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追憶捐贈文物的河南農民何剛:19件文物全部交國家

何剛,河南周口商水縣顧牆村農民。1985年,何剛在自家地里挖出大量銀器。經故宮博物院文物專家鑒定,這批銀器中有國家二級甲文物1件、二級乙文物11件、三級文物5件、一般文物2件。何剛家庭生活困難,但他面對文物販子等的利益誘惑不為所動,先後3次前往故宮將文物全部上交。

今年5月,何剛在工作中不幸遭遇龍門吊傾覆離世。故宮博物院破例為他舉行追思活動,以紀念和弘揚他這種深明大義的高尚行為。32年前何剛捐贈文物的凡人善舉再次引起社會共鳴。

為一位農民舉辦追思會,這在故宮歷史上還是頭一回。這位農民叫何剛,名字聽上去是那樣的普通,但能夠將自己在家中發現的19件文物全部上交國家,讓這位河南周口商水縣顧牆村的農民並不普通。

「這是一位樸實無華的農民,沒有什麼豪言壯語,非常實在,他為保護國家文物做出了榜樣。」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原處長梁金生回憶道。

「文物全交心裡才踏實」

2017年5月30日,何剛在工作中不幸遭遇龍門吊傾覆意外離世,他32年前捐獻文物的事迹再次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與熱議。

1985年深秋,天氣日漸轉涼,那天,22歲的何剛正忙著給家裡準備翻修的房子挖地基。也不知道挖了多久、多深,突然,鐵鍬碰到了一塊堅硬的東西,小心挖下去一口大缸呈現在眼前。「當時那裡面有小瓶子、小盤子和小船,好像都鑲了金鍍了銀。」何剛的兒子回憶著父親曾經談及的這些「寶貝」。

何剛挖到「寶貝」的消息迅速傳遍了不大的村子。「他說曾經有人願意給他一袋子錢,讓把這些寶貝賣給他。」時任村支書劉洪恩回憶道,但耿直的何剛死活不鬆口。

劉洪恩是退伍軍人,認識的人多。他通過戰友輾轉聯繫到當時在故宮博物院當警衛員的崔寶賢(音)。崔寶賢知道后迅速幫何剛聯繫到了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專家,經鑒定,何剛挖到的「寶貝」都是國家重要保護文物。當中的銀器,被定為二級甲文物的1件,二級乙文物11件,三級文物5件,一般文物2件。何剛3次往返故宮,將全部文物包括裝文物的大缸交出。

「故宮收藏的元代遺存銀器特別少,何剛捐獻的這批元代窖藏銀器,填補了故宮博物院藏品的空白,是很偉大的舉動。」梁金生回憶起當年這件事仍豎起大拇指說,「作為農民,把自家宅基地里挖出來的文物全部上交給國家,何剛是第一個,了不起。」

為了鼓勵與紀念捐贈者,他的名字也被鐫刻在故宮博物院專門為捐獻者設立的「景仁榜」上。

「那可是一堆價值不可估量的寶貝呀!文物販子總覺得他會自己留一部分,多次上他家去買,甚至有個別鄉親覺得他『傻』。」回憶起當時轟動一時的「大新聞」,劉洪恩還能夠聊起其中的一些細節,「何剛跟我說,文物全部上交了,心裡就踏實了」。

「無論生活多拮据,但父親從來沒有說過後悔的話。」何剛的女兒何華堅定地說道。

「人活著要有志氣」

當時捐獻文物的數量之多,價值之重,讓何剛成了當地的「名人」。但當生活歸於平靜后,何剛還要繼續與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做鬥爭。

在進京捐獻文物的同年,年輕的何剛迎來了女兒的降生,眼前的生活好像充滿了希望,未來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但在一次家庭矛盾中,何剛的妻子一時生氣拗不過彎兒來,選擇了輕生,留下了剛剛學會走路的女兒。

為了女兒、為了這個家,生活總還是要繼續。何剛慢慢地從悲痛中走了出來,在親戚朋友的撮合下迎來了第二任妻子。妻子是勤快麻利的人,從前雜亂零碎的家在妻子的規整下逐漸步入了正軌。不久後夫妻二人又先後迎來了二女兒何華和小兒子何俊清。

家裡人多了,開銷自然也就增多了,家裡的5畝地已不能滿足一家人生活的基本需要,何剛決定出去闖闖。但作為普通農民,一沒文化,二沒技術,何剛走到哪都只能幹臨時工。那些年,何剛去上海搞過綠化、去山東當過建築工、甚至還在江蘇無錫收過一段時間的破爛……

有一年暑假,何俊清曾與父母難得地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生活真不是一般的艱辛,家裡面也沒啥錢,真的是啥都不捨得吃,我爸經常會拿些當地人的剩菜回來,給我們改善伙食。」何俊清怎麼也沒想到父母的打工生活條件這麼差。

但不幸再次降臨,何剛的第二任妻子又被查出罹患尿毒症。數額龐大的手術治療費徹底壓垮了這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積攢多年的錢全部拿出來了,親戚鄰里能夠借的也都借過了,再加上老的老、小的小,一大家人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何剛一個人身上。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妻子尿毒症不治去世之後的第三年,何剛的老父親又查出股骨頭壞死,並且雙目幾乎完全失明,從此不能幹活,生活也不能自理。還沒有從妻子離世的陰影中走出來的何剛,那一段時間整個人幾乎接近崩潰的狀態。

在生活重壓的極度窘迫之下,有的鄉親建議何剛去故宮博物院要「幫助」。但是何剛心裡雖然糾結,但終究覺得這「不道義」。

何剛生活窘困的消息傳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兩次為他申請了共10萬元的「生活補助」。「這個人很老實很剛強,不太願意向別人訴苦。」梁金生介紹。故宮給予何剛的總共10萬元救助,均被用於家人的治療上,他自己幾乎沒有落下一分錢。

何剛多年到處打零工賣苦力做著最辛苦的活兒,但他一直靠著自己的雙手撐起了整個家,「沒錢就過苦日子,有錢就過富日子,不能老靠別人過日子。」何剛謹記父親的教誨。「我們生活雖然苦,但我爸說過,人活著要有志氣!」兒子何俊清繼續謹記了父親的教誨。

「父親留下的最大財富」

故宮寄來的雜誌、台曆,還有那張已經泛黃的捐贈憑證被何俊清工工整整地擺放了起來。何俊清說:「這是父親留給我們最大的財富。」

6月22日,故宮博物院在故宮建福宮花園舉行了對何剛的追思會。何俊清第一次看到父親當年捐獻的文物。對精美文物嘆賞的同時,何俊清內心對父親的敬意進一步加深,「有些人可能會為了錢埋沒良心」。

「我爸一輩子也沒閑著,忙完地里忙家裡,忙完家裡就出去打工,一輩子都沒享過福。」追思會上,何俊清回憶起父親心中很愧疚,「給他買衣服也不落好,每次都會把我們說一頓。」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追思會上談道:「今天我們思其人,念其事,感其懷。何剛先生是一名深明大義、有覺悟的捐贈者,在家裡經濟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能有這樣的胸懷,令人欽佩。」

在何剛的家鄉商水,下葬那天,村口的大路擠滿了附近十里八村的鄉親,這麼大的陣勢在這個閉塞的村莊里幾乎沒有出現過。「身為兄弟,有困難我想幫他,可他從來都不要。」何剛的表哥張黑孩紅著眼圈埋怨表弟「死腦子」。「小剛這個孩子一輩子老實巴交、為人實在,全村都知道他給國家捐過文物,大家打心眼裡為他感到驕傲。」77歲的村民智大爺講述他眼中的英雄形象。

「我一定會以父親為榜樣,做一個正直、善良和有奉獻精神的好人。」何俊清說這番話時目光明亮,神情堅定。(經濟日報·經濟網記者 夏先清 通訊員 王 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