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林憶蓮的眼睛,徐志摩的鼻

今天群學書院周末聲音與大家分享的

是作家許知遠的文章

《林憶蓮的眼睛、徐志摩的鼻》

在作者看來

這兩個公眾如此熟悉的人物臉的局部

代表了他/她們文化精神中

非常可貴的那一部分

而這些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缺乏的

林憶蓮的眼睛,徐志摩的鼻

來自群學書院

兩個世紀前,德國人叔本華曾經寫道:「人的相貌有如象形文字,這種象形文字是可以破譯的……他的相貌概括了他所要說的一切。」

我想要做的,是以這句話為基礎,講述兩個我們如此熟悉的兩個人某一個臉龐的局部。在我看來,如今蹩腳的影視作品與娛樂新聞讓我們愈發認識到這些品質的可貴和這個時代的貧乏,就讓我們從林憶蓮的眼睛開始。

——許知遠

01

我總懷疑林憶蓮的眼睛蘊藏了幾個世紀的憂傷。

在裡面,你看到了《紅與黑》中德·瑞納夫人在觀看於連被宣判時的神情,看到了《法國中尉的女人》中莎拉站在大海邊的眼神,還看到了林徽因在與徐志摩訣別時的那一時刻……那雙細狹的眼睛永遠是那樣微睜著、朦朧著、若有若無的訴說著,再加上那觸目驚心的單眼皮。細狹的眼眶與平坦的單眼皮達成了怎樣一種驚心動魄的效果,它毫不掩飾地流露著一個女人的愛與哀愁,一個女人的情感可能達到的最濃稠的密度。

第一次注意到林憶蓮的眼睛時,我十四歲。十四歲的孩子還無法理解女人的風情,我直接的反應是這雙眼睛很特別但一點也不好看,那時候的我,更喜歡關芝琳式的眼睛。

直到二十一歲時,我突然理解了林憶蓮那雙眼睛的韻味。

也是在二十一歲那一年,我驚恐地發現,我被一種浮躁與喧囂包圍著。在流行文化中,一群膚淺的小女生們開始滿口的「愛」,她們或者忸捏作態,或者亂蹦亂跳,她們的眼睛如卡通人物一樣明亮。然而,我在那裡面只看到了空洞。

我突然意識到林憶蓮的眼睛的珍貴,它恰到好處地宣布了一個女人所應該含有的柔情與哀怨,如果更深一層,我可以說,林憶蓮的眼睛表明了一個女人具有愛的能力。不管愛的對象是否選擇錯誤,是否真的不回家,這個喜歡把自己裹進黑色衣服的女人,用她柔弱卻堅定不移的口吻在強調道:我愛這個男人,並願意為他全部付出。

02

在我看來,林憶蓮充分展現了人類文明傳統中最優秀的女人所具有的最美妙品質:溫柔、堅定、無私。在上個世紀的後半葉,這種品質遭受了顛覆性的考驗——

生硬的女權主義者拚命擠壓著女人身上的芬芳的汁液,把她們變得勇敢卻乾燥起來,她們錯誤地把男性化的行為與傾向理解成堅強。

緊接著,商業化的無處不在,進一步擠幹了女人身上最後的溫柔。他們陰謀把女人變得扁平化,她們率性而缺乏包容能力,她們將愛情過濾成一種快樂的男女關係,而非靈魂與肉體的對視與結合。她們把男人僅僅當成一件獲取歡樂的玩偶,這個玩偶與流行的電影或者芭比娃娃沒有太大的區別。

在趙薇式的眼睛的逼迫下,我不得不逃避到對於林憶蓮的眼睛的回憶中去。在那裡面,除了目擊到幾個世紀的憂傷外,我分明還看到了我們曾經純真而傷感的年代,在一連串打動我們耳朵的名單里是蔡琴,是歐陽菲菲,是林青霞,是羅大佑與齊秦……她們的聲音與樣子,曾經進入悄悄進入我們的靈魂。而今天,對應的名單則是范曉萱、是趙薇、是李玟,是張惠妹,是陳小春與陳曉東……

1999年,林憶蓮復出,並推出了《鏗鏘玫瑰》。做了媽媽的林憶蓮變得激動與熱烈起來,面對這個因為愛而獲得幸福的女人,我突然憂傷起來,我突然如此地渴望那個深深陷入愛的苦惱的黑衣女人,還有那雙觸目驚心的眼睛中流露出的觸目驚心的憂傷。

03

1999年春天,徐志摩也意外地出現了。

這是個男性荷爾蒙過重的春天,蘇聯小夥子保爾·柯察金與永遠的革命者切·格瓦拉已經為空氣里注入了強烈的男性氣息。而徐志摩在這樣的情況下,柔弱而輕飄的出場了。於是,徐志摩的鼻子開始進入我的分析視野。通過那些黑白照片,你會發現,這個小夥子的確儒雅英俊,在他雅緻的面龐上,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的鼻子。在那樣精細的布局中,他的鼻子顯得突出了一些,這一點徐志摩在個人日記里流露了同樣的惋惜。

但正是這點,或許已經泄露了徐志摩最能打動我們的品質:不合時宜。

他的鼻子在他的面部不合時宜的突出著,而徐志摩本人則不合時宜地凸顯在歷史上。如今,我們或許會說,是那些詩歌與愛情讓徐志摩刻在了我們的記憶里。但事實是,沒有人讀過幾首他的詩,也沒有人稍微認真一點了解他的戀情。徐志摩留給我們更鮮明的記憶是他的行為本身。

我們記得他如何愛上了林徽因,如何在梁啟超的痛斥下與陸小曼結合,如何在險惡的現實環境下實現他縹緲的理想……這個出身富豪的年輕人,幾乎沒有受過殘酷現實的一點污染,他滿懷著希望與理想,遊學美國,浸淫劍橋,並最終墮入詩歌。他腦中夢想著拜倫與雪萊的偉業,卻在黑暗的二十年代生活。這樣的年輕人,只可能製造轟轟烈烈的不合時宜。

不管對於激進左翼作家,還是右翼作家,徐志摩都是個異類分子。前者認為他只關心風花雪月,而後者則對他的激情與理想不屑一顧。而很顯然,徐志摩在生活上所表現出的歐化,更讓當時的人群無法接受。徐志摩在本質上作為唯美主義者的特性,讓他個性鮮明地游移於一切群體之外。

04

學者李歐梵在《現代作家的浪漫一代》中這樣寫道:「林紓證明了愛,蘇曼殊在愛中漂流,郁達夫創造了他的愛的想象,而徐志摩則體現了愛本身。」

這句話再分明不過地表明了,徐志摩是一位行動主義者。在現代歷史上,徐志摩向一個極純真的孩子一樣,闖了進來。象他崇拜的詩人一樣,他不相信現實世界的遊戲規則,執著的相信自己的力量。就象他與朋友爭論時說的:「我並不否認黑影、雲霧與惡,我只是不懷疑陽光的與青天與善的實在;暫時的掩蔽與侵蝕,不能使我們絕望。我是一個生命的信徒,起初是的,今天還是的,將來我敢說將來也是的。」

有了這種信念,他才會有瘋狂的愛與單純的詩。在今天看來,他的詩歌明顯帶有了少年人的膚淺痕迹,而他著名的《愛眉小札》則是充滿了酸味與肉麻。但是,不管你如何否認,有一點是肯定,這是由一顆單純絲毫未受污染的靈魂撰寫的,他藐視了我們熟識的遊戲規則。他似乎總是在追逐,在努力獲取一種更美好的東西。

35歲這一年,徐志摩帶著已經走向絕望的戀情離開了人世。象一切著名的天才與唯美主義者一樣,他選擇了早夭。這位他帶來了一個傳奇而完美的結局,因為早夭幾乎已經成為天才的一個重要標誌了。

我們在這個春天,煞有介事地回憶起他。可惜,大眾傳媒的製作人員無法理解徐志摩所蘊涵的真正意義,而電視的主要動機是取悅公眾,這一點已經背離了徐志摩的不合時宜的特徵。這已經決定了,一切有關徐志摩的敘述的演繹都是缺乏靈韻的。

《時代的稻草人》

許知遠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

在「模式」響徹雲霄的宣傳與頌嘆中,許知遠以其一貫的批判語調揭露這個體制和時代的缺失,並把放到百年轉型歷史和全球化時代的背景中,於是「大趨勢」、「貨幣戰爭」背後的生意經凸顯出來、「金融危機」與梁啟超發生了關聯、孔融與林妙可也能遙相呼應,製造業大國崛起的背後是被淹沒的少女的青春……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批判包含著對自我的內省,讓我們看到一個作家內在的思想成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