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遏止校園暴力:讓青春美麗綻放

2016年12月,一篇名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在網路上流傳——

「十年前的今天,我拼著命生下了兒子;十年前的今天,兒子拼著命來到我身邊。每對母子都是這樣拼著命才能相見,可是我卻沒有保護好他。」這樣的文字讓每一個為人父母者讀來動容。

校園暴力,並不是一個「開過分了的玩笑」。

前不久,一張寫著「我走了,無期,不見」的紙條記錄了陝西省藍田縣一個國中女孩難以言說的痛苦。因被嫁禍「在其他宿舍偷錢」而被幾名同學毆打訛錢,女孩在給父親留下字條后「失聯」。

福建省永泰縣的初三學生小黃遭同班同學圍毆至脾臟嚴重出血,經手術切除了脾臟……

惡性事件屢禁不絕。人們不禁要問:這些動輒施暴的孩子都怎麼了?在他們意識深處,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暴行?

「惡」與「惡作劇」之間

事實上,校園暴力一直是隱藏在升學率、光榮榜背後的校園「暗角」。

全國政協委員、曙光學校校長劉衛昌在調查中發現,「學校里的校園暴力情況很普遍」。劉衛昌說:「有很多是孩子在學校打了人,家長到學校也不作處理。學生在家裡比較嬌慣,在學校老師也沒法處理,甚至有的學生還會打老師,師道尊嚴都受到衝擊。」

劉衛昌的話並非空穴來風。有數據顯示,從去年1月到11月,全國檢察機關受理提請批准逮捕的校園涉嫌欺凌和暴力犯罪案件1881人;受理移送審查起訴3697人。

「惡」與「惡作劇」之間,如何劃出清晰的分界線,成為治理校園暴力問題的關鍵所在。

對於校園暴力的界定,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表示,這是一個需要審慎思量的問題。「因為孩子的分辨能力有限,必須要告訴他們什麼行為屬於朋友之間的吵架打鬧,什麼行為則是絕對的校園暴力。」他建議,可以由青少年行為管理方面等專業人士,完成對校園暴力的準確界定,並逐步加強對相關知識的普及宣傳。

校園暴力折射教育之殤

近年來,校園暴力呈現出低齡化、群體性、網路化的特點,不僅給孩子造成恐懼,留下心理陰影,也容易造成對他人、對社會的仇視與抵觸。

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工商聯副會長韓興旺認為,「很多家長說,不就是跟同學打架嘛?道歉或者拿錢就能解決了。學校為了自己的面子,也會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和孩子接觸最密切、關係最親近、對其影響最深的肯定是家長」,在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通許縣鄉村醫生馬文芳看來,「孩子的問題往往是一個綜合折射,根源都在家庭教育。如果家長在預防解決校園暴力方面沒有辦法起到應有的責任,那麼學校和社會有再完備的立法和措施也難以發揮很好的作用。」

加大違法成本

如果沒有良好的規則與秩序,施暴者會變本加厲,無意施暴的人也難免最終滑向另一端。

今年1月,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公開徵求意見稿)將治安拘留年齡從16歲降低到14歲,就是希望通過降低行政拘留被執行人的年齡起點,遏制住愈發嚴重的青少年暴力行為。

「未成年人的暴力行為大多發生在學校,但行使暴力的孩子的監護人也應該承擔責任,不過人們往往忽略這一塊」,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曾蓉認為,「保護未成年人不僅僅是學校、家長的責任,更應當從法律層面上對施暴人的監護人作出處罰規定。」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中山紀念中學原校長賀優琳對此亦深有同感,「對於青少年的暴力犯罪要加以懲戒,該追究刑事責任的要追究刑事責任,對監護人也應當作出『連帶』處罰」。賀優琳還建議,「很多青少年在暴力、血腥的網路遊戲和信息中迷失自我,導致去模仿和傳播不良行為。國家應儘快出台網路信息管理方面的有效制度,例如信息的分級和限制範圍設置。」

在校園暴力事件中,其實沒有旁觀者。在自覺和不自覺中,我們每個人都已經成為構建秩序的一部分。這關乎生命尊嚴、關乎秩序構建、關乎與他人友善共處,因而更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各界,以更為積極的態度,承擔起預防校園暴力的責任擔當。

唯其如此,我們的校園才能真正安放每個孩子的青春。(劉潔)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