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岩臘鄉:發展產業促脫貧

500畝蔬菜喜獲豐收。

西秀區岩臘鄉是省級一類貧困鄉,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050戶3759人,面對巨大的貧困人口基數,近年來,岩臘鄉勵精圖治,堅持圍繞「抓基礎、強產業、惠民生、促增收」的目標思路,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全鄉經濟發展,吹響了決戰脫貧攻堅的集結號。

2016年,全鄉實現脫貧365戶1461人,2016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83元,2017年未脫貧總戶數357戶921人。

支部+合作社 村社合一促脫貧

日前,記者走進省級一類貧困村——岩臘鄉松林村,新建的村委大樓和操場讓人眼前一亮,一棟棟農家小樓點綴在青山之間,讓人難以相信這裡曾是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的貧困山村。

「以前我們這裡窮,吃水要到2、3公裡外的地方背回來。」村支書吳德壽回憶道。今年50歲的他已擔任了四屆村支書,依然激情滿懷。

年初,村裡成立了西秀區松江種養業專業合作社,57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貸款加入合作社,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全部在合作社務工。合作社收入中50%將用於村集體公益事業,20%用於貧困戶分紅,30%用於合作社發展。目前,村裡種植有800畝黃桃、500餘畝奇異果、3個養豬場,同時,養雞6000多羽,養羊300隻,另外還飼養了200隻竹鼠。

吳德壽粗略地算了一下,土地流轉費每年每畝400元,貸5萬元入股養豬場,年底可分5000元紅利,同時養豬場有收益能從中分成;聘用貧困戶到合作社務工需另付工錢,綜合下來一年有近4萬元收入。去年該村有42戶貧困戶190人實現脫貧,今年通過產業帶動農戶發展,將有更多貧困戶實現脫貧,人均收入預計將達到8000元。

岩臘鄉結合自身實際,因村施計,因戶施策,按照「支部+公司+致富帶頭人+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全鄉成立9個合作社,貧困戶參與入股。在松林、青杠坡、龍潭、三股水村流轉土地,發展1.5萬畝晚熟青脆李、花椒、奇異果種植。同時,連片規劃主要交通幹道沿線產業經濟帶和農業產業園區,種植了1000畝黃桃和木瓜。結合退耕還林工作,實施完成1.4萬畝黃柏種植,五年後可出售,按1.2萬元每畝計算,可實現創收1.68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近8000元。

由於種植經果林周期長,岩臘鄉還在松林村、三股水村、龍潭村、青杠坡村、泉塘居委會流轉土地1000餘畝,實施露天蔬菜種植項目,種植白菜、茄子、辣椒、蘿蔔、韭菜等。現第一批白菜、小瓜及蘿蔔等已完成收購,效益明顯。

此外,岩臘鄉鼓勵一直種植金刺梨的貧困戶加強對金刺梨的後期管理,由包保幹部入村進行統計,凡管護良好的,鄉財政發放每畝100元的管護補助。

養殖+種植 循環農業提效率

沿著蜿蜒山路來到岩臘鄉泉塘村,紅頂白牆的房子映入眼帘,記者走進當地最大的養豬場,據岩臘鄉副鄉長熊海剛介紹,養豬場是與溫氏集團合作,由岩臘鄉興岩公司負責實施,這是泉塘3號養豬場,佔地24畝,是進豬最早的點,年出欄2000多頭豬,已經進了640頭小豬仔和79頭成年豬。

記者跟隨工作人員進入養豬場,看到場內消毒區、生活區、養殖區劃分明確,母豬舍、配懷舍、分娩舍、保育舍、育苗舍,配套設施十分齊全。

「一邊是政府,一邊是公司,銷售不用操心,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只要生產就不會虧。」說到養豬,養殖場負責人勾錦寧雖然沒有多少養殖經驗,但十分有信心。他說,入場要拿15萬元的保證金給公司,而政府支持了10萬元,個人只需要交5萬元;公司負責培訓,提供經驗和豬苗,而豬喂好后,公司負責回收,預計一年純收入15萬元。

據了解,岩臘鄉採取政府引導、公司指導、能人帶動、貧困戶參與的方式發展家庭農場式養豬項目。目前,已建成6個家庭農場,松林、泉塘各三個,年出欄2000餘頭,每個場由1戶能人帶30戶貧困戶發展,按250元每頭代養費概算,每個場年代養費50餘萬元。貧困戶貸款1萬元入股,年終可分紅5000元以上,而土地入股,可以再次參與分紅。同時,貧困戶還能入場務工,綜合下來,一年收入將超過萬元。

為有效利用養豬項目產生的豬糞沼液,循環利用資源,形成環境保護型產業,岩臘鄉在養豬場周圍流轉500畝土地,採取「公司+農戶+貧困戶」的產業模式發展大棚蔬菜種植,每畝蔬菜一年收兩季。

接下來,岩臘鄉還將建50個年出欄1000頭的養豬場,新建的養豬場採取「1182」的模式,即一個養豬場有一個致富帶頭人,帶動8戶貧困戶,每年從收益中固定拿出6萬元,4萬元分給8戶貧困戶,每戶5000元,2萬元給所在村集體。貧困戶貸款入養豬場,年底能分到5000元。

另外,依託大牲畜交易市場的優勢,擴大大牲畜養殖規模,按照「三戶聯保」的養牛模式,即1戶致富帶頭人帶動2戶貧困戶,在三股水村、馬隴村、青杠坡村、箐口村實施肉牛養殖。每戶貧困戶只要喂兩頭牛以上,經包保幹部提出,扶貧班子核實,給每一頭牛打耳標,當即給養殖戶500元,半年後看到牛還在就給1000元,一年後保證還有兩頭牛的貧困戶再給1500元,總共3000元,現有383戶喂牛得到獎勵資金。

大戶+貧困戶 山溝致富有門路

「在農村最值錢的就是土地,關鍵要看怎麼經營。」岩臘鄉泉塘村種植大戶馬家兵告訴記者,去年9月,他與村裡的6個能人合作,成立了西秀區泉塘農民專業種植合作社,流轉了500畝土地,以種植中藥材為主,其中200畝種葛根,辣椒100畝,茄子和小瓜各50畝,苦參根20畝。

6月16日,天空飄著細雨,馬家兵穿著雨鞋行走在泥濘的鄉間小道上,這條通往葛根地的小道,他走了太多次。他告訴記者,葛根具有藥用和食用價值,一般生長周期是兩年,為了「以短養長」,在種植葛根的同時種植蔬菜。目前已經和廣西一家公司簽訂收購葛根合同,保底畝產是1萬元。

「現在已投入80多萬元,目前見效益的就是蔬菜。」馬家兵說,蔬菜銷售主要是和西秀區綠野芳田公司簽訂保底銷售合同,他以辣椒為例,細算了一下:以1.1元一斤算,一畝產3、4000斤辣椒,100畝收30多萬斤,收入就是30多萬元。

「這些小瓜長得快,今天才收完,明天又可以收了,要想辦法儘快銷售出去。」離開葛根地,馬家兵聽社員說小瓜銷路成問題,就立即趕往種植基地。地里一個個小瓜快速生長,合作社其他社員看著一地長勢喜人的小瓜眉頭緊鎖。

鄉政府知道了合作社的焦慮,目前正聯繫區里的電商平台,幫助銷售,並且準備把機耕道修通,方便採收葛根。

記者了解到,36歲的馬家兵在貴陽做銷售十多年,2013年開始回鄉創業。如今不僅做種植,還開辦了一家幼稚園。返鄉創業令馬家兵對家鄉有了更深的感情,他優先聘用貧困戶,長期在地里幹活的有40多人,最多時有100多人,一天的工價是每人70元。目前已帶動5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記者 王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