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英偉達GPU笑傲AI晶元江湖,三大類晶元都有搏一搏的機會?

導讀: 去年11月的時候第一次思考這個題目,今年3月做過一次更新。短短几個月,AI晶元領域變化不斷,新聞不斷,有必要再更新一下這個討論。希望這次能把一個更為完整的分析呈現給大家。

OFweek智能硬體網訊 去年11月的時候第一次思考這個題目,今年3月做過一次更新。短短几個月,AI晶元領域變化不斷,新聞不斷,有必要再更新一下這個討論。希望這次能把一個更為完整的分析呈現給大家。

我認為相關的市場主要可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Data Center(Cloud)中用於training和inference的專用晶元或者FPGA(非GPU/CPU晶元)。第二類是需要較強智能的終端晶元(面向手機,安防監控,無人機,機器人,自動/輔助駕駛,VR/AR等),或許可以叫「泛手機終端晶元」。這類應用主要也是inference功能,不排除未來有training的需求;第三,是智能需求較低的終端晶元(穿戴,玩具,智能家居等等),以下叫「弱智能終端晶元」。當然,終端設備對智能的需求是相對的,可能覆蓋很大範圍。這裡說的第三類實際上也可以看作是指受到成本,功耗等因素限制的inference需求。

還是先說結論:

Cloud training/inference(專用晶元/FPGA):可以一搏;

泛手機終端晶元:機會很小;

弱智能終端晶元:充滿變數;

先說說第二類吧。為什麼說第二類對於初創公司基本沒有機會?因為這是目前晶元產業競爭最激烈的戰場。手機晶元大廠(高通,MTK,海思,展訊,蘋果,三星)已經非常強大,而且還在不斷把自己的技術能力推廣到無人機,機器人,安防監控,自動駕駛,VR/AR等領域。很難想象會有初創公司能夠再擠進來。

那麼以IP形式進入是否有機會?個人的看法也是機會很小。第一,從技術能力來講,這些公司都有實力(多年做通信基帶和多媒體的經驗)自己設計複雜的加速器或者專用處理器;第二,傳統的IP廠商,比如CEVA,Synopsys,Cadence(tensilica)和Vericilicon也都盯著AI IP這個機會。最近這些公司也都頻繁發布支持AI應用的DSP和硬體加速器產品(參考神經網路DSP核的一桌麻將終於湊齊了)。初創公司的IP如果有一定的技術特點和價格上的靈活性,有可能在大廠預熱過程中得到試用的機會。但最終出現在量產晶元中的可能性非常小。第三,目前很多帶AI性質的應用,要麼是在cloud端實現,要麼就直接拿現有的硬體資源來實現,比如ARM CPU/GPU或者已有的multimedia DSP來實現。手機晶元巨頭都在定義AI相關的user case,是否有killer app需要在手機晶元中增加額外的硬體代價還有待觀察。最後,ARM前段時間也推出了面向AI的DynimicIQ方案,其中定義了CPU和DL加速器的介面;後續還可能有更多動作,可能會對這個領域有很大的衝擊。而Nvidia開源xavier DLA,會進一步拉低inference實現的門檻(從Nvidia開源深度學習加速器說起)。最近MTK最近也有所動作,可以看出AI在其未來戰略中的重要性。

不過在這個Deep Learning IP領域,國內的一個Startup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好消息,值得期待。

第三類弱智能計算應用,實際上可以也和第二類應用一起叫做邊緣計算應用。這裡加以區別,是因為這類應用對功耗、成本甚至尺寸的壓力更大,主要包括一些物聯網,可穿戴應用。其硬體平台的處理器能力非常有限(傳統的MCU領域)。這類應用的總量很大,但差異化明顯,需求五花八門,存在很多變數,技術上很難用一種架構來實現。相對泛手機晶元而言,這類晶元的資金投入門檻不高。隨著Nvidia開源DLA,如果配合開源的RSIC-V CPU,門檻可能會進一步降低(當然,用開源的東西,技術門檻可能會更高)。所以,能不能成功的關鍵還得看晶元的spec定義是不是合理,能不能在市場出現的時候及時拿出晶元。相信未來可以看到不少初創公司在這個領域出現和死亡。目前看得比較清楚的是智能語音應用,從技術的可行性到市場的驅動都已經具備了晶元化的條件。

在這個領域,我還是比較看好由應用驅動晶元研發的公司。目前國內有很多Startup在圖像處理,聲音處理的演算法和應用方面已經有了不錯的積累。如果它能在某個細分領域獲得領導地位,並根據應用定義和開發自己的晶元,鞏固技術優勢,則是一個比較好的狀態。簡而言之,就是順勢而為,水到渠成,而不是為了做晶元而做晶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