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帶一路」倡議願景與戰略重點

2015年「一帶一路」(65國)進出口總額佔GDP的比重

「一帶一路」倡議是經濟全球化進入新階段的強勁動力和重要標誌,是多贏、共贏、開放、多元的合作,旨在盤活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將有望形成全球互聯經濟體和新型貿易網路,有望建立全球經濟新循環。

「一帶一路」合作框架可以看作是一種新型的「貿易協同戰略」。在這種貿易協同戰略下,與「一帶一路」區域的貿易模式必將進行新的調整,這種調整包括,貿易與直接投資和產業轉移的融合與互動,從產業間貿易向產業內貿易的轉變,貿易結構與貿易條件的重新調整,通過制度性安排保障推進貿易與投資關係的協同發展。

從全球角度看,「一帶一路」市場和邊界的進一步開放有助於緩解資源和勞動力短缺,提供公共與私人部門的資源配置效率,刺激經濟增長及增加收入,讓發展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更好地融入全球經濟,為各國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為世界創造新的需求。

目前,已是近130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和最大出口市場,「一帶一路」將充分激發以及西亞、中亞、東南亞、北非、中東歐等不同區域的體量優勢、資源稟賦優勢、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協同優勢,全面促進區域內貿易創造。在促進互聯互通、降低非關稅壁壘、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加速資源要素流動,以及雙向貿易循環影響下,將會創造巨大的貿易紅利。

未來10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含歐盟成員國)的雙邊貿易將實現較快增長,到2027年將達到1.7萬億美元左右。

根據模型測算(含歐盟成員國情形),未來10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總額將實現較快增長,到2027年將達到35萬億美元。其中,與沿線國家雙邊貿易將實現較快增長,到2027年將達到2.5萬億美元,亞歐經貿深度融合將形成全球新的貿易通道和貿易樞紐。

□張茉楠

后危機時代,推動世界經濟聯動發展是全球經濟新一輪發展互動與新一輪全球化的關鍵。本質而言,「一帶一路」倡議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它所經過的地理路線,對於亞歐大陸乃至世界有極為重要的發展意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和邊界的進一步開放有助於緩解資源和勞動力短缺,提高公共與私人部門的資源配置效率,刺激經濟增長以及增加收入,讓發展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更好地融入全球經濟,為各國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和社會利益,也為世界經濟創造了新的增長需求。

■「一帶一路」倡議的願景與發展目標

儘管國際金融危機已近十年,全球經濟復甦仍不穩固,傳統經濟增長動能逐漸衰減,新的經濟增長動能尚未全面形成。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全球範圍內保護主義、內顧傾向主義等逆全球化思潮下,促進本國經濟增長,為全球經濟穩定和包容增長提供持續強大的推力,已然成為各國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帶一路」倡議是經濟全球化進入新階段的強勁動力和重要標誌。它貫通亞歐非大陸,既連接歐洲等發達國家,也連接東南亞、南亞、中亞、中東、中東歐、非洲等全球新興市場,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和市場空間巨大。「一帶一路」倡議是多贏、共贏、開放、多元的合作,旨在盤活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將有望形成全球互聯經濟體和新型貿易網路,有望建立全球經濟新循環。

為此,我們做了兩個情景預測:情景一,是現有「一帶一路」沿線65國的發展前景預測;情景二,包括所有歐盟成員國在內的發展前景預測。從全球角度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和邊界的進一步開放有助於緩解資源和勞動力短缺,提供公共與私人部門的資源配置效率,刺激經濟增長以及增加收入,讓發展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更好地融入全球經濟,為各國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為世界創造了新的需求。

根據模型測算顯示,未來10年「一帶一路」65國GDP實際年均增速將達到4.7%,顯著高於全球2.8%的年均增速。GDP總量將由目前的23萬億美元增加至近40萬億美元,佔全球比重由目前的31.1%提升至38.2%。隨著「一帶一路」區域的進一步拓展,未來10年包括歐盟成員國在內的「一帶一路」區域GDP總量將達到62萬億美元,佔全球GDP比重的60.4%。此外,隨著人口規模增長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未來10年,「一帶一路」65國將創造1.35億個就業崗位,佔全球新增就業的45%,如果含歐盟成員國則佔全球新增就業的46%。

從中長期看,「一帶一路」倡議是多贏、共贏、開放、多元的合作性倡議,將有望形成全球新區域貿易網路與新型夥伴關係。2008年以來,全球貿易體系正經歷自1994年烏拉圭回合談判以來最大的一輪重構。從當今全球經濟貿易格局看,全球市場存在兩個有著強烈區域特徵的貿易中心,其一是大西洋貿易中心;其二是太平洋貿易中心。而我們預計,很可能在未來10年,以「一帶一路」為核心形成新的貿易中心。

本質而言,「一帶一路」合作框架可以看作是一種新型的「貿易協同戰略」。本世紀初,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以來,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格局從「中心-外圍」單循環體系向「雙環流」體系轉換,其經貿基礎是「新南南合作」機制。新南南合作是針對以往單循環格局下,發展家在世界經濟邊緣開展的傳統南南經濟合作而言的,這一合作,無論從背景、內容、形式、意義都大大超越了傳統南南合作。

在這種貿易協同戰略下,與「一帶一路」區域的貿易模式必將進行新的調整,這種調整包括,貿易與直接投資和產業轉移的融合與互動,從產業間貿易向產業內貿易的轉變,貿易結構與貿易條件的重新調整,通過制度性安排保障推進貿易與投資關係的協同發展。

根據模型測算(不含歐盟成員國情形),未來10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總額的年均增速將達到5%左右,到2027年將達到20萬億美元左右。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具有較好的貿易合作基礎。2015年,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接近1萬億美元,占貨物貿易總額的1/4。

未來10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含歐盟成員國)的雙邊貿易將實現較快增長,到2027年將達到1.7萬億美元左右。根據模型測算(含歐盟成員國情形),未來10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總額將實現較快增長,到2027年將達到35萬億美元。其中,與沿線國家(含歐盟成員國)雙邊貿易到2027年將達到2.5萬億美元,亞歐經貿深度融合將形成全球新的貿易通道和貿易樞紐。

「一帶一路」從沿線各國開放合作的強烈意願出發,將全面對接東盟、歐亞聯盟、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歐盟、非盟與阿盟等六大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對接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生產與消費兩大市場,將有助於推動新模式下區域乃至全球繁榮發展,形成更為緊密的「跨區域發展合作夥伴關係」。

一方面, 「一帶一路」有望形成開放市場夥伴關係。是大多數「一帶一路」區域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國、最大出口市場和對外直接投資來源地。將優勢產能、歐洲發達國家關鍵技術與第三國發展需求相結合,通過擴大開放形成連貫統一的要素市場、資本市場、服務市場、技術市場等,將能夠在「一帶一路」區域容納更大規模的分工並促進專業化水平,實現生產率的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有望形成創新夥伴關係。當前,全球創新資源過度集中,主要集中在少數發達國家和少數跨國公司手中,而廣大的發展家和新興經濟體並沒有完全享受到全球創新紅利。如何促進創新融資和創新科技在貿易和非貿易部門的流動,把創新作為「一帶一路」新動力,關係到「一帶一路」的可持續發展和可否形成核心競爭力。

根據相關預測,未來10年內高科技市場年均增長率將達到20%-40%,這意味著可以更多地通過開放創新和合作創新模式,通過雙向產業轉移實現技術鏈接、資本鏈接和產業鏈接,推動與中東歐「16+1合作」以及與東盟等區域科技創新夥伴關係提質升級,成為全球創新驅動的新興力量和新崛起的全球區域創新中心。基於現實和長遠的共同利益構建雙邊、多邊創新夥伴關係,開展多層面、多維度全球創新合作,推動全球創新資源與環境的平等與利益共享。

總體而言,「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其倡導的基本原則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所以絕不是的「單方推進」。就下一步推進途徑而言,我們認為需要推進三大戰略重點。

1.戰略重點之一:全面對接

鑒於「一帶一路」所涉及的國家或區域(如東盟、歐盟等)和國際組織眾多,其中,每個所涉及的國家或地區都有各自的優先政策,有的國家或區域組織則有類似「一帶一路」的投資、發展政策或者計劃,因此,要推動「一帶一路」這一宏大的國際經濟合作倡議取得實質性進展,需要在尊重各國利益訴求與合作意願基礎上,與所涉及的國家或者跨區域組織進行發展戰略、規劃以及各類優先政策的全面深入對接。

「全面對接」主要包括兩個層次,兩層含義。所謂兩個層次是既有「雙邊對接」,也有「多邊對接」;兩個含義是既有「市場對接」,也有「規則對接」。

第一層次是「雙邊對接」,是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雙邊層次,比如「一帶一路」與歐盟「容克計劃」、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蒙古「草原之路」、哈薩克「光明之路」、印度「季風之路」、英國「北方增長計劃」、波蘭「琥珀之路」等有關國家規劃,以及正在推進過程中的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規劃綱要,哈薩克、白俄羅斯、捷克與對接合作文件。這些都屬於雙邊層面的「對接」。

第二個層次是「多邊對接」,也即多邊政策協調與區域及國際合作,將雙邊協議推向多邊合作,形成多邊合作的新路徑。比如通過「一帶一路」框架內的第三方合作及在一些項目上的共同投標,或者藉助亞投行等新型金融機構,加強來自於美國、歐盟等地的融資能力,來自於中亞、俄羅斯等地的上游原材料供給,來自於中、德等國的製造業之間的合作,打造跨區域的價值鏈、融資鏈和知識鏈,以此實現共贏。

2.重點之二:規則先行

根本而言,一切阻礙各類要素自由流動的力量無異於是對全球化的巨大挑戰。因此,規則先行的目標也是掃清壁壘和障礙,以積極創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為基礎,提升區域發展潛力。從未來發展願景看,合作條件必須是開放的、雙向的,要以開放區域主義為指導,提升全球層面的標準、規則和制度。迫切需要從貿易、投資、能源、金融及爭端解決等多個方面逐步完善和創新,重點在於進一步推進多邊投資框架、「一帶一路」區域貿易網路,以及包括知識產權、技術標準、環保標準、投資保護、投資貿易便利化、全球公共產品等在內的規則與制度建設,進而逐步形成高質量、高標準的全球合作新模式。

首先,建立雙、多邊自貿區是推進「一帶一路」規則先行的重要方面。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同11個國家簽署了自貿區協定,與56個國家簽署雙邊投資協定。目前—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生效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新加坡自貿區升級、—喬治亞自貿協定、—馬爾地夫自貿區、—海合會自貿區、—以色列自貿區談判等穩步推進。

未來應逐步通過RECP、海合會自貿區、上合組織自貿區、亞太自貿區(FTAAP)等形成「新鏈條」,以「開放的諸邊模式」探索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雙邊和區域內自貿區繁榮。這不僅能夠在新生的貿易協定中靈活創新規則,而且由點及面地推動投資和貿易規則一體化的完善,形成輻射「一帶一路」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路,最終還將提升亞歐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廣度和深度,推動亞歐大陸乃至亞歐非的經濟整合。

其次,加快推進「一帶一路」投資框架體系成型。當今國際投資規則主要體現於雙邊投資保護協定(BIT)、RTA中的投資規定、WTO的《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定》(TRIMS)和GATS有關商業存在的投資規定等。據聯合國貿發會《2015年世界投資報告》統計,目前,全球共有3000多項各類國際投資協定。

貿發會報告建議改革國際投資治理制度,包括保障東道國管理權利、改進投資爭端解決機制、促進與便利投資、保證負責任的投資、加強國際投資協定的體制協調性等內容。應推動區域投資政策及規則的協調與整合,著手解決當前國際投資體制日益碎片化的傾向,制定「一帶一路投資便利化行動指南」,促進新一代國際投資規則逐步形成。

第三,實現規則、規制和制度體系「軟聯通」。互聯互通是一個廣義聯通概念,既包括基礎設施物理性的硬體聯通,也包括在政策與軟體上的制度聯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2年經合組織國家平均關稅率為4.97%,而東亞與太平洋國家為8.15%;南亞、中亞地區達到14.05%與7%。政策壁壘導致的要素流動障礙,同樣使得「一帶一路」地區面臨著嚴重的分割。未來,應通過降低關稅,降低交易和跨境物流成本,以及制度成本,消除非歧視原則和貿易壁壘,加快「一帶一路」區域國家標準、規則、法規對接,打造「大通關體制」,實現「軟聯通」。

據世界經濟論壇估計,如果全球供應鏈壁壘的削減能夠達到最佳實踐水平的一半,全球GDP 預計將增長4.7%,貿易量將增加14.5%,遠超取消所有關稅所帶來的福利收益。東盟東亞經濟研究中心(ERIA)報告表明,2021-2030年,供應鏈壁壘和非關稅措施的削減將使東盟各國GDP 累計增加31.19%,東亞各國GDP 累計增加7.76%。

3.戰略重點之三:風險保障

鑒於「一帶一路」倡議戰略對接與規則對接的不確定性,亟待全面構建與完善「一帶一路」貿易投資爭端解決機制。「一帶一路」區域內貿易合作仍處於較低水平,與歐盟、NAFTA以及東盟等在區域一體化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地區相比,「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面向區域內國家的出口和進口在全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較低,區域國家經貿合作還處於初級階段,相應的規則制度設計迫在眉睫。尤其需要重視的是,從宏觀經濟政策領域消除「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因不同貿易政策造成的「政策壁壘」。

關於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的安排,可以借鑒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東盟的現有做法。考慮到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較為鬆散的合作現狀,應該在對接現有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的同時,強調用磋商的方式解決爭端,並建立區域共同專家組,以仲裁方式解決未能協商一致的貿易爭端。未來,隨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合作的日益密切,可以考慮建立區域化的司法體系,解決貿易爭端、投資爭端、金融爭端以及建立相配套的執行體系。

(作者系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

「一帶一路」(65國)貿易指標預測(億美元)

指標201520172027
進出口總額395304000657809
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99751037816506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114730124092197365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