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從上帝的僕人到王室的座上賓:中世紀西歐的金匠和黃金製品

早在羅馬時代,西方人就掌握了高度發達的金屬製作工藝。人們往往認為中世紀是一片黑暗的,甚至在若干技術領域出現了大倒退。然而,當我們真正深入到中世紀工匠的世界,則會驚訝於那個五彩斑斕、巧奪天工的世界。

獻給天主的禮物:教堂中的黃金工藝品

天主教是整個西歐中世紀世界的信仰核心。這一點不僅表現在其製作出的工藝品上,還體現在當時人們對於工藝技術本身的認識上。要想了解中世紀工藝,最重要的文獻資料就是本篤會(歐洲歷史上最為悠久的隱修團體)僧侶西奧菲利烏斯(Theophilus)所撰寫的《論多種技藝》(De Diversis Artibus)。在這部大約寫作於公元1112-1113年間的書中,西奧菲利烏斯用了三卷的篇幅分別介紹了繪畫、玻璃製作和金屬加工,因此也被視為歐洲第一部詳盡介紹各種工藝品製作過程的百科全書。

《論多種技藝》的中世紀抄本頁

在《論多種技藝》的第三卷前言中,作者用典雅的拉丁語讚美了上主聖殿(亦即教堂)中無盡的珍寶。正如西奧菲利烏斯所說,借著聖靈的工作,天主將敬畏、孝愛、聰敏、剛毅、超見、明達、上智等七重恩典注入到工匠們的心神當中,使他們創造出了這些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事實上,中世紀製作的大多數金器,除了裝飾和首飾之外,主要都用於宗教活動。比如彌撒聖事中要用到的聖爵、聖盤、燭台、奉香提爐、福音書封面和書套,以及教堂中布置的十字架、聖髑盒(存放聖人遺體)、聖體龕(存放已經祝聖過的聖體麵餅)等等。

奧伊格尼斯(Oignies)隱修院中的1228年的銀鍍金聖爵

正因為教會對各種貴金屬工藝品有極大的需要,也就使其成為金匠的主要顧客和庇護人。在中世紀盛期,隱修院是各種匠人彙集的地方,那裡也珍藏著最為精美的金器。從7世紀以來,那些散布在歐洲各處的隱修院成了保存希臘羅馬文化遺存,並使西歐文明在11世紀再度復興的最大功臣。羅馬帝國滅亡之後,蠻族的入侵使南歐受到了沉重打擊,而維京海盜則侵襲著歐洲北部。正是在無數星羅棋布的修道院中,文明的火種得以保存、傳承並最終形成燎原之勢。在中世紀早期,尤其是7-10世紀,隱修院不僅是宗教中心,也是鄉鎮生活的中心。除了教堂和僧侶們的禪房之外,隱修院周邊還圍繞著一系列作坊,包括磨坊、釀酒坊、烤麵包房。而在街角,則是金匠和鐵匠的作坊。因此,各種匠人毗鄰而居的隱修院就成了一個市場中心,並在此後的數個世紀中慢慢發展為城鎮。尤為有趣的是,許多僧侶本身就是有名的金匠。比如上面提到的西奧菲利烏斯,據說就製作了不少精美的福音書書套。而英格蘭赫特福德郡的聖阿爾班斯隱修院的僧侶約翰,還在12世紀後期擔任過英格蘭國王的御用金匠。

僧侶赫爾瑪紹森的羅傑(Roger of Helmarshausen)作於12世紀-13世紀的福音書封面

在中世紀的英格蘭,最為著名的僧侶金匠當屬13世紀上半葉的科爾切斯特的華特(Walter of Colchester)。1243年,當時的英格蘭國王請他以黃金和各種珠寶製作了坎特伯雷大教堂的聖體龕。雖然這座祭台在16世紀亨利八世裂教期間被完全摧毀了,但是通過當時人們的記錄和朝聖者的徽章,還是能讓我們懷想當時高超的製作工藝。1500年,一位威尼斯大使在拜訪這座教堂後記下了他的觀感:

「儘管其規格巨大,整個祭台被黃金片所覆蓋。然而,很難看見金箔,因為其被鑲嵌其上的許多寶石所覆蓋,包括藍寶石、鑽石、紅寶石、紅晶石以及綠寶石等等。每當將目光轉向另一個地方的時候,就會看到比剛才更美的景象。這些自然之美被人類的技藝所加強,因為黃金按照精美的設計雕琢,有大有小,而在浮雕中又鑲嵌著瑪瑙、墨玉和玉髓。一些浮雕上的寶石如此之大,以至於我都不敢提交它們。然而這一切卻被祭台右邊的紅寶石所壓倒,雖然其只有一個拇指指甲大小。整個教堂相當昏暗,而在聖體龕附近尤其如此。我們進去參觀的時候太陽幾乎落山了,而且天氣十分陰沉。但是當我進去的時候,卻感到那顆紅寶石像在我手中一樣真切。他們告訴我,這是法國國王的禮物。」

聖者徽章保存了聖托馬斯·貝克特祭台神龕的樣貌

王室座上賓,城中豪富人

早期的金匠身份比較卑微,雖然他們兢兢業業地在作坊里做工,但是極少有人能在製作的工藝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這種情況在中世紀後期逐漸得到改善:隨著西歐社會經濟的發展,世俗貴族和城市商人等富人階層對黃金工藝品的需求越來越大。甚至一些金匠在政治上獲得了巨大成功,其中比較著名的是格羅斯特的威廉(William of Gloucester)。當時的英格蘭國王亨利三世的統治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1227-1272),正是在他執政期間,威斯敏斯特教堂成了英格蘭王室的象徵之地和歷代君主的安息之所。威廉本身既是一位藝術家,也是售賣貴重金屬、寶石的商人。他不僅以大量的珍寶裝飾了威斯敏斯特教堂,製作了大量宮廷使用的酒杯、餐具、戒指、腰帶、王冠,而且還為亨利三世設計了皇室金幣。這枚1257年的金幣也是英國歷史上第一枚金幣,後來其圖案經過細微修改之後還用在了1259年亨利三世的大印章上。

由格羅斯特的威廉在1259年設計的亨利三世大印章

另一個金匠發跡的故事也發生在倫敦,其主角是來自柴郡鄉下的艾德蒙·沙阿(Edmund Shaa)。艾德蒙德在倫敦學徒期間受到了著名金匠威廉·柏提樂(William Botiller)的賞識,並將全部技藝傾囊相授。從1462年開始,艾德蒙德被任命為倫敦塔和若干皇室貴金屬礦的雕刻師,並在1467-1471年擔任倫敦金匠行會的會長。而到了1483年,這位手藝人被任命為倫敦市長,並由國王理查德三世親自授予爵位。

當然,絕大多數金匠並沒有能夠在政治上大展身手,但是他們的技藝也為他們帶來了豐厚的財富。尤其是在黑死病結束之後,曾經一度萎縮的金匠市場隨著經濟和人口一起復甦。在1500年前後,布魯日畫家Gerard David為我們留下了當時金匠的寫照。圖畫中的金匠頭戴珍貴的水獺皮毛帽子,身披羊毛坎肩,左手握著一串套滿寶石金戒指的紙卷,右手拿著一枚藍寶石戒指,彷彿正在向他的顧客介紹自己的傑作。

布魯日著名畫家傑拉德·大衛(Gerard David)於1500年前後所繪的無名金匠

也正因為他們的財富和重要性,金匠們在城市中也備受尊崇。事實上,西歐並不富有金礦。在中世紀早期,許多黃金飾品都是將羅馬時代的殘破黃金製品融化后重新燒制的。後來,歐洲人也開始在河裡淘金,尤其是萊茵河流域。不過,這些黃金遠遠滿足不了當時人們的需要。尤其是到了公元700年前後,強盛的拜占庭帝國在與西歐的貿易中一直處於順差地位,從而使西歐本來就貧乏的黃金大量流入到了東方。這也是西歐長期以來都使用銀幣的一個重要原因。阿拉伯人的擴張則給這一狀況帶來了轉機。他們在7世紀的時候征服了盛產黃金的奈及利亞和西非海岸,在倭瑪亞王朝時期(661-750年)即開始大量使用金幣。當時他們的貿易對象主要是拜占庭和義大利的商人,這些金幣也流入了西歐。因為其金幣成色好,許多就被融化后鑄做成了黃金飾品。直到14世紀,在波西米亞和匈牙利地區發現了若干金銀礦,才使歐洲市場上的黃金供給增多。

Kuttenberg的採礦圖景。Matthas of Kuttenberg繪於1490年左右

金匠行會

中世紀的行會組織最先起源於尊奉同一位聖人為主保的宗教互助團體。如同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祖師爺,中世紀時期的匠人也有各自的主保聖人,而金匠的主保聖人是艾里基烏斯(Eligius,法文名譯為埃盧瓦)。同時,艾里基烏斯還是鐵匠、獸醫的主保。

這個艾里基烏斯(588-660)是墨洛溫時代的一位主教,曾是法蘭克國王達戈貝特一世的重要顧問。之所以成為金匠的主保聖人,是因為他曾在法蘭克王室司庫巴博(Babo)手下工作。當時的法蘭克國王克洛泰爾二世委託他製造一頂以寶石裝飾的金冠,文獻記錄中特別讚揚他精心製作了這頂王冠,而且「從來不聲稱那些金屑因為銼刀而消失了」(不偷工減料),也不用虛假的寶石或其他金屬濫竽充數。也正因為這種專業精神,歷代金匠都以他為祖師爺。直到今天,每年的12月9日,巴黎聖母院都會為聖艾里基烏斯兄弟會的成員奉獻一台彌撒,以答謝17世紀的巴黎金匠們對聖母院的奉獻。那個時候,金匠們為了祈求恩典,往往會每年給聖母院奉獻一副鑲嵌著黃金和寶石的宗教畫。

聖艾里基烏斯和金匠們一起工作

而在英國,金匠的主保聖人是聖鄧斯坦(Dunstan)。這位鄧斯坦曾在10世紀末期擔任過坎特伯雷大主教,據說具有非常高超的金屬鑄造工藝,尤其善於製造教堂的大鐘。每年的5月19日是聖鄧斯坦的瞻禮,倫敦聖保羅大教堂都會特別為金匠們敲鐘,為他們祈禱。這一天,所有的金鋪都閉門歇業,所有行會成員齊聚一堂任命下一年度的會長和巡視員。之後便是盛大的宴會。一份1497年的記錄表明,當時的會餐頭盤是烤鹿肉、烤雞和梭子魚,主菜是兔子和烤雞、大比目魚以及鴿子和餡餅。最後的甜點是草莓奶油。這場盛大的聚會一共喝光了40加侖的紅酒和兩大桶麥芽酒。

坎特伯雷的聖鄧斯坦

Petrus Chirstus繪於1449年。這幅作品描繪了坐著的金匠和他身後站著的一對青年夫婦。事實上,更值得注意的是金匠左後側柜子中擺放的藏品。包括胸針、珍珠、水晶、紅珊瑚和一小盒戒指。金匠面前的桌上擺著金幣,他手中拿著的天平表明他正在稱量戒指的重量。

12世紀後期,巴黎、倫敦和蒙特利埃等地興起了金匠行會組織。這些行會組織都有嚴格的准入機制,強調各個金匠的技藝與師承關係。一般來說,金匠手藝往往都是家傳。金匠行會對於學徒也有嚴格的管理。比如在倫敦,學徒期最短七年,在正式入行的時候還要付給行會和師傅一筆不菲的「入行費」。一個金匠要雇傭學徒為顧客製作金銀器,需要得到行會管理人的批准。在歐洲大陸,每一個學徒在期滿之後,需要製作一件「傑作」以供行會成員評判。只有其製作工藝得到認可之後,才能夠被准許正式入會。通過這種方式,行會也可以將一些居無定所的遊方工匠排除在外。因為製作這樣一件工藝品的花費和時間是他們所難以擔負的。除此之外,匠人行會也承擔著一定的社會功能。如果有金匠去世,他們會負責安葬同行會員,並聯合照顧早逝金匠留下的孤兒寡母。

紐倫堡金匠 Pakraz Storchel (1465-1530)

金匠行會同國家貨幣發行息息相關。行會的會長往往也兼管國家鑄幣廠,並為各種金銀器工藝品制定質量標準。比如說,英格蘭就要求所有銀器的純度不得低於銀幣的純度(92.5%)。然而,由於英格蘭的銀幣比其他國家在英格蘭流通的銀幣純度高,就造成了市場上的英格蘭銀幣都被收藏了起來,而不再流通。這就是後來「劣幣驅逐良幣」的由來。從13世紀中後期開始,金匠行會開始在製作的金銀工藝品上籤章,以檢驗和證明這些工藝品的貴金屬純度。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城市共和國的發展及地理大發現,為金匠們提供了更為廣闊、也更為商業化的舞台。東方高超的金匠工藝也促進了西歐黃金工藝品的發展。從16世紀開始,新教改革大大減少了宗教禮儀中對黃金製品的需要,而迅速崛起的資產階級則成為黃金製品的最大主顧。金匠的行會仍然存在著,但也受到了資本主義精神的影響,成為現代手工匠人工會的先驅。

大英博物館藏聖三冠冕聖髑龕。製作於1416年,原屬於貝里(Berry)公爵讓(Jean)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