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兩座城,一顆心——香港醫生的深港故事

原標題:兩座城,一顆心——香港醫生的深港故事

6月21日,李詠梅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前。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位於深圳灣畔,與香港隔海相望,是由深圳市政府全額投資、並引進香港大學管理模式的綜合性公立醫院。

來自香港的李詠梅教授專攻鼻咽癌,現在是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臨床腫瘤中心主任,同時在香港大學臨床腫瘤學系、香港港怡醫院、香港瑪麗醫院等處任職,此外還任香港防癌會副會長,幫助病人抗擊癌症。

2012年10月,應香港大學邀請,李詠梅正式加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工作,任臨床腫瘤中心主任,開始了港深兩地奔波的行醫生涯。從2013年臨床腫瘤中心開展化療等服務,到2015年放射治療科成立,在她為醫院服務的5年時間裡,中心逐漸成長為可以進行全方位癌症治療的綜合性國際腫瘤中心,為患者提供放療、化療、標靶治療、舒緩治療(臨終關懷)等。

李詠梅說:「香港有相對完善的醫療制度和培訓制度,我希望把這些帶到深圳來,培訓更多年輕的醫生。」來自香港和內地的年輕醫生在李詠梅的帶領下快速成長,而內地對醫院的評級制度以及更多不同類型的病患案例,李詠梅也可以帶回香港給同行和學生參考。儘管兩地工作繁忙,李詠梅保證每周有兩天在深圳為患者提供服務或者參與醫院管理事務。每到要來深圳的日子,她早上7點就在香港薄扶林的瑪麗醫院與同事一起搭乘通勤車趕到深圳,一天的工作結束才回到香港。

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一共有100多名香港醫生在此註冊,平均每天大約有40多位香港醫生與李詠梅一樣奔波在深港之間。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6月21日,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臨床腫瘤中心,李詠梅(左)查看一名病人的腦部掃描資料。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6月22日,在位於香港的香港大學瑪麗醫院,李詠梅給病人展示治療前後的腫瘤掃描影像圖。 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

6月19日,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放射治療科的直線加速器前,李詠梅向接受放療的病人說明治療情況。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6月22日,在香港防癌會,李詠梅(左)和30年前的患者張佩蘭暢談,支持她繼續用自己的抗癌經歷鼓勵更多患者戰勝疾病。 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

6月21日清早,李詠梅搭乘通勤專車從香港赴深圳,通常她會在路途中通過手機處理郵件。 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

6月19日,李詠梅在準備搭乘通勤車返回香港前,與醫院的另一位教授商量評定三甲醫院的事宜。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6月19日,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放射治療科,李詠梅與來自內地的醫生商討病人病情。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6月21日,李詠梅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開會,講述醫院評定三甲醫院的準備情況。 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

6月19日,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放射治療科,李詠梅與來自香港和內地的醫生商討病人病情。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6月19日,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住院部,李詠梅(左)向護士詢問情況。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6月19日,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住院部,李詠梅握著自己病人的手表示鼓勵。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