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乾隆閉關鎖國的真實目的原來是這個!不僅僅是物產豐富這個理由!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乾隆帝一道聖旨,由北京發往沿海各城市,責令除廣州一地外,其它港口一律停止與外貿易,此即為「一口通商」政策。

此項政策一直被後世視為近代落後的根源所在,也是滿清誤華的觀點佐證之一。跳出責憤,我們回頭去看歷史,乾隆帝為何會在大清頂峰時期,宣布出這樣一的道政令呢?

眾所周知,閉關鎖關並非只是在乾隆時期獨有,早在明朝時期便有海禁的命令,但明朝海禁並未嚴禁到底。到明隆慶年間之時,明朝便發現了海禁的重大弊端,故又重新開放港口,允許百姓與外通商。清順治時期,明鄭反清勢力居於孤島台灣,時有侵犯,清廷便更嚴出海之禁。到了康熙年間,禁海之策雖有所鬆懈,但康熙為收服台灣明鄭勢力,再度全面禁海,直至鄭經之子投降清廷后又重新開放。因此明、順治、康熙的禁海主要均已抵抗海外「入侵」勢力為主,前者為倭寇,後者為台灣。

那麼乾隆禁海又是所為何事呢?

原因之一:政治上鞏固政權

明末清初,歐美地區通過各港口向中華地區,傳播思想、學術、宗教等,對百姓的愚昧思想有了重大的影響。雍正時期,因羅馬教廷與清朝關於禮儀的問題進入白熱化,雍正一紙令下,禁止天主教進入,這便是閉關鎖國開始。(太平天國便是宗教起義)

清朝雖統治了,但民間反清起義時有發生,比如電視劇中常看到的天地會、白蓮教等;同時,沿海一帶經常有海外間諜出沒,借通商名義對清朝進行偵查;與貿易之商船,更是攜帶武器,不遠處也亦有兵船徘徊;加上恰時澳門有外國勢力聚眾抗議。

這一系列現象引起了乾隆帝的警覺。乾隆帝為防止澳門事件再度發生,為防止國內反清勢力與外族勾結,為鞏固滿族統治政權,乾隆帝進一步實行海禁,1757年,正式宣布閉關鎖國。

原因之二:經濟上防微杜漸

貿易順差。明朝時期,明朝的海禁政策使得世界半數白銀黃金流入;清順治時期,在與外的海貿中,清朝也一直處於有利地位。據日本長崎交易所,日本出外白銀中,三分之二流入清朝。西方諸國早已對長久且巨大的貿易逆差不滿,於是便廣派商船直接前往清朝購買商品,高峰時期能有幾千條。

走私猖獗。在帆船時代,海關難以全面監管沿海線,民間走私現象屢見不鮮,在乾隆帝頒布聖旨之後,走私現象依舊時有發生。

稅賦減少。1755年,東印度公司為擴大與中貿易,便派遣洪仁輝(英國人)於寧波開闢新市場,建立分公司。1757年,乾隆頒布閉關鎖國聖旨,宣布只開放四個港口。此時英國人發現寧波港口所需其它其它開銷包括關稅在內,都比廣州港口更少。於是東印度公司便直接繞開廣州,與寧波港口進行貿易,致使廣州關稅大減。加上官員貪污、漏稅等現象,國家海關稅賦居然有所減少。為此,乾隆在頒布聖旨后不久,便改四口通商為一口通商,並設立一系列制度監察、管控外來勢力。

廣州十三行

原因之三:情感上煩不勝煩

英國在與清的貿易中,自身貪得無厭,採取了各種方法使對其開放更多港口。其中包括:1757年洪仁輝上訪事件;唆使澳門聚眾反清事件;無視清朝政令私自與寧波港口通商事件;兵船在海外徘徊;各國訪團訪華等等。在一系列的事件中,乾隆煩不勝煩。加上時值大清巔峰時期,一切需求均可自給自足,這給了乾隆足夠的勇氣與底氣,同時也堅定了其閉關鎖國的政策施行

西方列強在一系列的外交中,均未討得便宜,最後也不得不採取戰爭的手段打開大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