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MESI·觀點 | 劉中民:「中國智慧」願助力破解巴以難題

2017年7月28日,上外中東研究所劉中民教授在《新民晚報》發表評論文章《「智慧」願助力破解巴以難題》(見《新民晚報》2017年7月28日第A26版),全文如下:

「智慧」願助力破解巴以難題

近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圍繞耶路撒冷老城內穆斯林「尊貴禁地」(以色列稱為「聖殿山」)紛爭不斷。

應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邀請,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於7月17日至20日對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就推動解決巴勒斯坦問題提出四點主張。

此次阿巴斯總統訪華為何備受關注?是否像一些評論所說的「時機微妙」?將在巴以問題上扮演怎樣的角色?本版編輯特請專家做詳細解讀。

「時機為妙」是過度解讀

問:中方為何在此時邀請阿巴斯訪華?聯繫本月莫迪首訪以色列並簽軍售大單,有說法稱,阿巴斯此訪時機有些微妙,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答:在我看來,在此時邀請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訪華主要有兩大背景。

首先是深化傳統友誼,發展雙邊關係,開展「一帶一路」建設合作的需要。這也恰如習主席在接見阿巴斯時所言,中方願同巴方一道努力,在政治上繼續堅定相互支持,加強協調配合,保持高層交往,不斷推動兩國各領域合作。中方願與巴方共建「一帶一路」,支持有實力、有條件的企業到巴勒斯坦開展投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願同巴方在工業區建設、人才培訓和太陽能電站項目等方面合作,幫助巴方提升自主發展能力。雙方要繼續加強在文化、教育、科研、黨際、地方、民間、青年等各領域各層次交流合作,不斷增進兩國人民友誼。

其次,希望為推動巴以和談發揮建設性作用。中東變局發生六年多來,巴勒斯坦問題被嚴重邊緣化。無論是外部大國還是地區大國,對巴以問題的關切都在下降,2000年建立的巴以問題四方機制(包括美歐、俄羅斯和聯合國)已名存實亡。與此同時,巴以關係持續緊張,甚至釀成嚴重衝突。近期,雙方圍繞猶太定居點問題、阿克薩清真寺問題再起爭端。在此背景下,邀請阿巴斯訪華,希望引起國際社會對巴勒斯坦問題的關注,為重啟和談創造條件。

7月初,印度總理莫迪訪問以色列,這也是1948年建國以來到訪以色列的首位印度總理。兩國簽署了多項協議,涉及農業、水資源、創新、製造業和安全等領域。長期以來,印度一直是巴勒斯坦堅定的支持者,直至1992年才與以色列建交,但雙方關係的發展十分迅速。據《以色列時報》報道,印以雙邊貿易總量已從1992年的2億美元增長至50億美元,其中五分之一為軍火交易。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以色列40%的軍備出口都流向了印度,成為印度第三大軍備供應商。今年4月,以色列一公司又與印度簽署了以色列史上最昂貴的20億美元軍備訂單,產品包括空中和導彈防禦系統等。作為巴勒斯坦的長期支持者,印度與以色列關係的迅速升溫,尤其是此次莫迪只訪問以色列而未訪問巴勒斯坦的做法,自然引起了巴方的不滿,巴外交部副部長向半島電視台表示:「我們本來期望他(莫迪)能同時訪問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而現在,為了與以色列開展合作,印度決定放棄巴勒斯坦。

在中印關係緊張、印以關係升溫的背景下,中方邀請阿巴斯訪華自然引起外界的種種猜測,甚至被解讀為對印以關係的平衡。但這無疑是一種過度解讀,因為中方的主要關切在於促進中巴關係以及為巴以和平創造條件。此外,也無意把中印關係的分歧擴大到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之中,印度自身在巴以問題上也不會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相對平衡的政策,中印雙方都沒有把雙方分歧擴大到巴以問題上的動機。

中方更多參與勸和促談

問:在歷史上,的巴以政策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有何特徵?

答: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東政策主要是從反帝反殖和加強亞非團結出發,支持阿拉伯國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恢復民族權利的鬥爭,譴責帝國主義和以色列的侵略行徑,拒絕與以色列發展任何關係。在歷次中東戰爭中,均明確站在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人民一邊,反對英國、法國和以色列的侵略,對埃及等衝突前線國家提供物質和道義支持。

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阿以衝突和平解決的轉機開始出現。1979年埃以實現單獨媾和、埃及總統薩達特訪問耶路撒冷、埃及和以色列簽署戴維營協議和埃以和平條約。1982年阿拉伯領導人通過的菲斯方案提出和平解決中東問題的倡議,改變了對以色列不承認、不和解、不談判的政策。對此表示肯定和讚揚。1979年之後,對阿以衝突也不再像過去那樣持「一邊倒」的態度,開始支持通過政治途徑公正、合理地解決衝突。

20世紀80年代,強調政治解決是巴以問題的出路所在,對巴以雙方的立場更加公正、務實。明確提出和平談判是解決中東問題的最好辦法,符合巴以雙方的根本利益,同時主張以色列的安全也應得到保障。認為,和平談判的前提是以色列放棄侵略擴張政策,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民族權利得到承認和尊重,包括以色列在內的各國主權和安全也應得到尊重和保障。

進入20世紀90年代,尤其是1992年中以建交后,積極支持中東和平進程。伴隨馬德里中東和會的召開,一方面支持中東和平進程,另一方面也重申關於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原則:「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民族權利應當恢復;阿拉伯失地應予以歸還;以色列的安全與主權也應得到尊重和保護」。

進入新世紀,為和平解決巴以衝突做了大量勸和促談工作。自2000年巴以衝突再度加劇,中東和平進程受阻后,希望有關各方切實執行聯合國有關中東問題的決議,堅持遵循「土地換和平」的原則,實現中東地區全面、公正、持久的和平。堅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爭取包括建立獨立國家在內的合法民族權利,呼籲以色列停止對巴軍事進攻、定點清除和修建隔離牆的舉動。為加強對中東和平進程的參與能力,自2002年以來,政府先後任命四位資深外交官為中東問題特使,多次前往中東地區,宣傳中方主張,積極勸和、調解,加大了對中東問題的參與力度。

願發揮建設性作用

問:如何看待習近平主席在會見阿巴斯時提出的「四點主張」?

答: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巴以問題上的態度和立場更加積極主動,並為促進巴以問題的解決做出了一系列連續努力。

2013年5月,習近平分別會見來訪的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面對巴勒斯坦問題邊緣化危險,他強調,「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問題的核心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巴勒斯坦問題,必須把解決巴勒斯坦問題放在重要而突出的位置」。

今年7月18日,習近平在接見阿巴斯總統時再次就推動解決巴勒斯坦問題提出新的四點主張:第一,堅定推進以「兩國方案」為基礎的政治解決。第二,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第三,進一步協調國際社會的努力,壯大促和合力。第四,綜合施策,以發展促進和平。

相對於過去的政策主張,習近平此次提出的「四點主張」有兩個鮮明特點。第一,首次提出把「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運用到巴以和平進程中。這是致力於加強中東安全治理的具體體現。第二,強調「以發展促進和平」的重要性。習主席在2016年訪問中東時就強調指出,「中東動蕩,根源出在發展,出路最終也要靠發展」。這次在接見阿巴斯時他更加明確地指出,在推進政治談判的同時,應高度重視發展問題,推進巴以合作。視巴以雙方為「一帶一路」沿線上的重要夥伴,願本著發展促和平的理念,開展互利合作,繼續支持巴加快發展。中方倡議啟動中巴以三方對話機制,協調推進援助巴方的重點項目。

當然,由於巴以問題高度複雜,其最終解決既需要巴以雙方解決領土問題、難民問題、耶路撒冷問題、猶太定居點問題等一系列難題,也需國際社會的共同協調和努力。作為負責任的世界大國,願意在解決中東問題上貢獻「智慧」、「方案」和「機制」,進而為巴以問題的解決發揮獨特的建設性作用。

■ 相關鏈接

聖殿山:巴以衝突的引爆點

聖殿山已成為巴以衝突的一大引爆點。對猶太人來說,按照《舊約全書》的描述,古以色列國王大衛於公元前1000年左右率軍攻佔該地,建造了首都耶路撒冷,還在山頂搭起祭壇。其子所羅門王則在此建起聖殿,即後人所知的猶太神廟。而穆斯林視聖殿山為「高貴的避難所」。他們相信,先知穆罕默德騎飛馬從麥加一夜飛到耶路撒冷,聆聽真主安拉的祝福和啟示。信徒們還建造了「聖石拱頂清真寺」專門用來紀念這件事,由此有了今天的金頂清真寺。

以方1967年從約旦手中奪取東耶路撒冷和老城區,視之為古代首都的重新統一,巴方則主張東耶路撒冷是被以方佔領的阿拉伯領土。上世紀初,巴方一度開始承認猶太神廟確屬事實。但最近幾十年,由於雙方對東耶路撒冷主權的爭論不斷加劇,越來越多的巴方官員和學者對這座聖殿的存在提出質疑。2000年9月,以色列前總理沙龍強行「訪問」聖殿山,巴勒斯坦人認為這是以方在宣布他們對此擁有主權,結果引發大規模衝突。

本訂閱號關注中東研究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發布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的學術信息。

微信ID:MESI_SISU我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