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多點執業需要政策配套

新華社記者近日在廣東調研了解到,經過5年多試點,廣東推進醫師多點執業受到基層醫院和民營醫療機構歡迎,一些醫生通過設立醫生工作室的形式更是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但整體來看,醫生多點執業尚不成規模,主要面臨觀念、技術准入門檻、職稱晉陞等多方考驗。業內人士表示,醫師多點執業可推動醫生自由流動,是撬動醫療改革的一大支點,亟待國家出台配套措施。

多點執業推動醫生流動受歡迎現實情況仍不容樂觀

今年1月,國家衛計委等五部門匯合公布了《關於推進和規範醫師多點執業的若干意見》,旨在通過放寬條件、簡化程序等措施推進醫師合理流動。在這一政策背景下,今年3月,已經試點5年的廣東進一步減退多點執業門檻:醫生多點執業不必經過所在醫院批准,只需向醫院備案即可。

廣州不少三甲醫院院長均表示會盡政策規定,不會阻攔醫生多點執業需求,但真正嘗試多點執業的醫生並不理想。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相關負責人稱,目前在該院登記的多點執業醫生十餘人,但基本是在與院方有合作的醫療機構提供服務,政策鬆綁后尚無自發外出多點執業的備案。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等三甲醫院則表示,尚未有醫生在院內報備多點執業。

儘管如此,多點執業的鬆綁還是讓不少民營醫療機構和基層醫院看到了機會。在廣東梅州,為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部分醫院已開始準備建立醫生工作室築巢引鳳。廣東博愛醫療集團轄下的四間醫院,目前已吸引20來名專家多點執業,涉及腫瘤、康復、針灸、不孕不育、婦科、產科等學科,是廣州吸收多點執業最多的民營醫療機構之一。

今年5月,愛康君安廣州旗艦中心揭幕並簽約胃腸道專家林峰等三位嶺南名醫創立私人醫生工作室。愛康集團董事長兼CEO張黎剛說,在國家有關多點執業的政策出台後,廣州私人醫生工作室實際上將稀缺的名醫資源推向市場的有效模式。現在的問題是,雖然國家允許醫生多點執業,但名醫專家們還沒有大膽地走出來。

在廣東省衛計委巡視員廖新波看來,多點執業讓醫生的價值與醫院的價值逐步分離,醫生的價值是靠自己的醫術關係與病人的關係,而醫院則是通過手術室等醫療設備來服務醫生。最終讓醫生的醫療服務價值得到體現。

5年試點成效並不理想,廣東16萬註冊醫師中只有3000多名醫師登記,而且這些醫師多服務於醫聯體或定點幫扶單位,大部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多點執業廖新波說。

多點執業面臨觀念、政策法規、職稱晉陞三大考驗

記者調研了解到,多點執業並非走穴合法化那麼簡單,隨著多點執業政策不斷推進,未來將推動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並撬動公立醫院固有的利益格局,推動全民醫療格局健康優化。然而由於配套措施未跟上,仍面臨三大考驗。

一是觀念關。部分醫生反映稱,當前醫院管理層雖然明面支持,但實際態度並不明朗,因此醫生不敢有太大動作。特別是學術領頭人,他們是醫院爭搶的對象。如果申請多點執業就可能被視為有二心,第一執業單位給他的地位和重用程度也會受到影響。

目前,擔憂並阻擾醫生『多點執業』的不是政府,而是醫院的院長們,院長的態度定了醫生能否多點執業。廖新波表示,從醫院管理角度來說,我們很多院長僅僅從本院的短期利益出發去考慮問題,不少醫院將醫生當作是醫院的私有財產,並將醫生圈養起來,總認為醫生是自己培養的,甚至是自己來的,這是小農經濟思維在作祟,缺乏整體考慮。

二是政策法規關。廣東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技術准入和服務價格堡壘限制了醫生的流動。現在的技術准入標準跟醫院等級牽連,能否開展相關手術主要取決於醫院,而非醫生是否具備相應資格,這就可能造成一些名醫在基層醫院無法展開拳腳。在服務價格方面,同一個醫生在不同的地方也價格不同,而非根據醫術水平來定價。在基本藥物的制度上,藥品不是根據病情而開,而是根據醫院的等級來配備、開藥,結果導致醫生到基層醫療機構后沒藥用。

三是職稱晉陞關。周昭遠(三甲醫院醫生)說,現行的醫院人事制度改革滯后,嚴重製約了醫生的多點執業,不少醫生擔心申請多點執業后,會影響自己的職稱晉陞,繼而進一步影響跟職稱牽連的福利待遇。記者調研了解到,現在醫生不願意離開大醫院,就是擔心離開了這個平台之後,他沒有一個更好的聲譽平台,因而他更願意掛著一個名醫院、大醫院的招牌去到處行醫。同時,民眾目前也沒有形成一個我跟醫生走的觀念,而是我跟醫院走。所以,不管是醫生還是患者,都必須在一個大的金字招牌去行醫、去問醫,這也造成了醫生沒有徹底流動。

完善配套措施推動醫師多點執業

廖新波、深圳醫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梁亮、成都醫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仕銳等業內人士表示,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推波助瀾下,多點執業未來將呈現多點開之勢。建議從醫學人才評價體系、遏制公立醫院擴張等方面入手推動醫師多點執業。

一是堅決遏制公立醫院過度擴張。大城市公立醫院的擴張得以遏制是壯大醫生多點執業空間的動能。當前,公立醫院無限制擴張帶來兩個方面的資源分佈不均,一是抽空了基層醫療機構的基底,使基層的服務能力下降,同時又成為大醫院繼續擴張的借口,醫生負擔層層加碼,成為院長創收的工具;二是佔據了民營醫院發展的空間。長期以來,公立醫院在政府的推動下已經走向市場,無限制地擴張,大小通吃,既有高端VIP服務,也有形式上的平價醫療,如此一來,大大削弱社會資本辦醫的積極性。而限制大城市公立醫院擴張,醫院沒有這麼多職位之後,醫生自然會浩到其他醫院,實現醫生向外自由流動

二是要促進第三方檢查檢驗平台發展。醫院是平台,提供的是設備、管理和良好的服務。良好的醫療生態應該是,醫院服務好醫生,醫生及團隊服務好病人。因此,國家應對縣級以上醫院的醫療設備進行整合,並向多點執業的醫生開放。同時,國家還應鼓勵發展影像中心、B超中心、病理中心等獨立第三方檢查檢驗機構,使其成為醫生多點執業的公共服務平台,現在醫生多點執業,由於沒有檢查檢驗的平台,醫生很難開展拳腳。此外,廖新波還表示,醫療技術准入標準應該與醫院等級脫鉤,(如何脫鉤?)

三是建立健全醫生臨床評價體系。有院長反映,單位人制度是養懶人的制度,一方面醫生到了一定階段會喪失追求進步的動力,另一方面即使醫生沒有能力,院長也無權力趕走他。而一旦醫生多點執業放開,醫生逐步變成社會人,成為自由人,其跟醫院的關係就變成合作關係,醫院人事評價制度亟待改變。梁亮表示,以前對醫生的評價主要基於對醫院的評價,醫生的名氣常常隱藏在醫院的招牌之下,為此需要構建一個新形態的臨床評價體系,譬如,你做了多少台手術、難度係數是多少,你擅長的手術是什麼等等,如此一來,醫生的臨床能力便一目了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