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好人戈林——哥哥是納粹二號人物,他卻勇救猶太人

原創 馮濤 | 崎峻文化 崎峻軍史周刊

1993年,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指導的電影《辛德勒名單》,將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拯救猶太人的故事搬上了熒屏。該片最終在票房上收穫頗豐,更是收穫了7項奧斯卡金像獎。2002年,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拍攝的《鋼琴家》,介紹了波蘭猶太作曲家、鋼琴家瓦迪斯瓦夫·斯皮爾曼在二戰中的遭遇以及德國國防軍威爾姆·霍森費爾特上尉(Wilm Hosenfeld)幫助他的故事。同樣,這部電影也收穫了多項大獎,包括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和三項奧斯卡金像獎。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海報。

德國商人、納粹黨成員奧斯卡·辛德勒(1908-1974)。他二戰在盡自己的搪瓷和彈藥工廠,雇傭了許多猶太人,最終成功挽救了1200名猶太人免遭納粹的屠殺。1982年的小說《辛德勒的方舟》和1993年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都是以他為主題,反映了他起初作為一個機會主義者為了利潤而在戰爭期間雇傭廉價工人開辦工廠,但之後卻展現出過人的膽識、主動性和堅韌的奉獻精神,千方百計挽救猶太人生命的故事。

《鋼琴師》劇照。德國演員托馬斯·克雷切曼(Thomas Kretschmann)飾演的威爾姆·霍森菲爾特上尉,聆聽美國演員阿德里安·布羅迪飾演的斯皮爾曼演奏鋼琴曲。克雷切曼曾在多部電影中飾演德國軍官,如《斯大林格勒》(1993)中的漢斯·馮·維茨蘭特少尉(Hans von Witzland)、《帝國的毀滅》中的黨衛軍中將菲格萊茵中將、《U-571》中的京特·瓦斯內爾中尉、《鋼琴師》中的霍森費爾特上尉和《刺殺希特勒》中的奧托·恩斯特·雷默中校。

威爾姆·霍森費爾特上尉(1895-1952)。他在戰爭期間大概救助了50多名猶太人,后在1945年被蘇軍俘虜,並於1952年8月13日死於蘇聯戰俘營。

二戰中,猶太人蒙受了納粹的種族清洗式的大屠殺,600多萬猶太人罹難於納粹分佈於歐洲各地的滅絕營和集中營中。然而,在那個戰紛飛的年代,各國仍有許多人冒著生命危險以各種形式幫助猶太人,其中就包括了辛德勒和霍森費爾特上尉在內的569名德國人。但是有這麼一位德國人,他亦幫助過許多猶太人,卻在戰後沒有被以色列奉為「國際義人」,他便是納粹德國二號人物、空軍總司令、帝國元帥赫爾曼·戈林的弟弟——阿爾貝特·戈林(Albert Göring)。

青少年時光

1895年3月9日,阿爾貝特·戈林出生在柏林。他是前德屬西南非(今納米比亞)首任帝國專員海因里希·恩斯特·戈林的(Heinrich Ernst Göring,1839-1913)的第5個孩子。老戈林在前一段婚姻中生育了5個子女。阿爾貝特·是海因里希與第二任妻子弗朗西斯卡·蒂芬布魯恩(Franziska Tiefenbrunn)所生育的5個孩子中的第5子。小戈林的同胞兄妹包括大哥卡爾·恩斯特·戈林(Karl Ernst Göring)、2個姐姐奧爾加·特雷澤·戈林(Olga Therese Göring)和保拉·伊麗貝特·戈林(Paula Elisabeth Göring)、四哥則是日後的納粹德國二號人物赫爾曼·戈林。小戈林的大哥后在1932年去世,年僅47歲;2個姐姐分別嫁給了2位奧地利法律家。

海因里希·戈林(1838-1913)。老戈林於1885年被俾斯麥任命為德屬西南非首任帝國專員,1890年後先後擔任德國駐海地領事和駐埃及總領事。

阿爾貝特·戈林出生后,戈林一家住在柏林弗里德瑙區(Friedenau)弗雷格大街19號。這套房子是老戈林的好友赫爾曼·馮·埃本施泰因(Hermann von Epenstein)的房產。這位富有的內科醫生擁有猶太人血統,曾在德屬西南非工作,從而結識了老戈林。後來,只依靠老戈林退休金生活的戈林一家又搬到了紐倫堡東北50公里處的維爾登施泰因城堡(Burg Veldenstein)居住,而這座城堡也是埃本施泰因醫生的產業。

埃本施泰因與戈林家的4個孩子的合影,左側為赫爾曼·戈林,與其牽手的正是阿爾貝特·戈林。

維爾登施泰因城堡。這座城堡始建1269年,為埃本施泰因於1897年所購買。1939年,埃本施泰因的遺孀將這座城堡過繼給了戈林。目前這座城堡歸巴伐利亞州政府所有。

此後,老戈林夫婦時常帶著年幼的戈林兄弟前往奧地利薩爾茨堡的矛特恩多夫城堡(Burg Mauterdorf),拜訪有恩於自己的埃本施泰因醫生。這座城堡日後時常被赫爾曼·戈林稱為「童年的城堡」(Die Burg Seiner Jugend),而埃本施泰因則成了戈林兄弟的教父。由於老戈林比妻子年長20多歲,在與埃本施泰因醫生的往來中,戈林的母親與埃本施泰因擦出了婚外情的火花,而這段婚外情保持了大約15年的時間。也正是因為這段婚外情以及阿爾貝特·戈林在外貌上與埃本施泰因博士很像,曾讓外界誤認為埃本施泰因是小戈林的親生父親。另外一種說法則似乎打破了這個流言:小戈林的母親在1893年3月至1894年夏末仍與老戈林生活在海地,因此小戈林不可能是埃本施泰因的兒子。1913年,小戈林的母親與埃本施泰因的婚外情走到了盡頭(後者在當年結婚了),被迫離開了維爾登施泰因城堡,帶著年邁的老戈林搬到了慕尼黑。同年12月,老戈林去世。

矛特恩多夫城堡始建十一世紀,為埃本施泰因於1894年所購。1923年啤酒館暴動失敗后,赫爾曼·戈林在逃亡期間曾在此落腳。同樣,這座城堡在1939年成為戈林的產業。二戰結束時,戈林曾試圖回到這座「同年的城堡」,但最終未能實現。

早年歲月

一戰爆發后,阿爾貝特·戈林曾作為一名通訊技術員服役於西線。1945年4月14日,在英國皇家空軍的大空襲中,小戈林的服役檔案被焚毀於普魯士陸軍檔案館。然而,一份地方醫療機構的健康檔案卻保留著小戈林一戰服役期間的病例。一戰期間,他時常要冒著槍林彈雨修復受損的通訊線纜。這項任務非常危險,這讓他躺在野戰醫院中度過了一戰的絕大多數時間。

阿爾貝特·戈林在一戰中的一張照片。

1914年11月14日,在第一次弗蘭德斯戰役(Erste Flandernschlacht,亦稱第一次伊珀爾戰役)期間,小戈林在伊珀爾(Ypern)附近受傷,被送進了多特蒙特附近的一所野戰醫院。1918年春季攻勢中,小戈林胸部中彈,再次嚴重受傷。在戰爭即將結束前,小戈林獲得了退伍許可,帶著尚未完全康復的傷痛回到了慕尼黑的家中。

一戰結束后,與在一戰中成為空戰王牌的哥哥赫爾曼·戈林遠走丹麥和瑞典謀生所不同的是,阿爾貝特·戈林在1919年進入大學學習機械工程專業(1923年以「優秀」成績畢業)。

仿紀錄片《好人戈林》劇照:「赫爾曼·戈林」與「阿爾貝特·戈林」在二十年代初的合影。

1921年,小戈林與21歲的瑪麗·馮·阿蒙女士結婚(Marie von Ammon),但這段婚姻在他認識埃爾娜·馮·米爾特納女士(Erna von Miltner)后,便在1923年結束。1923年9月10日,阿爾貝特·戈林與米爾特納女士結婚。他的這段婚姻最終保持了16年,在米爾特納女士去世前不久與其離婚。1923年11月8日,赫爾曼·戈林在失敗的慕尼黑「啤酒館」暴動中受傷,並受到德國政府通緝,被迫流亡到了瑞典。1925年,小戈林加入坐落在德紹(Dessau)的容克斯公司(Junkers & Co.)。1928年,他又作為容克斯公司的全權代表,被派往公司在奧地利維也納的分公司。

拯救猶太人的義舉

此後,他的哥哥赫爾曼·戈林在納粹黨內的地位獲得飛速提升,在1928年5月20日的大選中成為納粹黨的國會議員。1932年7月的德國大選過後,納粹黨成為德國第一大黨,戈林隨即成為國會主席。納粹上台後,希特勒又先後任命戈林為帝國不管部長,普魯士內政部長兼帝國航空委員會主席。

與哥哥赫爾曼·戈林憑藉在納粹黨內的地位逐漸掌握大權並最終成為僅次於希特勒的德國二號權力人物所不同的是,阿爾貝特·戈林非常蔑視納粹分子並厭惡納粹的血腥統治,為逃離納粹的統治,他甚至加入了奧地利國籍。

阿爾貝特·戈林在1936年的一張照片。

然而,德國和奧地利在1938年完成了合併,他再次成了一名德國人,納粹的殘暴統治亦降臨到他的身邊。作為一名「耿直的Boy」,阿爾貝特積極反對黨衛隊在奧地利的暴行。曾有資料稱,某日黨衛隊在維也納強迫一些猶太婦女清洗路面,阿爾貝特·戈林見到這種黨衛隊羞辱性行為時,毅然挺身而出,蹲在大街上幫助這些婦女刷地面。當值的黨衛隊軍官了解到他的身份后,立即下令結束這一羞辱性行為,因為他可不想因此得罪空軍總司令。

在三十年代中期,納粹強迫猶太人刷大街往往是德國街頭十分常見的場景。

德奧合併前,阿爾貝特·戈林曾就職於奧地利最大的電影製作公司——托比斯-扎沙電影工業股份公司(Tobis-Sascha Filmindustrie AG)。在納粹德國的金融控制下,該公司猶太人總裁人奧斯卡·皮爾策(Oskar Pilzer)將公司以1000先令的價格抵押給了奧地利聯合信貸銀行,但最終他連這1000先令也沒有收到。德奧合併后,皮爾策被蓋世太保逮捕。阿爾貝特·戈林及時站了出來,疏通關係讓當局釋放了皮爾茨,後者隨即舉家前往羅馬,后又前往巴黎。皮爾策於1939年6月在巴黎死於一次手術后的併發症。

奧斯卡·皮爾策(1882-1939),1932年至1936年擔任奧地利戰前最大的電影製作公司托比斯-扎沙電影工業股份公司總裁,同時擔任維也納電影製作聯合會主席。

戈林還曾為奧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萊哈爾(Franz Lehár)的猶太人妻子辦理了一份「榮譽雅利安人」證明,也曾幫助著名女影星亨利·普爾滕的半猶太血統丈夫威廉·馮·考夫曼(Wihelm von Kaufmann)。

左側為德國著名女影星亨利·普爾滕,右為奧地利著名作曲家弗朗茨·萊哈爾。

後來,阿爾貝特·戈林又來到捷克比爾森(Pilsen)的斯柯達公司工作,擔任公司的出口業務負責人。為了幫助一些斯柯達公司的同事,他開始利用自己的身份與納粹當局交涉並疏通關係,他甚至還與捷克抵抗組織取得了聯繫。他經常模仿哥哥赫爾曼·戈林的簽名,為逃亡的異見人士辦理旅行證明。他曾多次引起蓋世太保的注意,但又多次在哥哥的幫助下免於被蓋世太保拘捕。小戈林曾親自帶著卡車前往集中營,要求集中營為他提供勞動力,然後將滿載著囚犯的卡車帶至偏遠地方,方便囚犯們逃命。

三四十年代的阿爾貝特·戈林。

2010年,赫爾曼·戈林的女兒艾達·戈林女士(Edda Goering)曾接受英國《衛報》的採訪,在談到叔叔阿爾伯特·戈林時,她這樣說到:

「他當然依靠自己的財力和影響幫助了許多人,但當他必須與更高級別的官員或機構打交道時,那他就得尋求我父親的幫助,而他也確實得到了我父親的幫助。」

赫爾曼·戈林一家三口。埃達·戈林出生於1938年6月2日,為戈林唯一的女兒,現已經是一位78歲的老婦人。

1942年,阿爾貝特·戈林第三次結婚,對象為捷克美女米拉·克拉扎洛娃(Míla Klazarová)。小戈林的第三次婚姻為他帶來了唯一的孩子——女兒伊麗莎白(Elizabeth)。

阿爾貝特·戈林與第三任妻子米拉·克拉扎洛娃在1942年結婚後的合影。

戰後歲月

戰爭結束后,阿爾貝特·戈林自己走進美軍反情報部門的營地,隨即被逮捕。他曾與哥哥赫爾曼·戈林關押在同一座審訊中心。最初,盟軍很難相信德國帝國元帥的弟弟竟然不僅沒有參與納粹的暴行,而且為許多納粹暴行的受害者提供了幫助。也正是這些人為他提供的證明,最終讓他免於被審判並獲釋。但是,美軍又在1945年8月將他引渡給了捷克斯洛伐克當局,後者指控其在供職於斯柯達公司期間可能犯下了戰爭罪。但是,大量前斯柯達公司員工的證明和他在蓋世太保留下的檔案再次證明了他的清白,他最終在1947年3月再次獲釋。

阿爾貝特·戈林被捕后的盟軍檔案照。

小戈林獲釋后回到了薩爾茨堡。1948年,由於一次出軌事件,他帶著3歲的女兒離開了妻子,遠赴秘魯。後來,父女二人又回到了德國慕尼黑。阿爾貝特·戈林,儘管幫助過大量納粹獨裁的受害者,卻長期受到赫爾曼·戈林的臭名的牽連。回到慕尼黑后,他大多時候之後依靠他所拯救過的人的資助生活,有時也寫點東西或為別人翻譯一點文件,賺點生活費。1966年12月20日,71歲的阿爾貝特·戈林因胰腺癌在諾伊恩比爾格(Neuenbürg)的一所醫院中去世。

英國的《猶太記事報》(The Jewish Chronicle)曾呼籲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將阿爾貝特·戈林列入國際義人名單,但遭到了拒絕,理由是儘管他對猶太人態度積極且幫助過一些猶太人,但是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他冒了生命危險拯救了猶太人」。

后 記

實際上,阿爾貝特·戈林的故事即使在他死後30年都不為公眾所了解。在世人熟知他那臭名昭著的哥哥的同時,卻只有很少人知道他的豐功偉績。阿爾貝特·戈林尚在世時,德國的《當代》(Aktuell)周刊曾在60年代初期寫過一篇與他相關的小文章。二十世紀末,隨著形勢的緩慢改變,阿爾貝特·戈林的故事才再次出現在一些書籍和資料中,慢慢地讓更多的人知道赫爾曼·戈林還有這麼一位菩薩心腸的弟弟。新世紀以來,有關阿爾貝特·戈林的書籍陸續面世:英國作家詹姆斯·維列(James Wyllie)的《戰爭之主與變節者》(The Warlord and the Renegade)、澳大利亞作家威廉·哈斯廷斯·布爾克(William Hastings Burke)的《三十四人》(Thirty Four)和德國歷史學家、大屠殺倖存者阿諾·魯斯提格(Arno Lustiger)的《生存反抗》(Rettungswiderstand)。

三本與阿爾貝特·戈林事迹有關的書籍。

在影視劇中,阿爾貝特·戈林的事迹首次於1998年出現在英國3BM廣播電視台的紀錄片《真實的阿爾貝特·戈林》(Real Albert Goering)。2014年,法國的一家電視台根據威廉·哈斯廷斯·布爾克的書製作了一集紀錄片——《阿爾貝特·戈林文件》(Le Dossier Albert Göring)。2016年,德國電視一台放送了一部仿紀錄片《好人戈林》(Der gute Göring),英國BBC四台在同月以廣播劇的形式放送了該片。

德國仿紀錄片《好人戈林》DVD海報。該片在「油管」上有德語無字幕版。

■ 微信公眾號:閃電戰雜誌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