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已經落下帷幕,相信不管你看沒看直播都應該知道,一眾獲獎新聞都被「烏龍」事件成功搶了頭條。
拋開獲獎與「烏龍」,我們來說一說眾星捧月般的「小金人」。
小金人的原始設計師是米高梅公司藝術總監塞德里克·吉本斯(Cedric Gibbons),他構想出了一個騎士站在一個電影膠片捲軸上,手裡緊握十字軍之劍的雕像。然後由洛杉磯雕塑家喬治·斯坦利(George Stanley)來做三維設計。外形尺寸高為13.5英寸(早期為10.25英寸),重8.5磅(早期為6.75磅)。
小金人腳下的膠片捲軸,上面的每一個環代表影藝學院的一項重要工作部門:製片、導演、編劇、演員、技術人員。
第一座小金人於1929年5月16日的頒獎晚會上首次亮相,授予了《最後的命令》和《眾生之路》的男主角埃米爾·強寧斯(Emil Jannings)。從那至今,已經有超過3000座小金人被頒發出去。
每年一月新的小金人將由R.S.Owens公司進行澆鑄和拋光,自1982年以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一直授權這家芝加哥獎盃製造商製造獎盃。最初小金人都是鍍金實心銅像,幾年後,小金人的原料被換成不列顛合金,這是一種類錫合金,然後鍍上銅、鎳銀,最後再鍍上一層24K黃金。
由於在創造三維形象方面力量強大,3D列印技術與藝術影視行業的關係正在越來越密切。從去年開始,小金人改由紐約州的Polich Tallix公司生產。本屆奧斯卡獎所用的小金人就是Polich Tallix公司藉助3D列印技術獨家製作的。
接下來為大家展示小金人3D列印的製作方法。
首先,對一尊1929年的原始雕像連同一個現代底座進行3D掃描,然後通過所得數據,使用3D印表機做出實體。然後用這些實體做出模具並通過向其中注入蠟得到了蠟像。
接著,將每個蠟像都裹上一層石膏外殼,然後置於870℃的高溫中加熱。在此過程中,蠟會融化併流出,只留下內部是人形的石膏外殼。
打磨處理以後,然後用24K黃金為其噴上了永久的外衣,至此,奧斯卡小金人才算真正完成。這些3D列印出來的復古奧斯卡金人高約34厘米,重約2630克,基本上與之前所用的一致。
作為一種快速成型的技術,3D列印藉助了三維數字模型設計,使用激光燒結等工藝手段實現原材料疊加成型,目前這項技術已經有30餘年的發展史了。與傳統製造方式相比,在產品成型環節,3D列印免去了傳統製造行業的複雜過程,不用模具,一次成型,因此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短周期和環保等優勢。
奧斯卡小金人已連續兩年與3D列印技術相結合,再一次證明了3D列印這項技術的優勢所在,3D列印將在全球迎來新一輪發展熱潮。
過去三年,全球3D列印行業市場規模和增長率不斷攀升,2016年市場規模達70億美元,同比增長34.62%,2020年有望到達212億美元。基於其獨特的優勢,3D列印已經在珠寶設計、軍工、醫療器械、航空航天等眾多領域大展身手,隨著全球製造業向智能化升級,未來這一技術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部分內容整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