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位焦慮症患者的自述:橫禍,真相和新生

有這樣一個問題:人為什麼活的痛苦?我們的結論是:對生活中不確定性的習慣性焦慮;想證明自己,即向外尋找答案;苛求努力之後的結果。

一定還有很多別的答案。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焦慮」這件如影隨形的小事,它有時候小到讓你無法察覺,但又在影響著你的許多決定。是的,我總是處在焦慮當中,難以自拔。

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做錯了什麼,僅僅是一件還沒有發生的事情就可以讓我焦慮。比如,這樣一篇「極客養成指南」就會讓我焦慮。並不是文章有多難寫,只是因為我知道它不到兩個月就會發生一次,那麼我就會一直為了這一刻的到來在心裡惦記著、準備著。它就像一個定好時的鬧鐘一樣,而我必須要在鬧鐘響之前的一刻精準無誤的把它按掉。

我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焦慮症患者?

我們生活在一個焦慮的時代。美國焦慮症患者的比例在 18% 左右,是抑鬱症患者的兩倍。而不少非官方數據顯示,美國有數百萬帶有焦慮症狀的人——不管他們是否被確診患有「焦慮症」,都曾向醫生諮詢過各式各樣與焦慮有關的問題。想知道自己有焦慮症嗎?下面就是 6 種常見焦慮症的表現,有其中任何一種表現,都可以被視作焦慮症:

1、特定對象恐懼症

對特定事物或情況感到恐懼,比如飛機、電梯、深水、某種動物等。你的潛意識裡認為這些事物本身就是不安全的。據統計,約有 12% 的人患有特定對象恐懼症。想來,我是沒有這種癥狀的,除了很害怕各種蟲子之外。

2、恐懼症

這是一種受到恐懼刺激時在心理或生理上出現的恐懼反應,比如心悸、呼吸急促、眩暈、出汗、顫抖等,都可以被視作將要崩潰、失控的前兆。這往往會引發一系列逃避癥狀,嚴重則會限制人的活動意願。約有 3% 的人患有恐懼症,而且常常伴發抑鬱。想來,我也是沒有這種癥狀的。

3、強迫症

腦子裡反覆出現讓你感到困擾的想法和畫面,也會強迫自己實施某些行為。大約 3% 的人患有此症,這種焦慮通常也容易導致抑鬱。

好的,我終於中招了。從程度來看,應該輕微的強迫症。像「反覆確認有沒有鎖門」、「反覆洗手」這樣典型的表現,我是沒有的。但我也有自己的一些強迫癥狀,比如,我對收納整理就有著一種奇怪的執著,會希望桌子、抽屜、衣櫃、書櫃都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擺放的整整齊齊;或者,在出差或者旅行前反覆的檢查自己的行李。咦,好像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精神科專家告訴我們。其實還有一些表現也是強迫症,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比如:在完成任務時希望自己能夠做的完美、持續需要向他人尋求肯定來獲得自信等。

廣泛性焦慮症

表現為對各種事情感到廣泛而持久的焦慮。患者總是想象各種可能出現的消極結果,以及該如何應對。這種癥狀通常會導致一些生理性的反應,比如失眠、肌肉緊張、腸胃問題等。大約 9% 的人有此癥狀。

耶,終於找到跟自己最吻合的癥狀了!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能讓我焦慮了。比如,接不通電話時會不斷的猜想對方是不是出事了、重要的文檔一定要備份在好幾個地方才放心、第二天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時會反覆查看地圖、晚上睡覺時躺在床上會擔心明天的工作無法完成。

當無法達到別人的預期時,我會焦慮;當無法達到自己的預期時,我可能會更焦慮。這讓我總是處在挫敗的情緒當中。

除了挫敗,還有如影隨形的本能性消極。在做一件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之前,總是習慣性的把所有困難全部擺在自己面前,並做好最壞的打算。

精神科專家將這種焦慮心理歸結為「早在遠古時期的人對生存的本能性反應」。為了躲避來自大自然的危險、為了確保物資供給生存下來,我們的祖先不可避免的需要事事提前計劃。這就是為什麼一些人總是傾向於過度思考。他們總是在思考將要發生的事情,試圖預測哪裡可能出錯、哪裡存在威脅。

社交焦慮症

害怕被他人評論,尤其是在社交場合。在公共場合結交新朋友也會感到局促,對社交會過度擔心,甚至孤僻不群。約有 14% 的人屬於這個類型。

在專家看來,有社交焦慮表現的人,通常都是不自信的,而這種癥狀的核心就是害怕被他人負面評價。這種恐懼,使得任何社會交往都充滿了焦慮:在公眾面前講話、外出聚餐、與異性交往、向他人提出要求等,在任何一個場景里,都會擔心自己說錯話、被人批評。

社交焦慮症患者更可能來自那些壓制內部矛盾的家庭,比如家庭中氣氛很緊張,但沒人被鼓勵表達出自己的情緒。這種癥狀與父母、尤其是母親有很大的關聯,他們往往更挑剔和更有控制欲,對孩子給予的支持卻很少。通常,自身有社交焦慮的父母也不鼓勵孩子與他人交往,或者步入外面的世界。這幾乎就等同於一種羞怯訓練,而它的影響可以持續一生。

在很長一段的時間裡,我確實有社交焦慮症。但職業的需要,我又不得不不停的認識陌生人,跟他們交流,出入各種大小活動、聚會。而就我所知,不少記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交焦慮症。而且很多看起來整日社交或者能 hold 住各種重要場合的人,其實都有社交焦慮症。

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

在經歷過某種威脅或者傷害后出現的過度恐懼,患者通常會噩夢,或者幻覺重現中再度體驗創傷,並會極力逃避各種可能引發回憶的情形。他們也會表現的易怒、緊張、反感、恐懼,甚至感到抑鬱和絕望。約有 14% 的人受此折磨。

所謂創傷,不一定是巨大的創傷,比如車禍、火災、強姦、暴力等,它也可能是生活中一件小事,比如沒有做錯什麼事卻被父母狠狠教訓,而這樣的事如果反覆發生,也會形成一種創傷記憶。對於我來說,這樣的事情給我帶來的影響就是會極力避免生活中一切可能與別人起衝突、爭吵的事情發生,想要維持和平的相處方式。

原來焦慮是這樣一個東西

「焦慮是人生常態。對於我來說,沒有不焦慮的時候,所以也沒有最焦慮的時候。其實,每個人都焦慮。我們今天總羨慕古人的田園生活,難道他們就不焦慮嗎?我覺得古籍里只要記載下來的,滿紙都是焦慮。」

原來,《奇葩說》里一邊吃著「粑粑瓜子」一邊做著段子手的污力大魔王,也需要應對無時無刻的焦慮。接受「焦慮是一種常態」,或許對我們真的會有幫助。

確實,焦慮的情緒源一直根植於我們的基因中。當我們認識到焦慮覆蓋的範圍有多廣、多普遍之後,或許就可以坦然接受這種情緒。

瀋陽沈醫醫院趙廷松主任告訴我們:

「焦慮並非毫無理由的從我們的腦袋中跳出來,也不是我們犯的某種錯誤或某些性格缺陷所致,它也並非產生於我們懵懂的童年。如果你正在被焦慮症無限的困擾著,專家建議您應當找醫生為你解除這種焦慮!」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