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在一個陽光眷顧的下午走在切斯特的街道上,看著兩邊的中世紀建築,總覺得這是一個拍中世紀電影的外景地,然而這些不僅是中世紀的建築遺產,還是一個仍然正常運轉中的城市,同別的城鎮一樣可以自由出入,不收費的。
切斯特(Chester)是英國英格蘭中西部港市,英國著名的文化遺產保護城市,也是英國最受歡迎的旅遊中心之一,每年都有600萬名遊客從世界各地來到這裡。
切斯特的市政廳
切斯特有著原汁原味的都鐸風格建築,保留了英國伊莉莎白時代英格蘭的建築精髓,是英國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保存完整的紅色砂岩城牆內矗立著一座座都鐸風格的房子,其中又點綴著幾幢維多利亞風格的房子,在古老的千年羅馬城牆守衛下,仿若在訴說永久不變的經典。
據說,羅馬城牆慢慢坍陷之後,中世紀的商人沿塌陷后的碎石殘牆修起了店鋪,而後來的人有在這些店鋪上面加蓋了第二層。Chester 這種白牆黑梁的建築大部分建於維多利亞時期,已經存在600年了,不同於歐洲其他都鐸風格的建築,Chester Rows的特點是那2層由成排屋子搭建連接的長走廊,和木頭柱子支撐上層結構,形成半開放的雙層商店和騎樓般的行走空間。
都鐸風格又是什麼?寫這篇遊記可真累,查了好幾天才找到一個較理想的解釋:
建築方面的專業術語我也弄不清楚,只能從建築的外觀上歸納一下它的特點:隨意的、不對稱的大型建築,特別的展現出尖塔形斜屋頂,一層或多層橫斷山牆,裝飾性的而不是結構性的抹灰木架,和長排窗戶的外部特徵。這種風格一經形成,就得到皇家、貴族的偏愛,紛紛依此修建舒適、高貴的宮廷和官邸,到了20世紀初,都鐸時代復興風格的設計,被廣泛應用於中產階級的鄉村房舍中。因其形成於都鐸王朝,故得名「都鐸風格」(Tudor Style)。
非常喜歡這裡的感覺,厚重、精美,能從中感覺到那種雖不張揚卻又勢不可當的貴族氣場。
騎河樓連著古城牆,那上面的大鐘貌似小鎮的中心。這座大鐘是1897年為了慶祝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0周年而建造的。
騎河樓上的過道
從騎河樓上過去,是切斯特大教堂的後院,院子不大,但十分靜謐。
在長得茂盛的闊葉樹下看到幾隻小松鼠,它們看到我們並不想離開,這裡似乎是它們的家。
此行我反應最遲鈍的就是古城牆這個關鍵詞,原來腳下就是古城牆,但這段其貌不揚的城牆卻有著中世紀的淵源,它已經目睹了幾千年的世事變遷,依然默默守護著這個古老而寧靜的城市。
從騎河樓上看街景,有一種看老電影的感覺
英國人的文藝細胞是有史以來的,好象是條街都會遇到這樣的路邊藝術家,真好,逛累了可以坐下來聽聽音樂。
繞過街區,就是切斯特大教堂
此行好象與教堂無緣,可惜又是不能進入
大教堂始建於1092年,是諾曼式和哥特式相結合的建築,從諾曼拱門到哥特柱子,以及壯觀的14世紀木雕,都使得這教堂想不經典也不行。它的曾為聖維伯符(St Werburgh)修道院,在亨利八世時改成教堂。經歷了幾個世紀的不斷加固和維護,大教堂從羅馬時代開始一直被用作基督教朝聖地。
所有英國中世紀建築風格特色——從諾曼式建築至英國哥特式建築,全都呈現在了這裡,這當真是一處豐富的、令人稱奇的古城鎮。
商鋪一個也沒進,時間就過去了
切斯特是一個不會與別的小鎮混淆的地方,是一個留住了中世紀時光的地方,是一個在離開時會回頭的地方……
再見,切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