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忙著復原古代髮髻?還是先好好做做媽祖髻吧

(本文首發公眾號「傳統服飾」,作者「春梅狐狸」)

煩透了整天都看見別人在「復原」古代髮髻,卻不把現有髮髻好好做一下的人們!於是,有了這一篇——美好的事物,散落在最不為人所知的角落,依然是讓我感動不已的存在!

現在搞所謂「古代妝發造型」的人很多,不少還打出「復原」的旗號,但是我認為古裝的髮髻不能叫做「造型」,「造」這個字有太多憑空捏造的痕迹了,而是叫做「梳頭」或者「做頭」比較好。因為雖然古代很多非常誇張的髮髻會使用到假髮、木頭等材料,但是它基本的原理還是梳頭。

這麼說吧,摩天大樓雖誇張,卻不是一開始造房子就是那樣的。大家總是先從學會夯土造房子開始的,然後一步步升級打怪的。再誇張的髮髻,它最原始的模樣的一定是用真發梳起來的,然後是假髮,再然後是別的材料。

舉個例子,我們熟悉的旗頭大拉翅就是這麼發展的(具體內容請看本次推送的第二、第三篇)

△ 1871年的旗人「兩把頭」

△ 20世紀初,用假髮的兩把頭

△ 已經使用青緞面的兩把頭

所以我一直很期待那些搞「古代妝發造型」的人是不是可以先去學一下現在還保留著的一些梳頭手藝?比如很多人發過一些苗族圖片,有人說那個非常唐風,我覺得有的也很有宋風。

並不是說,這些造型就直接是唐代的冰箱、宋代的冰箱,而是梳頭就像衣褶走向一樣有邏輯的,是通過學習這種梳頭的方式去理解我們現在已經完全喪失的梳理髮髻的邏輯。

畢竟髮髻於真實的生活,是每天白天需要見人的體面,也是夜晚睡覺舒適的需要,真的像「古代妝發造型」一樣,我想著都非常吃力啊!

dp.pconline.com.cn/dpho

之前我們在《為何沒人要復興古人的髮型?這是一個好問題,但是你知道盤發曾經要申遺么!》一文里介紹過客家人的髻鬃,是明代以後漢人女子最具代表性的髮型「三綹梳頭」里的一個遺存。

△ 客家髻鬃(客家是漢族)

△ 客家髻鬃 1936年

這種將頭髮分區,然後集中紮成一股盤作髮髻的梳頭方式,和前面那些苗族的梳頭就是完全不同的,並且影響非常廣、變體也有很多。

比如日本的島田髷等髮髻,基本原理都是這個。

△ 老照片里的日本髮髻

△ 梳頭過程

然後通過分區頭髮的抓取方式不同,比如鬢髮蓬鬆一點,比如額發鼓一點,又或者最後合成一股后挽成的髮髻的變化,會呈現出多種十分不同的效果,哪怕是客家髻鬃,不同的梳頭師傅梳出來就是完全不同的樣子。

△ 光正面效果就完全不同的日本發

好了,終於可以講到題目里的「媽祖髻」了!

媽祖髻和髻鬃一樣,這種梳頭方式的一種遺存和變形,但是光從外觀看,你會覺得這跟髻鬃和日本島田髷簡直沒有一毛錢關係啊!

△ 湄洲媽祖髻

但是媽祖髻所有的梳頭邏輯就是「三綹梳頭」的,找了一段介紹這個頭怎麼梳的文字。

「媽祖髻」的梳法是非常複雜而精巧的,先把頭髮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再把中間部分梳到頭頂上,用長長的紅頭繩固定,盤一個圓圓的發笈,再用一根銀釵橫向穿過,起到固定發笈的作用,接下來是梳左右兩邊的鬢髮,鬆鬆地梳出弓起的造型,再用兩根波浪形的發卡固定,並將剩餘的頭髮攏於腦後,用5~10個小發卡統一固定起來,梳成船帆一樣的髻,然後在頭頂的圓笈上插一根大的縫衣針或銀針,針上墜著一條紅線,最後是在頭髮上點綴一些紅花來裝飾,使髮型更好看。

它的基本原理依然是將頭髮分區,然後合股梳成髮髻。

所不同的地方在於,媽祖髻特別突出它腦後非常像船帆的扁平的造型效果,也叫帆髻。為了突出這個帆髻,它將合股梳成的那個圓形髮髻放的特別高,就是頭頂的那個圓髻,也叫舵髻。並且因為會留很多發量去做帆髻,舵髻的體積也就不是很大。

此外還特別打理出來了鬢髮,而不是隨意抓取的,這點上大家好像印象里日本就是這麼做的,其實晚清的時候漢人的髮髻也是這麼流行過的。

△ 日本

△ 約1870年代

△ 媽祖髻

此外就是那個帆髻了。有高馬尾的妹紙一定有這樣的經驗,腦後的頭髮是很容易松的,像一般「三綹梳頭」的方式是腦後專門會分區扎束,或者合股的髮髻就在腦後,這樣就比較容易不松。但是媽祖髻將舵髻梳很高,通過將這些腦後頭髮併攏成扁平狀,在用髮夾固定的方式,反而做出了很特別的效果。

這種思路也不是媽祖髻獨有的,相反還十分古老,明末清初的早期燕尾(不是清宮劇的那種),早期日本髮髻后的拖尾,應該都是這個思路的產物。後世在這裡基礎上做了更多裝飾的工作。

△ 江戶浮世繪大師菱川師宣的冊頁,出版於1680~1685年間,相當於的康熙二十年前後。

△ 清代漢女裝束俑,估計是清初-康熙年間的

而且,我們所常見的媽祖髻是比較年輕人的特別演繹,會顯得特別莊重,甚至很有舞台感。其實從老人的媽祖髻看,就更能體會腦後頭髮通過不同的固定方式,是可以形成類似燕尾的效果。

並且在髮髻上簪花的裝飾,都很有遺存的意思(當然插得好不好看另說)。

更加難得的是,媽祖髻是還「活著」的傳統髮髻,不僅有人會這門梳頭手藝,並且依然有人以這種方式生活著,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2016年11月的時候還舉辦了一次專門的梳頭比賽,男女老少一同參賽,老人們甚至自己就梳著媽祖髻,很有幾分傳承的味道。

我們現在很喜歡講「非物質文化」,卻很少明白它和「物質文化」到底有什麼區別?比如這個傳統髮髻,一旦會這門手藝的人消失,其實相當於就是永遠消失了。我們看唐俑那麼多誇張髮髻,其實要仿造一個看起來一樣的以現在的材料一點也不難,問題就是那也只是看起來一樣罷了。你永遠不知道那個髮髻外表下之下,內部結構是怎樣的,又是通過什麼樣的手法實現的。

現在那些「古代妝發造型」所做的就是那種表面的仿造外形的工作,卻對真正的活著的傳統髮髻不屑一顧。它們雖然看起來不夠「仙」,不夠「古風」,不討「葉公」喜歡,但是其實不妨去了解一下內在的邏輯——開車的技術都是一樣,卻可以帶你大陸上的任何地方。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