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過程中最擔心什麼,最擔心腳踏車故障;腳踏車故障中最擔心什麼,最常發生什麼,那就是扎胎了。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腳踏車上可以使用 重量較輕、防刺性能好、具有優良的抓地力、壽命不能太短、價格要合理、滾阻低並且要舒適的輪胎,但是這點真的很難實現。
就目前的技術而言,重量輕的輪胎防穿刺能力一定比較弱,所以從輪胎的特性上來說,選擇最適合自己使用的輪胎才是硬道理。對於公路車來說,輪胎又會分為,開口胎,真空胎,管胎,這麼多種類,都有什麼優缺點才是大家關心的話題。
管胎,氣室完全封閉在輪胎內部;開口胎需要內胎來容納氣體;而真空胎本身就是氣室,需要和專門的真空胎車圈配合。換句話說, 要根據已有的車圈來選擇輪胎。管胎需要專用的輪圈;真空胎有專用輪圈,也可以安裝內胎和開口胎使用;開口胎輪圈可以使用內胎加開口胎,也可以使用內胎加真空胎。
管胎和真空胎因為沒有內胎,從理論上講,重量可以做的更輕。不論是哪種輪胎,或多或少使用了防刺穿材,不過 管胎和真空胎內可以添加修補液,這點對於計算重量上沒有太大優勢,不過有了修補液的幫助,能自動修復輕微的穿孔,但是管胎一旦出現大的破損只能選擇報廢。
不過對於騎行愛好者來說,選擇什麼樣的輪胎主要還是要參考後期維護的成本和方便程度。所以開口胎目前應用還是最為普遍的。管胎安裝需要耗費一定時間,且需要經驗;而真空胎對輪圈有要求,且成本高於開口胎不少,添加補胎液,獨立氣門嘴等,維護麻煩,很多朋友會選擇使用開口胎。
開口胎的內胎市面上多見的為丁基內胎、防刺內胎、輕量化的丁基內胎和乳膠內胎幾種,差別往往很小,重量、路感、防刺能力都不會有太大的區別。大家在選擇內胎時,參照的標準還多是以其重量作為具體的參照標準來衡量。
管胎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其重量較低的優勢,長期以來被認定為是競賽級公路腳踏車的黃金選擇, 優點是輕量化、搭配的車輪也非常輕量化,相比開口胎更抗「蛇咬」。測缺點也比較多, 安裝困難,無法快速修補,且成本較高。
各種輪胎的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所以大家在為自己愛車選擇輪胎的時候還需要三思而後行。獲取更多騎行資訊,騎行信息,騎行知識,請關注公眾號: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