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配備相控陣雷達,「長弓黑旋風」直-19首次公開亮相

老周

摘要:9月14日第四屆天津直升機博覽會上,機頂上帶有圓球狀毫米波雷達的直-19首次公開亮相,頓時成為此次直升機博覽會的最大看點,那麼這個小小的圓球到底有什麼樣的作用,為什麼會引起這樣大的關注,直-19配備圓球對性能有多大提升?

圖1:在天津直升機博覽會上,直-19桅頂上的圓球格外引人矚目

奪人眼球的圓球

2017年9月出版的《兵器知識》10月期建軍90周年閱兵的專題報道中,出現了一張參加閱兵的陸軍航空兵部隊直-19機群的插圖,就在這張圖上赫然出現1架桅頂有著橢圓形雷達整流罩的直-19。由於這是屬於受閱陸航部隊的直-19,而不是在飛機工廠,所以毫無疑問可以確定這是一架現役的直-19,雖然在眾多機群中只有1架帶圓球的直-19,但卻明白無誤地說明這種帶圓球的最新改進型直-19已經開始在部隊服役,當然也可能只是帶有試驗性質的,不過即便如此,也說明直-19確實已經有了帶圓球——也就是裝備雷達的改進型。

圖2:《兵器知識》上出現了帶有圓球的直-19插圖

就在眾多軍迷還在為這張驚鴻一瞥的插圖興奮地憧憬之時,9月14日,在第四屆天津直升機博覽會上,帶有圓球的直-19就正式公開亮相了,這無疑立即就成了整個天津直升機博覽會最大的看點。

這種安裝在桅頂的圓球狀物體就是橢圓形的毫米波雷達整流罩,最著名的圓球就是美國AH-64的雷達型「長弓阿帕奇」。而這次直-19改進型所裝備的毫米波雷達很可能是相控陣模式,這更是開創了世界第一次在直升機上裝備相控陣雷達的先例。

圖3:直-19桅頂的圓球特別引人矚目

這次直-19上安裝的毫米波雷達,大小和美國AH-64D「長弓阿帕奇」上使用的AN/APG-78毫米波雷達差不多,但「厚度」明顯增加了不少。根據此前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一段官方發布的宣傳片中顯示,這種新型毫米波雷達採用了相控陣雷達所特有的平板天線,而且還是能旋轉的有源相控陣天線,因此採用相控陣雷達的可能性極大,這就要比「長弓阿帕奇」的AN/APG-78雷達整整先進了一代!

直升機桅頂安裝雷達,無疑將極大提高直升機的探測、預警和偵察能力,直升機裝上雷達之後甚至可以在樹木、房屋建築等物體的掩蔽下,不需要再飛到樹木、建築高度之上,進行目視或光電儀器的探測和偵察,從而也相應提高了直升機的生存性。而且這次直-19裝備的很可能還是性能更先進的相控陣雷達,對於戰場目標的搜索、發現、識別、跟蹤和定位,更是如虎添翼。

圖4:美國的AH-64D「長弓阿帕奇」是最早裝備毫米波雷達的武裝直升機

如果直-19是採用相控陣雷達,將擁有比美國「長弓阿帕奇」更強的多目標處理能力和抗干擾性能。再聯想到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兵器工業公司曾展出過由毫米波雷達制導的藍箭-21空地導彈,那麼在不久的將來,版的「長弓海爾法」就會出現。毫米波雷達和毫米波雷達制導的空地導彈,比起目前解放軍現役武裝直升機裝備的激光半主動制導的空地導彈,精確度和抗干擾性都會有明顯的提升,特別是在能見度不良的情況,比如戰場上的硝煙迷霧和夜間,以及敵方普遍裝備激光告警和對抗裝置的現狀下,毫米波制導導彈的優勢就更為突出了。而且不但直-19,直-10配備毫米波雷達和毫米波雷達制導的空地導彈的可能性也很大,因為直-10的起飛重量和武器攜帶性能比直-19更強,無論是執行的作戰使命還是直升機本身的性能,直-10都更適合也更應該裝備。

從直-9發展而來

直-19,是由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及602直升機研究所聯合開發研製生產的武裝/偵察直升機,有不少人習慣地稱為武直-19,其實這種稱呼是不確切的,因為根據的直升機命名規範,只有「直」加機型序號,而沒有在代表直升機的「直」前面再加代表用途的「武」。所以同樣道理,只有直-8、直-9,而沒有運直-8、運直-9。直-19的官方綽號是「黑旋風」,和直-10的「霹靂火」同樣都是取自於《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的綽號,看來用梁山人物的綽號作為直升機的綽號已經是陸航的特色了。

直-19採用串列座艙布局,四葉複合材料旋翼,涵道尾槳,后三點起落架,外置4個武器外掛點。是在直-9W武裝直升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而直-9則是上世紀80年代引進法國SA365「海豚」直升機的生產專利生產的,1982年完成了首架直-9的裝配,同年2月6日,首次試飛。此後直-9又發展出多個改進型號,包括直-9A(國產化基本型)、直-9B(通用運輸型)、直-9通訊型、直-9炮兵校射型、直-9電子干擾型、直-9C(艦載型)、直-9W(反坦克型),直-9G(直-9W型的出口型)和直-9F(武警型)等。

圖5:直-19正是從直-9W發展而來

直-19的前身直-9W型又稱為直-9武裝直升機,是為了彌補解放軍沒有專業武裝反坦克直升機的短板。此前曾經在直-5(蘇聯米-4型)型直升機上加裝機槍和火箭發射巢,還在引進的米-17直升機上加裝火箭發射巢,但這些都是屬於臨時客串性質。直-9W則是第一種武裝直升機,在直-9基本型的基礎上加強了結構強度,駕駛艙頂部安裝紅箭-8反坦克導彈的觀瞄制導裝置,機身兩側短翼可掛4枚紅箭-8反坦克導彈,或者火箭彈發射巢(有57-1型57毫米火箭彈、90-1型90毫米火箭彈兩種),或23毫米機炮等武器。主要用於執行反坦克、壓制地面火力、攻擊地面零散目標等火力支援任務,也可以用於運輸、直升機空戰、通信和救護等任務。

直-19在直-9W的基礎上保持原來的底部結構,主要根據抗墜性要求,以提升損傷容限為目標對主體結構進行了改進。同時對直-9的操縱控制、液壓、電氣系統都進行了全新設計,重新布置了燃油系統,以滿足抗彈擊、自密封的抗墜性要求。在機身外形上改為縱列串座式窄機身駕駛艙布局,駕駛員在前,射手兼副駕駛員在後,採用抗墜毀吸能座椅,並在座艙周圍採取局部裝甲防護。直-19於2010年立項,當年完成設計,當年進入總裝,並在同年7月成功首飛,即便有直-9作為基型,這樣的研製生產速度,也是相當驚人的。

圖6:直-19的研發進度相當驚人

直-19機長12米,機高4米,主旋翼直徑12米,旋翼面積111.79平方米,空重235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4500公斤,最大速度305公里/小時,爬升率9米/秒,最大航程800公里,續航力4小時。發動機為2部渦軸8C發動機,起飛功率大約850馬力,以最大起飛重量計算,直-19的起飛功重比大約在0.4左右,直升機剩餘功率較大,因此不但能夠保證高原高溫條件下的正常飛機,也為將來新的裝備,比如這次的毫米波雷達,都留下了充分的餘地。

在武備方面,可以攜帶藍箭-9空地導彈、天燕-90空對空導彈、57毫米航空火箭,雖然沒有裝備機炮,但可以加裝12.7毫米機槍吊艙。不但能夠承擔攻擊敵方坦克、裝甲車輛、堅固工事等地面目標,為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而且還可以攻擊敵方直升機等低空飛行目標,爭奪超低空制空權。

圖7:直-19搭載的武器也足以完成偵察打擊於一體的任務

和直-10定位不同

直-9W作為的第一種武裝直升機,還是帶有很明顯的過渡性質,性能只能說勉強還過得去,所以在直-9W的基礎上發展直-19是順理成章無可厚非的,但是已經有了直-10,再要發展直-19,是不是存在任務重疊重複發展的問題?

其實不用有這樣的顧慮,因為直-10和直-19的戰場定位是有明確區分的。直-10是中型專用武裝直升機,而直-19則是輕型武裝偵察直升機,也就說港台軍事媒體上常說的偵武直升機。首先機型就不同,直-10是8噸級別的中型直升機,直-19是4噸級別的輕型直升機,正好可以形成武裝直升機的高低搭配,相互補充相互配合。其次承擔的作戰任務不同,直-10主要是執行反坦克和直升機空戰,所以可以搭載的武器包括紅箭-8、紅箭-10反坦克導彈、天燕-90空對空導彈,以及23毫米機炮,火力配置可以說非常強悍。

圖8:直-10更偏重於攻擊,請注意機頭下方的23毫米機炮

直-19則是集偵察打擊於一體,更偏重於偵察,所以武器配備上,主要也是輕型的藍箭-9空地導彈和天燕-90空對空導彈,藍箭-9的反裝甲能力是明顯不及紅箭-8和紅箭-10,天燕-90也更多是用於自衛,甚至都沒有配備機炮,只是可以根據任務情況加裝機槍吊艙。這次首先安裝毫米波雷達的,不是起飛重量更大的直-10而是直-19,就因為直-19主要是負責偵察,從承擔的任務性質上比直-10更需要裝備毫米波雷達。當然首先安裝毫米波雷達,必然還帶有濃厚的試驗性質,直-19作為偏重偵察的武裝直升機可以在實際使用中發現毫米波雷達的不足,從而為後續的改進提供最寶貴的實踐意見,等毫米波雷達完善成熟之後,裝備到直-10上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圖9:這次直-19安裝了毫米波雷達,還是帶有很強的試驗性質

這次裝備毫米波雷達——而且還是比「長弓阿帕奇」都要先進的相控陣雷達,標誌著解放軍陸航部隊的武裝直升機全天候作戰能力得到了質的飛躍,尤其是在戰場偵察和精確制導方面,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因此在天津直升機博覽會上成為關注的焦點,颳起令人眩目的旋風,也就不足為奇了。

本文首發於網易軍事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