的頭腦,無神論也一直以各種不同的形式豐富和發展著自身,點燃並支撐著人類思想寶庫中的理性之光、智慧之光。這樣的理性之光、智慧之光,能否構成一個獨立學科並穩健發展,不僅關係著無神論自身的歷史傳承、與時俱進,也關係著以無神論為基石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能否站得住、立得穩。

一、學科建設的前提:獨立學科地位的確立

無神論是對有神論的否定和批判。千百年來,有神論的思想成果汗牛充棟、自成體系,宗教學、宗教神學都把這當作重要的或基本的研究對象而得以建立和發展。與此相對應,無神論的思想成果同樣浩如煙海,從理論上講,也可以作為一類知識體系,構成一門獨立學科。但在現實中,無神論的獨立學科地位尚不能說已經完全確立。在2009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GB/T 13745—2009)》(以下簡稱《標準》)中,在宗教學一級學科下設有無神論二級學科,其下又設有無神論史、無神論、外國無神論、無神論其他學科等四個三級學科。但在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下發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所的學科、專業目錄》和在此基礎上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修訂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以下簡稱《目錄》)中,均沒有出現無神論學科和專業,倒是在哲學一級學科下設有宗教學二級學科。可見,在《標準》中尚作為一個二級學科的無神論,在「適用於碩士、博士的學位授予、招生和培養,並用於學科建設和教育統計分類等工作」的《目錄》中已經不見其蹤影了。儘管可以根據《標準》類推出無神論應作為一個「三級學科」或研究方向隸屬於宗教學二級學科,但不能見之於《目錄》的「三級學科」或研究方向是不能獨立進行學科點布局、學科體系構建、學科梯隊設置、學科人才培養等學科建設工作的。只有能見之於《目錄》的二級學科或一級學科,才能獨立進行學科建設。

當然,把無神論作為宗教學下的一個「三級學科」或研究方向確有其合理性,因為宗教學研究所應遵循的根本宗旨——從「研究宗教,批判神學」(任繼愈:《研究宗教,批判神學》,《光明日報》1977年9月27日)。到「學術需理性,信仰要寬容」(呂大吉:《宗教學通論新編》,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26頁)。——都與基於信仰主義的神學思辨有著本質的不同,都必然要求以無神論為其基本立場和最終歸宿。堅持這樣的立場和歸宿,既能保證宗教學研究的正確方向,又能促進無神論學科的健康發展;偏離了這樣的立場和歸宿,宗教學研究就很可能蛻變為宗教神學研究,無神論學科的發展也必然陷入絕境。

的宗教學研究開始於上世紀50年代。任繼愈先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寫出「鳳毛麟角」的「談佛學的文章」(《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3頁。)后,受命於毛澤東,組建了第一個宗教研究機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世界宗教研究所。當時,「籌備小組為研究所確定的基本任務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對影響著世界廣大人口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的現狀、理論和歷史進行系統的研究(包括起源、發展、經典、教派、教義等),批判宗教神學,宣傳無神論思想。」(卓新平、金宜久等:《對話當代宗教學50年暨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建所50周年曆程回顧》,《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第6期。)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任繼愈先生進一步提出:「馬克思主義宗教學的內容不僅包括各種具體宗教的研究,而且還包括與宗教神學相對立的無神論的研究。馬克思主義宗教學本質上是一種科學無神論。」(任繼愈:《為發展馬克思主義宗教學而奮鬥》,《哲學研究》1979年第4期。)這實際上既為宗教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無神論的發展找到了依託。此後在宗教學的火熱發展中,雖然也推出了一批無神論的成果,培養了一批無神論的人才,但「近些年來,隨著宗教熱的升溫,在各種宗教出巨資資助宗教研究的背景下,在宗教研究領域,宣揚宗教的積極作用成為主流話語,而分析宗教消極作用的聲音被邊緣化。科學無神論的聲音微弱,幾乎成為『絕學』……海內外神學家聯手推動『漢語基督教神學運動』進入大陸思想文化教育領域,已經形成影響當代主流話語圈的態勢。」(習五一:《毛澤東關於〈加強宗教問題的研究〉的當代價值》,《科學與無神論》2014年第6期。)

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委身於宗教學的無神論別說發展,就連生存也成為了問題。「有些聲稱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學者,不僅自己離開無神論立場和對神學的批判去講宗教問題,而且反對無神論的研究和宣傳,將其斥為破壞宗教和諧、社會和諧。一面以奉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相標榜,一面卻拒絕和反對無神論的研究與宣傳教育,這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田心銘:《馬克思主義的宗教研究必須堅持無神論立場》,《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年第3期。)表現在科學研究中,僅以2000年至2014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項目指南和立項結果為例。在連續15年的項目指南中,「無神論」一詞出現次數最多的是哲學和宗教學(各13次),這應該是由《標準》和《目錄》中無神論的學科歸屬決定的;但在與之對應的立項結果中,「無神論」一詞出現次數最多的是哲學,其次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再次是宗教學,這反映的恰恰是無神論在宗教學和相關學科中的現實地位。表現在人才培養中,根據《標準》和《目錄》,應在宗教學下以「三級學科」或研究方向的名義培養無神論人才,但在「呵護宗教」已然成為學術界主流聲音的情況下,無神論人才的培養談何容易?且不說一些宗教學者本身就有宗教信仰,也不說一些海外的傳教士、神學家紛紛被一些高校聘為兼職教授,單看這些學者、教授培養出來的研究所,其「學位論文的基督教神學立場極為鮮明,與神學院培養的神學家毫無二致」,這「不能不讓人對當前高校宗教學教學與研究工作產生疑慮和困惑」。(習五一:《宗教神學應當進入大學校園嗎?》,《科學與無神論》2013年第4期。)照此發展下去,「無神論研究被排斥在宗教研究之外,宗教學成為顯學,而無神論成為瀕危學科」(田心銘:《馬克思主義的宗教研究必須堅持無神論立場》,《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年第3期。)已經不是危言聳聽,要想在宗教學中推進無神論學科建設已經相當困難,甚或說已經不具備條件和基礎了。

無神論學科要發展,就必須擁有完全獨立的學科地位,其標誌就是能夠進入《目錄》,名正言順地進行碩士、博士的學位授予、招生和培養。唯有如此,才能凝聚高水平的專家學者,形成濃厚的學術氛圍,立足科學前沿,不斷推陳出新,在學術界產生認同感,在社會上產生感染力。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需要把無神論由宗教學下的一個「三級學科」或研究方向升格為一個獨立的二級學科。那麼,在目前的學科劃分體系中,無神論可以進入哪個一級學科?這有兩種可能:一是哲學,二是馬克思主義理論。

如果進入哲學,那就意味著無神論將成為哲學一級學科下與宗教學相併列的一個二級學科。但是,根據二級學科設置應符合的基本條件——「具有相對獨立的專業知識體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關於印發〈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設置與管理辦法〉的通知》無神論與宗教學能否明確地區別開來?先說無神論,它的研究對象「就是關於『神』的觀念;它以此為對象開展研究得出的結論,就是『無神』,即『神』的觀念是虛幻的觀念」;(田心銘:《堅持馬克思主義與堅持科學無神論》,《科學與無神論》2010年第4期)。再看宗教學,它對宗教構成的基本要素的研究,自然包括對宗教觀念,即「神」的觀念的研究,而在研究中「又要避免一切盲目迷信的信仰主義」,(呂大吉:《宗教學通論新編》,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頁)。恪守客觀理性的原則,這實際上已經規定了宗教學研究的無神論底色。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把無神論增設為同一一級學科下與宗教學相併列的二級學科,必然帶來學科邊界上的模糊不清,恐怕很難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同。

相反,無神論進入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倒是內外條件俱備,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從理論上講,無神論本來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廈的基石,是馬克思主義其他一切理論的前提。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都是堅定的無神論者,他們是在「對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經結束」(《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頁)。的條件下開始創立自己的新世界觀的,進而「把這個世界觀徹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運用到了所研究的一切知識領域裡去了」。(《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7頁。)雖然無神論不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思想,因為馬克思主義的其他思想都已大大地超越它而向前進了,但無神論是馬克思主義最基礎的思想,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才樹立起了馬克思主義的整個思想體系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作為從整體上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科學體系的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決不能忽視對無神論的研究,因為這是它的奠基工程、鑄魂工程。從現實中看,2005年12月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得以設立,就是為了「推進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等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指導地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關於調整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的通知》(學位[2005] 64號)其所屬的五個二級學科分別主要支撐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四門課程,而這四門課程也分別主要從這五個二級學科中找到了依託。而今,面對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新情況新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幹部不信馬列信鬼神,從封建迷信中尋找精神寄託,熱衷於算命看相、燒香拜佛,遇事「問計於神」,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況新問題,尤其是境外加緊利用宗教對高校進行滲透,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對宗教存在模糊認識,個別大學生被拉攏信教,無論是為了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防止一些黨員幹部在封建迷信和宗教影響下失去自我,還是為了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宗教問題,抵禦宗教滲透和防範校園傳教,都需要把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教育作為基礎性工作,融入到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主體班次的培訓中去,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和有關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去。這與當年調整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的形勢完全一致,據此完全可以把「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增設為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的一個二級學科。況且,如此增設二級學科已有先例。2008年4月,為進一步強化「近現代史綱要」課的學科支撐,就曾在已有五個二級學科的基礎上,增設了「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二級學科。今天,為進一步強化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教育的學科支撐,再增設一個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二級學科何嘗不可?

如果設立了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二級學科,是否會導致無神論研究徹底退出宗教學,進一步增大宗教學滑向宗教神學的現實危險?這種擔心有必要但也不應過於敏感。正如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是從整體上研究馬克思主義的,但這並沒有排斥哲學、理論經濟學、政治學三個一級學科分別在其所屬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三個二級學科中,從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來具體研究馬克思主義。又如,對近現代以來的歷史,歷史學一級學科下的近代史可以研究,政治學一級學科下的中共黨史可以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的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同樣可以研究。可見,在學科劃分中,研究對象上的交叉重疊並不罕見。對於同樣的問題,不同的學科可以從不同的方向和角度進行研究。具體到無神論,在宗教學中,它是一種基本立場,確保對各種宗教起源、發展、經典、教派、教義、社會作用等的研究始終以理性主義為主導,而不是信仰主義的「在教言教」;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它是一種邏輯前提和歷史歸宿,無論整體性研究還是分學科研究,最終都要告訴人們,不應把命運交給本不存在的神來支配,人類完全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為自己謀得真正現實的幸福。

二、學科建設的基礎:完整學科體系的構建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設立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二級學科,是當前形勢下推進無神論學科建設的工作目標。實現這一目標,既需要教育部有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學術界和社會的廣泛認同。而要取得這樣的支持和認同,最根本的還是把今天作為「三級學科」或研究方向的無神論建設好,全面提高其理論深度和學術蘊涵,以紮實的內功為學科的升級創造條件。這時,我們注意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社會學恢復重建時費孝通先生提出的「五臟六腑」說,參鑒它可以為無神論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一個努力方向、衡量標準。費孝通認為,要建立一門學科必須要有「五臟六腑」。「五臟」是指學科結構中應該包括五個部分:學會、研究所、學系、圖書資料中心、書刊出版部;「六腑」是指在大學辦社會學系至少要先準備好的六門基本課程:社會學概論、社會調查方法、社會心理學、城鄉社會學、比較社會學、西方社會學理論介紹。有了這「五臟六腑」,社會學的戲台就搭起來了,就可以正式演戲了。 (《費孝通文集》第8卷,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第287頁。)

類似於社會學的六門基本課程,在無神論學科建設中,首先也應該根據學科內在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構建一個樹狀分支結構,把學科領域內的專門知識系統化、類型化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科體系,這既是目前深化學科理論研究的需要,也是將來培養學科專業人才的需要。

由於無神論是對「神」的觀念的否定和批判,隨著「神」的觀念在人類歷史中的發展和變幻,無神論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著自己。從自發的無神論到自覺的無神論,從古代的樸素無神論到近代以來的科學無神論,進而在人類文明和思考的積澱中,孕育出了其高級形態——馬克思主義無神論。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超越了單純的「無神」論證而揭示了宗教的本質及其產生、發展、消亡的客觀規律,超越了宗教批判而進入了社會批判,超越了思想領域而進入了社會實踐領域。它不僅徹底地否定了鬼神、天堂、地獄以及其他任何超自然力量的實際存在,而且還積極地引導人們破除迷信、擺脫愚昧,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去創造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樣,宣傳教育就成為了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價值實現的重要環節。由此,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從理論走向了實踐,從消解轉為了構建。根據這樣的內在邏輯,作為學科的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至少應具備以下四條主要枝幹:

1、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原理

這是學科體系中最基本的枝幹,旨在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本體論上回答「為什麼無神」、從認識論上回答「為什麼有人信神」、從方法論上回答「怎麼對待本無的神和信神的人」。其實,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經典命題,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經典作家在創立、發展、實踐科學社會主義的過程中都曾作出過科學的論述,共產黨人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時期也曾提出過自己的基本觀點和政策,當代宗教學設立50多年來基於無神論和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也留下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所有這些,都可以為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原理的闡發提供基本的思想導向、豐富的學術資源。在這方面,曾經出版過幾個「讀本」,但主要適用於特定時期的宣傳教育,真正具有理論深度和學術蘊涵的專著、教材尚屬空白,這就迫切地需要無神論學界的大老新銳協同創新,以立場鮮明、觀點科學、資料翔實、深入淺出的學術新作來引領學科的發展方向,提高學科的社會聲譽。

2、無神論史

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是科學無神論發展的高級形態,「它是在批判地總結和繼承歷史上的無神論的優秀成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果我們不研究中外無神論的理論和歷史,就不能深入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宗教學和科學無神論的內容」。( 任繼愈:《為發展馬克思主義宗教學而奮鬥》,《哲學研究》1979年第4期。)所以,由無神論史、西方無神論史、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史聚合而成的無神論史,應該成為學科體系的重要枝幹之一。上世紀90年代初,學術界即有《無神論史》、《西方無神論史》正式出版,但「就現在看來,這兩部無神論史無論在哲學理念還是在資料選取與分析上都已略顯陳舊,有必要吸收新的哲學與史學觀點加以修訂或重新編寫」。(楊俊峰:《加強科學無神論學科建設,抵禦校園文化傳教》,《科學與無神論》2013年第3期。)與此同時,對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史的研究也應作為完善學科體系的基礎性工作,提到學科建設的日程上來。

3、有神論批判

無神論的研究對象是有神論,研究結論是「無神」。所以,研究無神論必然要求批判有神論,不批判有神論的無神論是不存在的。古今中外,有神論的觀念形形色色,既有從傳統到現代的鬼神迷信,也有系統化理論化的宗教神學,這就使得無神論研究中的有神論批判至少應包括兩個層面:一是鬼神迷信批判,二是宗教神學批判。鬼神迷信批判在上世紀末針對偽科學、「特異功能」、邪教的理論鬥爭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現在可以結合新形勢下新出現的各種神秘主義和「新有神論」現象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提煉。宗教神學批判本來就是馬克思主義宗教學和科學無神論研究的應有之義,但近些年來,在異彩紛呈的宗教學研究中,批判神學一直處于敏感地帶。而今要構建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學科體系,這塊短板必須補上。但是,我們也應充分地認識到,宗教神學因其龐雜的體系、繁瑣的論證、非理性的信仰,再加上信教群眾複雜的宗教感情,要批判它絕非一件易事。完成這項工作,既需要深厚的理論積澱,也需要極大的政治勇氣,這將成為學科體系構建中最為艱難的工作。

4、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宣傳教育

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研究不只是為了從理論上說明世界上「無神」,更重要的是要人們在實踐中認識到這個事實,「把信仰從宗教的妖術中解放出來」。(《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8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樣,構建中的學科體系就不能不包括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宣傳教育。在這方面,經典作家有過很多論述,執政的共產黨也提出過很多要求,但專業性的研究尚不多見。為了彌補這個缺陷,可以借用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範疇,把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專門研究其宣傳教育的原理和方法。為此,首先需要澄清無神論宣傳教育與宗教信仰自由的辯證統一關係,繼而就無神論宣傳教育的主體和對象、目標和內容、環境和條件、機制和方法、過程和規律等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最後將這些成果付諸實踐、接受檢驗,推動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宣傳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三、學科建設的要件:系列學科部門的培育

構建完整的學科體系並批量形成有深度、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是學科贏得學術界和社會廣泛認同,進而確立獨立學科地位的基礎和關鍵。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必須有一個能為之努力的工作隊伍。由於改革開放后多種複雜因素的影響,一度出現「有神論有人講,無神論無人講」的狀況,目前仍然堅守在或新近投入到無神論研究和宣傳教育的人還不是很多,開展學科建設首先遇到的困難便是人力不足。如何把有限的人力更有效地組織起來,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無神論研究和宣傳教育中來,這是推進學科建設必須解決的第一位的問題。為此,需要加快系列學科部門的培育,為已經或可能從事無神論研究和宣傳教育的人提供組織的依託、搭建成長的平台。這裡,可以參鑒費孝通先生的「五臟」說,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審視學科發展的現狀、規劃學科發展的方向:

1、學會

學會是推動學科建設的群眾性組織。就無神論學科而言,目前只有一家全國性的學會——無神論學會。「35年來,無神論學會經歷了艱難而曲折的發展道路。到目前為止,雖然無神論有人講了,但聲音還非常微弱。」(李申:《無神論學會三十五年》,《科學與無神論》2014年第3期。)2013年,無神論學會產生了新一屆理事會,共有理事115人,與八年前上一屆理事會相比,僅增加9人,而2014年宗教學會的理事已達到408人。這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無神論研究和宣傳教育還處於弱勢的實際情況,也昭示著無神論學會還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2014年「無神論學會南方研究中心」的成立,已經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表明在地方上還存在著一批有志於從事無神論研究和宣傳教育的人,只是現在還沒有被組織起來。無神論學會可以進一步用好「國字型大小」這個金字招牌,把更多的懷有這方面志向的人吸納進來,賦予他們理事、會員等學術榮譽稱號,激發他們的責任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引領他們在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研究和宣傳教育中作出更大的貢獻。在此基礎上,還可以考慮適時成立各地方的無神論學會和無神論學會的二級分會,如無神論史學會、無神論宣傳教育學會。總之一個目的,為正在從事和可能從事無神論研究和宣傳教育的人建立一個互相支持、分享交流、共同成長的「學術之家」、「思想之家」。

2、研究機構

研究機構是從事學科研究的基本單位和組織形式。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就創設了「科學無神論研究組」,但後來改名為「宗教學原理研究室」。直至2009年9月社會科學院發布《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實施方案(2009—2014)》,在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組建「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研究室」並同時成立「社會科學院科學與無神論研究中心」,這才使得實體性的無神論研究機構在再次出現。儘管目前其力量還非常有限,但已經開始承擔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學科建設的艱巨任務,「必將影響全國有關領域的思想趨勢和學術結構向良性轉變,對先進文化的建設和民族素質的提高,都能產生積極的作用」。(習五一:《繼往開來,努力開創無神論事業新局面——無神論學會第三屆理事會工作報告》,《科學與無神論》2013年第5期。)以此為鑒,已經在本學科領域立足的專家學者如果能夠在自己所屬單位掛牌成立或實體性或非實體性的無神論研究機構,進而推動全國相關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黨校、行政學院都成立類似的研究機構,並主動地承擔國家和地方的科研課題,直接服務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勢必能夠開創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學科大發展的嶄新局面。

3、專業學系

專業學系是培養專業人才的母體,事關學科發展的前承與後繼。但對無神論學科來說,在目前的學科劃分和人才培養體系中,尚無法獨立進行研究所的招生、培養和學位授予。為此,在積極推動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獨立設置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二級學科的同時,可以先由目前在其他學科(比如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宗教學)中實際從事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研究和宣傳教育的專家學者在自己所屬的學科,設置與無神論相關的研究方向並招收研究所,或者在其他研究方向下指導研究所進行與無神論有交叉的課題研究,由此「借船下海」,培養無神論專業人才,為最終獲准設置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專業的碩士點、博士點和建立相關的學系、研究機構進行學術積累、人才儲備。目前,社會科學院研究所院的馬克思主義研究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招收科學無神論教育方向的碩士研究所,馬克思主義教育係為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骨幹人才計劃」,在宗教學專業招收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方向的博士研究所,都可以說是先行先試的範例,其他具備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完全可以適時跟進,以無神論人才的大量培養,逐漸改變無神論學科瀕臨絕學的局面。

4、圖書資料

圖書資料的大量出版,既是學科研究現有成果的體現,也是學科研究進一步發展的基礎。目前,「在宗教學研究繁榮發展的表象下,有一種現象尤其值得注意和反思:外國圖書中反映唯心論和有神論觀點的著作被大量翻譯出版,在社會上大行其道,而外國圖書中反映唯物論和無神論觀點的著作卻少人問津,被翻譯出版的少得可憐;不僅西方現當代的無神論著作很少翻譯出版,就連馬恩列時代及其以前的無神論著作的翻譯出版也十分有限。」(加潤國:《黨對宗教工作的成績、問題和對策——紀念中央19號文件印發30周年》,《科學與無神論》2013年第4期。)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人力財力支持上的巨大差異。外國有神論著作的翻譯出版和帶有信仰主義傾向的宗教研究,很容易從海外一些基金會、教會獲得資助和支持,而宣傳無神論和以無神論為底色的宗教研究及其圖書出版卻很難獲得這份支持,如果再沒有黨和政府的支持,完全由市場主導,其結果必然是因經費緊張而帶來的人才奇缺、成果難產。所以,黨和政府必須從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推動「科教興國」戰略實施的高度來重點支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學科建設,在相關部門發布的課題指南、工作意見等導向性文件中,設置無神論的項目並給予立項資助,推出一批有理論深度、有學術價值、有社會影響的學術著作和普及讀物,成就學科建設的標誌性成果。

5、專業期刊

專業期刊是學科發展的重要支撐,可以為學科最新成果的發布和前沿問題的交流搭建一個基礎平台。在無神論研究和宣傳教育領域,目前只有無神論學會主辦的《科學與無神論》一份專業期刊。該刊自1999年創辦以來,刊發了一系列揭露「特異功能」、澄清鬼神迷信、批判鼓吹有神論的文章,已經成為無神論專業研究的旗艦刊物,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進入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和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儘管近年來所謂的核心期刊、來源期刊倍受詬病,但仍然是相當一批教學科研單位申報職稱、申請學位、評估學科點的重要指標。2014年2月《科學與無神論》得以進入CSSCI(2014—2015)擴展版來源期刊目錄,這對刊物和學科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鼓勵和促動。如果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進入CSSCI來源期刊目錄,必然能吸引更多的學者投入到無神論的研究中來,以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帶動學科的快速發展。這就需要進一步提高辦刊水平,增加刊發文章的學術性、規範性,為刊物的升級創造條件。與此同時,還可以利用無神論學會的人脈資源,鼓勵其他刊物刊發無神論的文章甚至開設無神論的專欄,使無神論的研究能夠更多地走出《科學與無神論》,在更廣闊的學術空間展示其成果、擴大其影響。

總之,方向已經確定,道路已經指明,現在「主要是真的動手去做,不是光說話,光評頭論足」。目前,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學科建設還處於草創階段,無論學科體系的構建還是學科部門的培育,總體上的水平肯定是較低的。那又有什麼呢?「有神論有人講,無神論無人講」的陰霾還沒有完全散去,「睡了一大覺,怎麼能一睜開眼就做出高水平的東西來呢?如果只說不做,不從低水平做起,過了多少年還是這個樣子,那我們就不能辭其咎了。」(《費孝通文集》第8卷,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第288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