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名校情報】 北京史家小學把課堂搬進了博物館!暑假可以學

「在金色的沙灘旁,有一個水下動物博物館,陸地上的動物遊客們可以戴上氧氣罩,進入海洋參觀。」在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史家國小共同舉辦的「我心中的博物館——兒童繪畫、攝影、手工作品展」上,史家國小四年級學生魯芮伊為她的作品《水下博物館》寫下了這樣的介紹。

「如果說老師的課堂講授是一種知識輸入,那麼孩子把自己心中的博物館畫出來就是一種輸出,他們學會了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歷史、看待文化。」史家國小教學主任郭志濱說道。

那麼,北京史家國小的學生們是如何從知識的輸入者轉變為輸出者的呢?

雙師制的奧秘

「我們在博物館里聆聽歷史,博物館里的陶俑微笑地看著我們。」史家國小學生於雅凝這樣描述自己在國家博物館上課的體驗。

2013年至2016年期間,史家國小與國家博物館建立課程研發協作體,進行「漫步國博」「博悟之旅」兩大系列課程的教材編寫。目前,與課程配套的學生用書24本、教師用書4本均已出版發行。依託這兩大系列課程,學校三至六年級全體學生均能利用國家博物館資源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學習。

作為雙方合作的第一個成果,「漫步國博」系列課程把課堂直接搬進了博物館。該系列課程分為說文解字、服飾禮儀、美食美器、音樂辭戲四大單元,共計34個教學主題。

「在授課方式上,我們創造性地採用了雙師制模式。」國家博物館社會教育宣傳部主任黃琛介紹說。

所謂雙師制,即在每一次教學過程中,博物館老師完成展廳內的授課任務,教學內容以幫助學生尋找、發現、探究為主;學校老師完成課堂內的授課任務,教學內容以總結、歸納、體驗為主。看似配合默契的課堂背後其實經歷了無數次的打磨。「每節課前,國博老師會給我們先補課,對文物進行深度講解;他們也會來到學校,與我們一起聽課、磨課,反覆修改課程設計,確保兩段教學內容相互呼應、互為補充。」史家國小品德與社會課教師李樂告訴記者。

跨學科融合的探索

「『博悟之旅』課程實現了與國家課程的深度關聯,並且打破了學科之間的界限。」黃琛說。

北京市教科院課程中心副主任王凱曾經參與了「博悟」課程教材的審定,在他看來,這套課程的一大特色在於,既能夠將教學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單位進行,同時還能反哺學校的課堂教育。

「博悟」系列課程有意打破學科壁壘,同一題材的課程內容中強調多學科知識的交叉運用,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品德與社會課上,老師對渦紋四系彩陶罐的講解,會從紋飾入手介紹原始藝術的啟蒙,在動手繪畫的過程中引導孩子發現紋飾等分的規律。

目前,「博悟」課程涵蓋了語文、數學、科學、美術、音樂等國小階段的12門學科,覆蓋學科率為92.3%。

核心價值觀教育紮根落地

「要恭敬地協調綱紀,勤勉地早晚入諫。鼎上的內壁銘文說要恭謹地對待你的職事,這很好地體現了『敬業』這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該校一名學生在研究了國寶「大盂鼎」上的銘文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敬業」進行的解讀。

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孩子心中紮根落地,是「博悟」課程開發的目標之一,授課教師有意識地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闡釋滲透在對歷史文物的講解中。

「敬業、和諧、誠信這些概念對於國小生來說是很抽象的,而藉助歷史文物和它背後的故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變得鮮活起來,並且能讓學生明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實和我們的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史家國小教師李樂說。

如今,郭志濱對博物館課程的價值有了更清晰的定位,「我們要通過文物讓孩子們尋找到自我身份認同與歸屬感,形成屬於自我的核心價值觀,這才是讓孩子終身受益的東西」。

2017年06月29日第4版

作者:焦以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