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信仰,有信仰的地方就有宗教,有宗教的地方就有派別,有派別的地方就有老大,有老大的地方就有利益(要不沒有人願意當老大),有利益的地方就有角力。看似沙烏地與卡達的矛盾,實則是什葉派和遜尼派的鬥爭,更是什葉派老大,和自詡為遜尼派老大沙烏地的抗衡。
派別之爭
什葉派和遜尼派的矛盾已無需多言,前面已經講過,什葉派和遜尼派不只是信仰的鬥爭,而有血仇(穆罕默德外孫海珊被遜尼派殺害),海珊之死使什葉派內部團結起來,誓死反抗遜尼派統治,為海珊復仇,卡爾巴拉大屠殺更是激起了波斯人心中的熱血,使他們在教義上、精神上、道義上都找到了反對遜尼派的依據。遜尼派與什葉派的衝突由此拉開了大幕。
在伊斯蘭文明中,血仇需血償。穆斯林看待仇恨和其他文明有很大不同,這種看法源於阿拉伯文化的傳統,一個人的仇恨就是家族的仇恨,就是部落的仇恨,就是信仰的仇恨,從穆斯林的行徑也可以看出一二,在過去的,爆發過很多次其他民族和穆斯林的衝突,就可以看出穆斯林對仇恨的態度。所以,什葉派和遜尼派的派別之爭基本上是不可調和的。
伊朗為什麼是什葉派?
伊朗人是什麼人?伊朗人是波斯人,是居魯士大帝的後代。
波斯人是世界上擁有最古老文明的民族之一,在處於夏朝時,波斯便早早地在西亞點燃了文明的火種,創建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8年-前330年),阿契美尼德王朝是人類第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在波斯三王(居魯士、岡比西斯、大流士)時代到達空前繁榮。
公元前330年,阿契美尼德王朝被亞歷山大大帝滅國,到公元226年,波斯人被希臘文明統治700年,波斯文明希臘化。如果被希臘文明一直統治下去,伊朗和伊拉克也許會成為基督教地區。公元226年薩珊王朝(226-651)正式建立,波斯人自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滅國后再次建國並統一,被認為是波斯第二帝國,波斯第二帝國多次與羅馬帝國開戰。
公元651年,混亂的薩珊王朝迅速被新興的阿拉伯帝國擊潰(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波斯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語成了通用語,伊斯蘭教迅速取代了拜火教(波斯原創宗教,明教就是從拜火教演變而來的),各地大量興建清真寺,波斯文明被伊斯蘭文明徵服,開始伊斯蘭化。
海珊(穆罕默德的另一個外孫)曾娶過前波斯帝國沙阿葉茲底格德三世的小女兒,波斯人從海珊的後裔身上看到波斯文明的血統,因而在被伊斯蘭文明徵服的時候,他們認為什葉派是波斯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融合。海珊的殉難使得什葉派再也不願向遜尼派統治者妥協,並大大擴展了什葉派的影響,加快了什葉派在波斯的傳播。
民族之爭
伊朗是波斯人,沙烏地是阿拉伯人。651年,阿拉伯人打敗波斯人,伊斯蘭文明開始統治波斯人,統治時間持續到十二世紀初。在波斯人眼中,阿拉伯人還是未開化的民族,是突然從沙漠里衝出來的野蠻人而已,毫無文化底蘊可言,阿拉伯人只是通過戰爭摧毀了波斯帝國。
從此波斯人開始800年的滅國史。波斯文明遠遠早於伊斯蘭文明,波斯人有強大的文明自豪感和民族自豪感,波斯人認為波斯文明比阿拉伯文明先進,自然不願意接受後起的阿拉伯人的統治。這也是波斯接受伊斯蘭教,不選擇遜尼派的原因之一。
波斯人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波斯文明傳承數千年,他們不甘心自己的輝煌文明被歲月無情的淹沒,決心不復國不休,因此波斯人沒有像兩河流域的民族被阿拉伯人同化。伊朗和沙烏地的衝突,除了遜尼派和什葉派關於教義的衝突,深層次是對穆斯林領導權與話語權的爭奪,是阿拉伯民族與波斯民族的對抗。
波斯人沒有放棄復國的雄心壯志。蒙古統治結束后不久,波斯人建立了薩法維帝國(1501年至1736年),波斯人再次復國,薩法維帝國實現了波斯的復興,並以伊斯蘭教什葉派為國教,團結國民,凝聚人心,奠定波斯特色的伊斯蘭教和民族精神的統一。
這個時候,波斯人開始反思,800多年的滅國史,誰是他們最大的敵人?阿拉伯人滅了波斯帝國,強迫波斯人改用阿拉伯字母,並拋棄祖先創建的本土宗教——拜火教,改宗伊斯蘭教。雖然共同信仰伊斯蘭教,但阿拉伯人是遜尼派,是殺死穆罕默德外孫的民族。從倭馬亞王朝到阿拔斯王朝,什葉派雖一直被遜尼派壓迫,但什葉派沒有放棄希望,波斯民族也沒有放棄同阿拉伯民族的鬥爭。
國家政體之爭
薩法維帝國之後,波斯人開始被突厥人統治,波斯人第三次被滅國。19世紀,西方民族主義傳遍世界各地,波斯人再次開始復國鬥爭,波斯人要民族獨立,要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1925年12月禮薩·汗推翻卡扎爾王朝建立巴列維王朝,1935年,禮薩·汗將波斯在國際上更名為伊朗。
1941年8月,英、蘇兩國指責伊朗國王勾結德國,派聯軍分別從南北兩面進入伊朗。9月16日,禮薩汗被迫退位,出走南非。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繼承王位。巴列維繼承后,國內混亂不堪,統治地位很不穩定,1953年,巴列維曾逃亡國外。
1977年起,各地爆發大規模起義,1978年下半年,各地動亂不斷升級,國王被迫出國。2月1日流亡國外的什葉派領袖霍梅尼回到伊朗,2月11日任命馬赫迪·巴扎爾甘為總理接管政權組建政府,巴列維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從此,伊朗變為政教合一的國家,國家政體為共和制,總統是形式上的國家元首,宗教領袖為最高領袖,宗教權大於世俗權。
沙烏地是伊斯蘭文明的發源地,阿拉伯人是伊斯蘭教創始民族,但並沒有一直統治伊斯蘭世界。現代沙烏地阿拉伯是由國王阿卜杜勒於1926年創建的,全稱為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國家政體是君主制,國王是國家最高領袖,王權(世俗權)大於宗教權。
遜尼派和什葉派,是沙烏地和伊朗爭奪中東權威的重要籌碼,民族差異是對抗的基石。波斯人害怕遜尼派消滅了什葉派,再次讓波斯滅國。波斯灣的地緣衝突;在中東的勢力範圍衝突;兩國在民族方面的衝突等。中東的政治衝突中,幾乎都有伊朗和沙烏地的身影,只是參與形式不同。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