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呂克·貝松2.1億美元的科幻新片終於揭開面紗

好萊塢六大長年「壟斷」著預算超過2億美元的一線大製作,但今年暑期他們可能會面臨「塢外」的強勁挑戰。

就在昨天(29日),《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公布了第二款預告片,正式啟動宣傳攻勢 。這部電影北美已經定檔7月21日,內地有望引進。

這支預告片在CinemaCon上放映了3D版本,引起到場媒體的廣泛討論。CinemaCon是美國國家影院業主協會主辦的電影院線行業年度盛事,每年都是大片宣傳的重要一站。

好萊塢知名行業媒體Deadline報道認為, 「驚掉下巴(jaw-dropping)」並不是一個可以隨便用的詞,但是《星際特工:千星之城》以3D呈現的第二支預告片實至名歸。 全片色彩明艷,引人注目,以一個沙漠的景象開始,追隨瓦爾瑞恩和洛瑞琳進入千星之城,並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星球的各個細節。」

《星際特工:千星之城》是一部太空科幻題材的電影,但觀看過預告片的媒體普遍注意到了影片呈現的新鮮感。

另一大行業媒體《好萊塢報道者》在觀看過預告片后認為, 就CinemaCon播放的預告片來看,導演找到了3D電影的真正價值,預告片所展示的外星生物和奇幻宇宙已大大不同於2009年的阿凡達。

Collider網站認為,能夠在俗套當中脫穎而出並且玩出新花樣的電影人並不多,但《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卻正是例外。

這是法國著名導演呂克·貝松(Luc Besson)(《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五元素》《超體》)醞釀已久的科幻大作,改編自同名的法國暢銷漫畫系列。原作漫畫於1967年問世,連載持續五十年,是法國國民級的漫畫IP。

影片的主演陣容包括:出演《超凡蜘蛛俠2》中「小綠魔」的戴恩·德哈恩(Dane DeHaan)、多次登上維秘大秀的英國當紅超模卡拉·迪瓦伊(Cara Delevingne)、著名歌手蕾哈娜(Rihanna)、實力男星克里夫·歐文(Clive Owen)、文藝男神伊桑·霍克(Ethan Hawke),以及當紅男星吳亦凡(Kris Wu)。

呂克·貝松執導、科幻題材巨制、國民漫畫改編、多國明星陣容……然而對於業界來說,這部電影身上最重要的光環是:史上投資最大的獨立電影。

影片的投資額高達 2.1億美元 ,這意味著,這將是好萊塢六大製片廠(迪士尼,華納兄弟,二十世紀福克斯,環球,索尼和派拉蒙)的作品外預算最大的一部電影。

歷史上,超過2億美元的大製作,全部都是六大的作品。

這當中為人熟知的包括《加勒比海盜》系列第三四部、《霍比特人》系列第二三部、《復仇者聯盟》兩部,《007幽靈黨》《蜘蛛俠3》《星球大戰:原力覺醒》《黑暗騎士》以及《阿凡達》等。可以發現,除了《阿凡達》等極少數作品外,當中大部分都是既有知名IP的續作。

而《星際特工:千星之城》作為一部非續集電影,始一開篇就砸出2.1億美元的巨大投資,項目甫一宣布業界就為之震動。沒有既有IP冬粉的積累,也不是六大體系內的溫室寶寶,這部獨立電影背後,製作方的勇氣可想而知。

獨立電影的說法,就是相對於好萊塢六大而言的。經歷了長期發展和不斷併購擴張,好萊塢六大製片廠已經構建起一套完整的體系——電影從開發、製作到院線發行、非院線播放權銷售再到後續消費品授權幾乎都可以在自身的體系內完成。

而獨立電影則恰恰相反。電影的製作方往往只覆蓋開發製作環節,從最初的融資,到電影在全球各個市場的院線發行,再到非院線渠道播放或音像製品授權,以及衍生品授權,這些不同的環節都需要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同時獨立電影的 項目籌備周期可能相當漫長,對於各個環節成本控制的要求也遠遠高於體系完善的六大。

實際上,每年很大一部分電影是誕生在好萊塢六大體系之外的。奧斯卡上每年都會有一批獨立電影大放異彩,而獨立電影的狂歡節「聖丹斯電影節」已經成為美國電影文化的標誌性活動。

以今年的奧斯卡為例,獲得最佳影片的《月光男孩》便是典型的獨立電影製作。歷史上獲得最佳電影的獨立電影製作還包括《百萬美元寶貝》《撞車》等。

當然,如果雙方認為彼此適合,獨立電影也會在一些環節選擇與好萊塢六大體系內的部門合作。

呂克·貝松此前的電影就是如此。2014年斯嘉麗·約翰遜主演的《超體》在全球上映時,環球負責了該片在美國、英國和德國等多個重要市場的院線發行。而《颶風營救》系列的發行選擇了二十世紀福克斯。

以《星際特工:千星之城》2.1億美元的預算來看,即便放在好萊塢六大的體系中衡量,也是不折不扣的超級大片。近期可做對比的案例是:《金剛狼3》成本9500萬美元,《美女與野獸》成本1.6億美元。《金剛:骷髏島》成本1.85億美元。

好萊塢六大的投資往往高於獨立電影的另一原因是:行政成本。由於維持著完善體系,六大的行政成本往往都會反映到製作成本中,而獨立電影的團隊向來是項目敲定才會按需組建。因此即使是和六大操作同樣規模、同樣題材的項目,獨立電影的投資往往都會少上一截。

考慮到這一背景,2.1億美元的投資預示著《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的規模可能進一步超出想象。因為如果這部電影交由六大操作,預算數字可能遠遠不止。

那《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的這筆豪華預算,都花在了哪裡?

答案是,三分之二都花到了特效上。《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完成了一項歷史性任務:維塔數碼(《指環王》),工業光魔(《星球大戰》)和Rodeo(《權力的遊戲》)三家第一次同時參與到同一部電影的特效工作中,整個特效團隊人數近1000人。

可作對比的數據是,《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的特效鏡頭數高達2700多個,而呂克·貝松1997年的科幻經典《第五元素》僅有188個特效鏡頭。此外影片中共設計了200多個外星生物。

在此之前,呂克·貝松已經有充足的商業大片製作經驗。《第五元素》以9000萬美元的成本實現了2.7億美元的全球票房;《颶風營救》系列三部成本不過1億美元,全球票房超過8億美元;《超體》以4000萬美元的成本收穫了全球4.5億美元的票房。

考慮到以往呂克·貝松「花聰明錢辦大事」的掌控力。這次2.1億美金的大手筆,能帶來什麼樣驚人的視覺體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