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從「招商引資」到「投資促進」 產業新城重在把控「產城融合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產業新城與特色小鎮迅速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國家也相繼出台了相關政策來支持特色小鎮和產業新城的發展。2016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三部委聯合印發《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號,而「十三五」規劃中就提到拓展智能製造等多項新興產業發展。

事實上,近年來在環京津冀區域、長三角區域、珠三角區域已經形成了一大批產業園區,特色小鎮的發展也已初見端倪。同時發展中也遇到一些問題,諸如產業新城面臨的招商瓶頸,特色小鎮「千鎮一面」等問題。

就此,《經營報》記者邀請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弘、北京市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秀池、中大萬泰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柴磊,就產業新城和特色小鎮的發展現狀、前景、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等問題進行探討。

特色小鎮是產業新城的「新模式」

《經營報》:特色小鎮和產業新城作為新型城鎮化的兩大抓手,也是當前的兩個熱點話題,二者之間內在的關聯是怎樣的?發展模式上有什麼區別?

陳及:產業新城實際是產業在區域的集聚,集聚的外部效應使區域可以更好地享受信息、金融、人才等各方面的便利,屬於產業經濟發展的規律性現象。以京津冀周邊的產業新城為例,京津冀協同在產業協同方面尚處於探索和起步階段,資源配置已經反映出不同區域之間在經濟發展水平、人才儲備上趨向於優化配置。

趙弘:第一,產業新城定位要符合功能性、特色化、專業化要求,形成產業集群。第二,要綠色提升,通過集約化發展,節省土地佔用。現在有些企業由於自身的問題,失去建設能力,但還佔用著土地。第三,要創新園區的開發建設模式。擯棄過去很多園區分割式出讓土地,由企業來建設廠房的模式。引入PPP模式,讓綜合運營商來整體開發建設,讓運營商能持有一部分物業和資源。通過合同形式引入企業,當企業失去運營能力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解除合同讓企業退出,保持園區新陳代謝的能力。

趙秀池:特色小鎮和產業新城是新型城鎮化的兩種模式,目的都是打造宜居宜業的新型城鎮。特色小鎮也可以說是產業新城的一種新模式,但更突出當地的傳統文化特色,更注重環境的打造;而產業新城的特點則在於以產業帶動新城發展,以新城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多以產業園的形式出現。目前產業新城的發展模式大都是「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融資模式除了PPP模式,還有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城市建設投資債券、股票融資、產業投資基金等融資模式。

柴磊:特色小鎮和產業新城的共同點就是一定要以產業為先導。但他們承載的產業性質完全不同,主導的核心產業類別不同。就特色小鎮而言,自然風光也算特色產業,主導產業更多的是第三產業,比如旅遊、養生、農業等。而產業新城承載的產業一般以工業為主,在工業的基礎上配套生活和商務功能。除了上述主導產業不同之外,規模上也有差異。國家規定特色小鎮的規模在3~5平方公里之間,產業新城一般都在十幾到幾十平方公里。另外,它們與城市的距離、資源稟賦、開發的運作模式等等都不同。

產業新城難點在於招商

《經營報》:根據目前的情況,特色小鎮和產業新城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有哪些?難點在哪裡?該如何解決?

陳及:我認為現在產業園區的發展普遍過多。有園區,沒有產業,或是產業非常薄弱的現象很普遍,很難達到產業聚集的合理性,未來的發展恐怕就有很大問題。過去,招商引資建產業園,從村到鎮,再到縣城、市區一窩蜂,十幾年來造成大量產業園區荒蕪。應該吸取過去的教訓,統一規劃,讓真正的產業園區落到實處。

趙秀池:產業新城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主導產業特色不夠鮮明,凝聚力不夠,招商引資不得力,教育、醫療等各種配套不完善。因此,要想辦法突出產業特色,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引入相應的龍頭企業入駐,並為入園企業提供全產業鏈的服務,完善各種生活配套設施,實現由單一的生產功能向生產、房屋、消費功能的轉換。特色小鎮建設目前主要是採取PPP模式。難點既有體制問題,也有資金問題、政策支持不到位問題。

柴磊:所有的產業新城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招商。要解決招商問題,主要是思路、理念的轉變。就算沒有民營企業參與,政府牽頭做工業也有很多年了,從最早的工業園到科技園、開發區、高新區,其實也就是產業新城的概念。最早就叫招商引資,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變成了投資促進,很多地方有一個政府部門叫「投資促進部」。也就是說不再是政府把企業招過來,給企業提供什麼,更多的是起一個投資孵化的作用。如果現在還是物理的把產業從北京搬到廊坊,上海搬到嘉善,會越來越難。

防止房地產過度開發

《經營報》:如何避免產業新城發展中出現「只見新城不見產業」的問題?產業與新城之間應該怎樣協調? PPP模式下,政府與一級開發企業之間各自應該盡到哪些責任?如何避免後續開發中出現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影響產業新城推進的問題?

趙弘:首先,產城融合要在更大範圍內,通過規劃來進行測算。如果局限於每個小項目都強調產城融合,就會演變成一些開發商拿地的借口。其次,整體上要把控產城融合的比例,控制房地產開發強度、規模和體量,防止房地產過度開發,造成土地佔用和資源浪費。最後,要控制產業新城的開發建設強度、建設時序,形成產、城互為促進的過程。等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增大住房建設的時候再去建設,前期要與產業規模相適應,這主要要求政府從規劃層面去整體把控。

柴磊:產城融合很難,要求企業要有強大的實力。產業新城都是在遠離一線城市的周邊、遠郊地區,特色小城可能更多的是近郊。產業新城發展中仍處於「招」企業的階段,這就意味著企業入駐的速度是緩慢的,很難做到產業和新城同步發展,因為任何一個企業做產業新城的目的肯定是獲利。產業最大的獲利模式就是房地產,先通過政策、規劃、低價圈到大量的土地,正常的邏輯是先導入產業,然後給產業配套住宅,讓員工在當地既能樂業又能安居。但實際上企業入駐沒那麼快,地拿到手之後不能荒著,企業就容易先賣房子。

趙秀池:產業新城應該做到「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業新城建立之初就要做好產業規劃,引入龍頭企業,打造完整的產業鏈,並為企業做好各種配套服務,不斷吸引企業、人才、人口進入,進而配套建設教育、醫療等設施,從而使產業新城功能不斷完善,促進產業與新城之間協調發展。同時,政府與開發企業雙方應明確各自責任,開發企業作為投資及開發主體,主要負責產業新城的設計、投資、建設、運營、維護一體化市場運作;政府負責履行監管職能,提供政策支持。政府與企業在產業新城打造中要協調好雙方的利益分配關係,要著眼於長遠發展,不要僅僅局限於眼前利益;只有把市場培育起來,雙方才能實現雙贏。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