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時尚攝影教父 | 理查德·阿維頓

美國

攝影大師理查德·阿維頓(Richard Avedon)去世12周年之際,法國《世界報》旗下的著名時尚·文化周刊《世界報雜誌》(Magazine M)曾推出一期阿維頓封面專題,來紀念這位時尚攝影

教父。

大師風采

《世界報雜誌》封面使用了一幅阿維頓在野外手拿小型相機的黑白紀念照片。顯然是為了配合攝影師拍照,畫面上的阿維頓直視攝影師的鏡頭,但是他的右手食指卻習慣性地落在了快門上,左手握著調焦環,相機拿在胸前,這是隨時準備拍照的架勢。這形象不像一位時尚攝影師,倒像一個攝影記者。因為時尚攝影師幾乎都在使用大底片相機,很少有使用小型相機拍照的。不過,理查德·阿維頓本身就是一個「戲路」很寬的攝影師,既拍時裝也拍人像,還拍熱點新聞人物。他曾去美國南方拍攝黑人爭取自由權利的運動,也曾在美國各地拍攝反戰遊行,甚至到越南戰場拍攝戰爭……上世紀70年代以後,阿維頓轉向人文攝影,他拍攝患癌症的父親,去美國西部拍攝油田工人和卡車司機、民間藝人和家庭婦女,甚至流浪漢。因此,很難界定阿維頓的攝影類別屬性。如此來說,封面這幅照片還是拍出了攝影大師的氣質、風度和職業習慣。

給攝影大師拍肖像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可惜,版面上沒有找到這幅照片作者的名字。編輯壓圖製作了兩行標題,上一行是大師的名字:「理查德·阿維頓」。下一行略小一點的標題是:「造物主和攝影師」。造物主,在西方話語世界里就是上帝的意思。做這樣大的一個標題,體現了編輯對攝影師的評價和情感。

理查德·阿維頓,這位曾因「引領攝影新潮流」而在《美國攝影》雜誌評選的100名最重要的美國攝影師排行榜上位居榜首的大師,而立之年就已經名滿天下。好萊塢還以他與其妻子的愛情故事為原型,由大牌明星弗雷德·阿斯泰爾和奧黛莉·赫本主演,拍攝了一部經典的歌舞電影《Funny Face》,那一年他才34歲,足見其當時的影響力和受歡迎程度。美國著名作家、藝術評論家《論攝影》一書的作者蘇珊·桑塔格,將阿維頓與布勒松、史泰欽和布蘭德並列為「上個世紀職業攝影的典範之一」。阿維頓去世的時候,《紐約時報》發表的訃文中這樣評價他的作品:「定義了美國在過去近半個世紀來,關於風格、美與文化的標準」。如此看來,理查德·阿維頓是能夠頂得起《世界報雜誌》封面大標題的。

人生與業績

那麼,理查德·阿維頓如何贏得這樣高的評價呢?

1923年,理查德·阿維頓生於美國紐約曼哈頓一個來自俄羅斯的猶太人家庭。高中畢業后在哥倫比亞大學讀了很短一段時間,17歲就輟學做攝影學徒。19歲加入美國海軍服役的時候,父親送給他一架祿萊福萊相機作為禮物。帶著這台相機,他在部隊有了一份不錯的工作——給士兵們拍證件照,這也為他日後從事攝影工作奠定了心理和技術上的基礎。1944年,21歲的阿維頓退役后便開始了時裝攝影,並報名參加了來自俄羅斯的一代時尚攝影師阿列克謝·布羅德維奇(Alexey Brodovitch)開辦的攝影與藝術設計培訓班。布羅德維奇鼓勵年輕攝影師使用虛化和非正規的手法拍攝,他的一句名言是:「如果在取景框望出去是一張熟悉的照片,就永遠不要按下快門。」 阿維頓一直認為:「布羅德維奇是我唯一的老師。我從他的永不滿意的態度中學習到了許許多多。」 布羅德維奇的本行是平面設計,他的正式身份是著名雜誌《時尚芭莎》的藝術總監。而這份創刊於1867年的全美第一本時尚雜誌,也是全球最為著名的時裝雜誌之一,在行內有著極高的地位。阿維頓當然希望能夠在這本雜誌得到一份工作,以便繼續跟著老師學習。經過不懈努力,1945年終於如願以償,阿維頓被該雜誌聘為專屬攝影師,不久就成為首席攝影師,而且一干就是21年。期間,他曾創作了無數張深入人心的時尚攝影作品,幫助這本雜誌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樹立起典雅又生動的風格。阿維頓自己也因此而聲名鵲起。1966年,43歲的阿維頓跳槽到紐約另一份著名的時尚雜誌《時尚》(Vogue),在主編黛安娜·弗里蘭(Diana Vreeland)手下工作。而弗里蘭原本也在《時尚芭莎》工作,是阿維頓的老同事,他們共同工作了差不多20年。毫無疑問,這兩本當年世界頂級的時尚雜誌不僅為阿維頓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平台,也奠定了他在時尚攝影界不可取代的地位。

1992年,已是69歲高齡的阿維頓去了著名的《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做首席攝影師,徹底轉向社會紀實攝影。2004年,81歲的阿維頓在德克薩斯拍攝美國大選的時候突發腦溢血去世。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進行拍攝,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攝影不止。

談及他的攝影人生,阿維頓曾說:「如果一整天都沒做些跟拍照有關的事,就像忽視了我存在的真諦,彷彿忘了醒來一樣。」

神采飛揚的時裝攝影

理查德·阿維頓一生中最著名的時裝攝影作品是在《時尚芭莎》工作期間創作的。

《多維瑪與大象》(Dovima with elephants),這幅出現在眾多攝影教材上的作品,是阿維頓32歲時拍攝的黑白照片。作品構思奇巧,把女模特與非洲象放在一個畫面中,令女人與野獸共存、名模與大象同舞,形成粗細、大小、強弱、美醜、原始和現代的強烈對比。畫面上,當年的著名模特多維瑪(Dovima)穿著法國時裝設計大師克麗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設計的迪奧牌(Dior)高級定製晚裝,在馬戲團與一群腳上拴著鐵鏈的大象合影。多維瑪女性身材的纖細柔弱以及定做時裝的優美精緻與大象粗糙簡陋的皮膚紋理形成了巨大的視覺反差。該照片發表在當時的《時尚芭莎》上,贏得驚人的矚目和美譽,也令這幅作品成了阿維頓最讓人過目不忘的經典之作,奠定了他在時尚攝影界的地位。

兩年之後,他的另一幅時裝攝影名作《外套》誕生,這也是一幅出現在眾多攝影教材中的作品。與《多維瑪與大象》相比,《外套》更具有生活氣息。身穿時尚外套、手撐黑色雨傘的女模特,在大都市的大街上,橫過馬路、縱身一躍、雙腳離地,姿態輕盈、神態優美,動感十足、引人注目,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與大多數時裝攝影師喜歡在棚內拍攝恰好相反,阿維頓喜歡把身穿時裝的模特帶出攝影棚實景拍攝,給模特設計特定動作,在大街小巷,在模特運動當中抓拍,把動感融入時裝的靜態展示中。貼近現實,貼近生活,從而達到在生活場景中演繹時尚文化的目的。模特在他的作品中不再是一個個衣服架子,而是活生生的人。

阿維頓的這種動態時裝攝影已經超出時裝攝影的一般概念,具有部分生活寫實、社會風情的味道,甚至間接表現了與時裝行業密切相關的中上層社會婦女的生活形態。他打破了時尚雜誌固有的拍攝模式,開創了新的風格。重視模特的動態表現,把模特當做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來表現,這是阿維頓不同於其他時裝攝影師的特點。

理性真實的人物攝影

已經在時裝攝影領域聲名遠揚、一路順風順水的阿維頓,並不滿足於時裝攝影的成就,他更感興趣的是人物攝影。他曾經說過,時裝攝影是自己謀生賺錢的手段,而人物攝影才是自己一直以來想要從事的更深一層次的工作。

這與他入行即從事人像攝影不無關係,儘管在海軍服役期間拍攝的只是士兵們的證件照,顯然阿維頓不僅僅把它看做是一份工作,更是自己的愛好,以此為樂,傾情投入。這段經歷對阿維頓影響巨大,他的後期所有人物攝影作品都同證件照有形式上的密切聯繫,都是單色背景,或全白,或淺灰,且人物居中,正面直視鏡頭,刻意表現面部表情,忽略穿著打扮。這都是與證件攝影一脈相承的。另外,阿維頓拍人像並不像照相館里那樣,極盡討好顧客之能事,在用光和構圖上盡量美化顧客,而是盡量拍出人物的真實狀態,「以鏡頭捕捉他們不為人知的本質」。在阿維頓的人物肖像中,展示給讀者的是面具下的公眾人物更加人性的一面。

談到人像攝影的本質,阿維頓曾經說過:「人像照不是臨摹。當情緒或事實轉化成照片的一刻,它就不是事實,而是意見。」

阿維頓曾為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拍攝肖像。瑪麗蓮·夢露以往的肖像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夢幻的、性感的、妖艷的。但在阿維頓的鏡頭中,夢露卻顯得疲憊而失神,意外展現出哀傷與深沉的一面。理查德·阿維頓不僅是一個記錄者,更是人像的創作者。

阿維頓人物攝影的鮮明個人特色:全部都是室內擺拍,人物居中直視前方,除了人物本身以外,再無其它視覺形象。在用光方面,他喜歡模仿陰影中的自然光得效果,因此用光非常得軟,光比非常得小,幾乎看不到影子。他似乎不喜歡讓影子遮住任何的細節。

由於採用擺拍手法拍攝,創意便顯得尤其重要。阿維頓人物攝影作品中,有些創意出人意料。比如,他在攝影棚里擺放蜂箱,讓蜜蜂滿屋飛舞,在男模特身上塗抹吸引蜜蜂的物質,蜜蜂密密麻麻爬滿全身,令讀者產生感官上的通感效應,渾身刺癢。而模特卻神情自若,氣閑神定,平靜地注視著鏡頭。這幅《養蜂人》成為阿維頓令人難忘的人物肖像攝影經典作品之一。

阿維頓的人物攝影與時裝攝影一樣全部使用大底片相機拍攝,以追求更加細膩的效果。在拍攝的時候,經常會有意過曝一檔,令被攝者在白色背景中顯得更加突出,體現著「寧多勿少」的金科玉律。即便是白色背景,阿維頓依然使用大光圈來控制小景深,以集中刻畫被攝者臉部細節,尤其是表情和眼神。阿維頓的拍攝習慣是,一旦在相機取景器的磨砂玻璃上找准了焦點,就不再看取景器,轉而集中精力直接與被攝者做言語、神情、眼神和情感上的交流,以便準確判斷被攝人物的情感,果斷按下手中的快門。

談到人像照拍攝技巧,阿維頓曾經說:「我從一連串的『不要』出發,不要精緻的燈光、不要表面的構圖、不要擺姿勢或述事。這些『不要』迫使我變成『要』。我要白色的背景、要自己感興趣的人、要我們之間發生的事。」

阿維頓與被攝者的故事從他給溫莎公爵夫婦拍照可見一斑。在紐約華爾道夫酒店為溫莎公爵和公爵夫人拍照的時候,阿維頓就與他們聊起在來酒店的路上,他坐的計程車撞死了一條狗。在公爵和夫人露出驚訝、遺憾,或許還有點哀傷神情的瞬間,他按下了快門。溫莎公爵就是那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為了迎娶身邊的這位公爵夫人而放棄了英國王位。這是阿維頓人物攝影常用手法,以聊天引導被攝者的情緒,因此,在他作品中的名人,經常和讀者心目中的形象不一致。

阿維頓的人物肖像不是那種油畫一樣富有美感的好看照片,而是賦予冷靜思考和理性真實的攝影作品。因此,不能用習慣上的人像攝影的標準來衡量,而是要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從更高的美學理想角度來觀察和研究。

如有任何感想

可在下方留言分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