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90%的電商社區便利店,都犯了這三個錯誤

因為專業,所以值錢!

兩家同時開業的社區店,你會去哪家?

戲哥住的小區,最近同時開了兩家店。

一家是互聯網概念社區店A,另一家,是傳統連鎖生鮮店B。每天出來進去,看著這兩家店從裝修到開張,對比出一些有趣的差異。

A店從掛出招牌到開張,裝修花了大半個月時間。出於職業敏感,從掛上招牌起,戲哥就在留意開張信息。某天,毫無預兆地,招牌下掛出一條橫幅「慶祝XXX盛大開業」。

又過了幾天,早晨上班經過,A店門口擺出花籃,幾個身穿制服的店員在店內排成兩排,都目光殷切地望向門口,等待客人上門。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在這樣的注目禮下抗住心理壓力,勇敢走進店內?

圖源自網路

B店直到裝修尾聲才亮出招牌,掛上招牌沒兩天,戲哥就在小區廣場上遇見了該店的推銷員,只見他手托一盤切塊水果,一邊主動邀請在廣場上散步的居民試吃,一邊告知戲哥,三天後門店就會開張。

這還不算完,接下來幾天的傍晚,坐在家裡,都能聽到B店的店員列著隊在小區里巡遊喊口號「XXX某日開業,水果全場八折」。在他們熱熱鬧鬧的折騰下,全小區的人都知道有這麼家新店開張,戲哥在電梯里就遇到鄰居議論要趁開業打折去嘗個鮮。

雖然都是零售,線上線下場景截然不同。就像早期傳統零售上網,鬧了不少笑話;如今電商大舉線下開店,其中90%都犯了下面三個基本錯誤。

01

大數據選品,生生把優勢用成劣勢

電商開店,在選品上往往有種迷思——把線上好賣的東西搬到線下,不就行了嗎?說得高大上一點,這叫基於電商大數據的選品優勢。

於是,消費者走進這樣的門店,會看到:爆款牛奶旁邊摞著特價紙巾,大促雞蛋邊上就是買贈洗衣液。單看每件商品,都競爭力十足;組合出來的整個店鋪,卻索然無味。這是為啥呢?

一是爆款思維導致的商品豐富度不夠,可逛性差。雞蛋只有德青源,泡麵就是康師傅;原本零售要靠製造豐富美好生活的遐想,刺激人們購物,但在爆款店鋪里,商品沒有任何驚喜(除了價格)。

二是沒有購物情境。線下店,尤其是社區店,針對情境提供商品解決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消費者根本想不起到店裡來。比如,晚上人家要在家裡看個球賽,來買啤酒小食;你說青島啤酒是爆款,我們有特價現貨,但是小食賣得不多,你到線上下單,我們明早8點送到家。這可能嗎?當年順豐嘿客就是這種邏輯,結果大家都看到了。

02

荒廢陳列就是浪費流量

電商都知道流量寶貴,要做好轉化,放到線下,這個指標就是陳列。就像轉化率高的焦點圖,有很多設計的竅門在裡面;好的線下陳列,也是由無數細節決定的,初出茅廬的電商在這方面顯然亟待加強。

典型的電商線下店,只有幾排標準貨架,幾乎沒有特殊陳列(側邊架、堆頭這種靈活特殊的陳列方式,效果恰是最好的)。同款商品常常橫向大面積擺放,在黃金視覺帶上極為浪費。更不用說店面燈光、音樂等營造賣場氛圍的細節問題了。

戲哥親眼看到一個讓人目瞪口呆的案例,某X生鮮電商純粹將線下店作為提貨點,三十多平米的店鋪里,居中擺上幾個泡沫箱,放著待提貨物。除此之外,店面完全空置。消費者進店,店員就告知其線上下單,可選到此取貨!這樣的店鋪,每天要浪費多少流量?

03

捨近求遠的營銷

就像開頭對比的A店鋪和B店鋪,電商線下開店,在營銷上也常常水土不服,過多依賴線上手段,缺乏與消費者面對面溝通的技巧。這在社區店的業態上體表現得尤為突出。

戲哥看過一個Z品牌社區店,店面促銷完全綁定自有APP,在它的店內店外,都用巨幅海報,密密麻麻寫著活動方案和玩法。消費者進店后,店員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說服消費者下載APP,加入微信群,教會他們充值搶購特價商品。

至於了解社區消費者的構成和喜好,與他們建立鄰居般的感情?根本顧不上。對Z品牌來說,似乎只要把社區消費者,變成自己系統內的一個個ID,社區布局就算完成了。

在線上場景里,APP、微信群確實是低成本又有效的溝通途徑;到了線下,你都能與顧客面對面了,卻忙著推薦下載、加群,丟掉製造深刻印象的機會,非要把自己淹沒在垃圾推送里,開社區店的意義何在呢?無非是變相的提貨點。

現實情況就是,幾個人坐門口推廣三天,搭出去一車雞蛋,了不起新增500下載量,刨除拿了贈品就刪除的,剩下2-300,打開率按50%算,也就新增不到200活躍用戶,再算到店和轉化……對比人家邀請試吃、掃街喊口號讓整個小區都對新店產生興趣,簡直是繞了三百圈和走直線的差別。

照這狀況,別說要靠所謂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拯救線下了,自己別死得太快太難看,就算給線下環境做貢獻了。

關於社區零售如何做的更好

歡迎加入大零售討論群

加群添加——小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