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把報國情懷融入黨員血脈

原標題:把報國情懷融入黨員血脈

黃韋艮與團隊成員聊天。張力行 攝

這是一名頗具傳奇色彩的共產黨員。

兩次重大抉擇,面對優厚待遇與各種榮譽,一次義無反顧選擇歸國,一次年近花甲選擇從軍,始終以國家海洋遙感事業與國防發展需要為指南,鐵心向黨,衷心報國。

年齡62歲,黨齡38年,軍齡7年,既是老人、老黨員,又是「年輕」的水兵,55歲參軍后,成為海軍海洋遙感領域的頂尖專家,從事軍事海洋環境研究,取到多項重大成果,直接為戰鬥力服務。

他就是黃韋艮,海軍某部首席研究員。先後主持和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和軍隊遙感技術與裝備研製項目30餘項,獲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12項、國家發明專利9項,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全國海洋系統先進個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今天,讓我們走近他的世界,走近這名一心「為了祖國強大」的優秀黨員,聽聽他的報國故事。

愛黨愛國——

「強軍報國是我一生的心愿」

2010年9月,地處偏僻的營院,一面五星紅旗在雄壯的國歌中冉冉升起。參加升旗儀式的海軍某部官兵隊伍中,筆直站著一名特殊的「新兵」:一身軍裝熨燙得沒有一絲褶皺,整齊的頭髮里卻混雜著不少銀絲,只見他仰頭深情凝望國旗,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后竟然淚濕眼眶!

這一刻,才讓眾多無法理解黃韋艮的人們終於明白了這名老黨員的一片赤誠:這位國內海洋遙感領域的頂尖專家,在功成名就之際,以花甲之年離開他一手創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人間天堂」杭州出發,揮別89歲高齡的老母親和心愛的妻女,獨自一人來到京郊的大山腳下,為的就是報效國家!

而這,並不是他人生首次的重要抉擇。

1992年,歷時六年半,以優異成績在英國完成碩士,博士,博士后全部課程學業后,面對國外優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作為國家早期公派留學的黃韋艮毫不猶豫選擇了歸國,如同在自己博士論文扉頁上留下的那行字那樣:獻給我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他下定決心,用畢生所學推動海洋遙感事業的騰飛。

海洋遙感是當時國內的新興學科,西方發達國家已經發展到很高的程度,國內相關研究起步晚、底子薄,沒有體系可言,發展這項事業,幾乎要全部從頭開始。但黃韋艮信心十足,他第一時間回到國家海洋局某研究所,白手起家但義無反顧地開始了這項神聖的事業。

這一干,就是十多年。2006年,經過長久的奔走呼籲和技術積累,黃韋艮與同事一起建立了首個海洋遙感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時,他已經先後主持和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項目,973重大基礎研究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20餘項重大科研項目,獲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2項,攻克了不少海洋遙感方面的前沿問題,有的還屬於世界性技術難題……

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科學家的他,被一個又一個重量級的榮譽接連加身,但他卻越來越眉頭緊鎖,心急如焚:因為業務合作的關係,他長年和部隊打交道,在開發研製相關設備的同時,感受到海軍對海洋遙感人才的迫切渴求。黃韋艮清醒地意識到:「軍隊不強則國家不強!而海洋遙感正是一種戰略資源,在軍事領域會有極大的發展。進入這項學科的尖端研究,只有參軍入伍,才能更直接有力地為祖國做貢獻!」

但是,由於研究領域性質特殊,一旦跨進軍營,就意味著從此退居幕後,研究成果與國際評獎、學術影響等再無關係。一邊是部隊戰鬥力提升的需要,一邊是個人名利的得失,黃韋艮內心的天平再次做出了一個堅定的抉擇。

「到部隊去!到海軍去!」以還差幾天就55歲的「高齡」參軍入伍,對於黃韋艮,支撐著他的不僅僅是勇氣和魄力,更是那份對國家的責任和忠誠。臨行前,他對曾經是軍人的岳父說:「強軍報國是我一生的心愿。如今,就好比眼前有一道牆,突破他,國防和海軍事業很可能會迎來一片廣闊的新天地。我將為此竭盡全力!」

黃韋艮將自己的決心寫成一封長信郵寄給了時任海軍首長,三個月後,他獲准特招加入人民海軍,離開國家重點實驗室,告別國際學術舞台,從此,他成為一名花甲水兵,從「零」開始,踏上征程!

敬業奉獻——

「形勢趕著我們必須快馬加鞭!」

「信息捕捉成功……開始快速分析……引導數據生成……」某信息保障系統屏幕上快速上移的一行行提示信息像一連串打贏的信號,解讀著瞬息萬變的深海大洋,讓正在某海域進行專項訓練的海軍某編隊指揮員緊蹙的眉心漸漸舒展,該信息保障系統及時的信息反饋和準確的導引讓指揮員自信地繼續下達著作戰指令。

曾幾何時,在實戰化背景下,海上某項信息保障問題一直是海軍一線作戰官兵的心結。黃韋艮來單位報到第二天就扎進部隊,連續40多天調研摸底后,直接瞄準了這個困擾海軍部隊多年,亟需解決的關鍵性難題開刀!

以戰場環境建設為主攻方向,擺在黃韋艮面前的是「三個萬」:萬事開頭難,萬分急迫、千頭萬緒!

「我們生在和平年代,但是不能當和平兵,如果明天戰爭就來臨,我們準備好了沒有?」黃韋艮心裡時刻裝著打贏,他開始牽頭研製該信息保障系統。在剛入伍的半年多時間裡,幾十次赴海上,搜集了數據資料,一張圖一張圖對比,一個點一個點印證,詳細分析了數據特點和技術規律,最終總結出科學結論。同時他靠在一線部隊,從訓練、實戰角度廣泛聽取官兵現實需求,結合自身研究方向,為海軍海上兵力行動,製作了集「信息顯示」「安全引導」「信息融合」等多項功能的某信息保障系統,全方位的海洋環境立體呈現,大大提高了作戰平台海上生存能力。

「這是黃韋艮在藍色方陣中踢出的第一腳正步,是他用年近花甲的老花眼打出的第一個十環!」原本安排十分鐘的成果彙報,最後海軍首長認真聽了一個多小時,為這位「新兵」豎起了大拇指。此後,相關成果迅速在海軍一線部隊推廣開來,並引起強烈反響。

「國家的戰略安全刻不容緩,我年紀大了,就想在有限的時間內,為部隊多做點工作,形勢趕著我們必須要快馬加鞭!」「十環」的開頭紅並沒有讓黃韋艮絲毫放緩腳步,任務接踵而來,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傾注到了事業上。

多年來,海洋遙感在軍事領域的應用一直徘徊在水面表層,運用遙感手段監測海洋水體環境變化是世界性難題。隨著人民海軍走向深藍的步伐不斷加快,對海洋水體環境的研究日趨緊迫。黃韋艮帶領科研團隊廢寢忘食地開始了艱難的攻關。

從此,這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再沒有了節假日。去過黃韋艮辦公室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張辦公桌,一張是坐著辦公的普通電腦桌,一張是加高了站著辦公的特質電腦桌。由於長期的加班伏案工作,腰椎負荷很大,為了能克服困難,他兩台桌子輪著辦公:坐累了站起來寫,站累了坐下來繼續辦公。靠著這樣的拚命精神,黃韋艮帶領科研團隊研發了某新型系統,首次運用聲學遙感,通過聲波測量水體環境,對這個世界性難題取到了突破性進展。

黃韋艮與團隊研究人員研究海圖

「報告,指示屏顯示紅點,前方海域不利於我方通過。」不久前,一場貼近實戰的演習在某海域緊張進行。該系統在此次演習中對海洋環境的變化預判精確,為參演的紅方兵力獲勝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

如今,黃韋艮團隊已經先後在許多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創新成果,10餘項成果申報國家科技發明專利,多項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立身為旗——

「他就像一道橋樑,架起軍地共贏的坦途!」

2011年春節,黃韋艮入伍前帶的一名博士研究所范開國回國探望老師。此時,范開國剛從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后畢業,在美國阿拉斯加大學國際北極研究中心當訪問學者,黃韋艮見到他,語重心長地說:「你學習海洋遙感技術也十多年了,像你這樣一直從事這方面研究的高精尖人才國內非常少,並且我們做遙感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為國防服務,如果你能把自己所學直接應用到軍隊建設中,才能更大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這才是一個愛國科學家的人生境界!黃老師,我願意追隨您的身影,一道獻身國防事業!」受到導師的引領和感召,范開國放棄了即將拿到的美國工作簽證和副研究員職位,義無反顧投入祖國母親的懷抱,踏進了藍色軍營,成為黃韋艮科研團隊的左膀右臂。

黃韋艮與「弟子」范開國討論課題項目。張力行 攝

在國內海洋系統,「黃韋艮」這三個字就是一張響亮的名片,幾乎無人不知。工作的斐然成績讓他在海洋界的學術地位舉足輕重。范開國深有感觸地說:「他帶著這種優勢和資源走進部隊,就像一道橋樑,架起了軍地共贏的坦途!」

香港中文大學、科學院、廈門大學……懷抱著一顆顆報國之心,一份份赤子之情,一群國內一流高等學府的優秀畢業生在黃韋艮感召下紛紛參軍入伍,加入到海軍某部這個科研團隊,他們和部隊戰友一起成為海軍遙感事業的中堅力量。

「部隊的跨越式發展,需要藉助地方的資源實力,部隊引進了先進的裝備和人才,獲得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地方單位獲得了廣闊的應用平台和資金支持,這樣才能共謀發展,同實現共贏。」對於軍民融合之道,黃韋艮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並身體力行。

某類軍事海洋要素的觀測在海軍部隊一直是採用人工方式,觀測效率低下,難以滿足實戰應用。黃韋艮在一線部隊調研時得知這一情況后,開始廣泛地查找資料,同時在黨和國家大力推動軍民融合的時代背景下,黃韋艮利用其在地方研究所多年的工作經驗和敏銳的科研洞察力,找到了某民用領域已逐漸開始使用的一項觀測技術,然後通過大量海上試驗,將其成功應用到該要素觀測上,不僅大大提升了觀測效率,保障了部隊遂行任務能力的不斷提高,同時也對推動該技術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黃韋艮在部隊調研。張力行 攝

隨著參軍年限的增長,黃韋艮漸漸感覺到:軍隊技術人員大多站在軍事需求的角度搞科研,而地方技術人員則更多站在技術角度搞研究,如果將二者的優勢結合起來,各取所長,必定能發揮更大的效益!

一次,去中科院進行調研時候,黃韋艮發現一位進行衛星海洋內波研究的科研人員寫了很多論文,但因為這項研究在民用方面比較「冷門」,那位科研人員覺得自己的論文如同「空中樓閣」,寫完就束之高閣了。但是黃韋艮了解到這個情況后,專門抽出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和那位科研人員進行溝通,他說:「你的這項研究在軍事應用上有廣闊前景!」該科研人員備受鼓舞,在黃韋艮的悉心指導下,這項技術已經為艦艇航行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