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傳媒界已無「老兵」一席之地?媒體人現身說法讓人心酸

無論是不是青春飯,現實就是傳媒界的老兵紛紛選擇離開。

現實情況來看,一部分老兵躋身傳媒界的領導管理階層,從事管理和經營;一部分轉身做專家型記者,寫評論、社論;還有一部分則靜靜熬到退休;最後一部分老記者,也是大多數老記者,則選擇轉型、創業,離開這個行業。

而多數老兵的離開讓傳媒圈人才的傳承突然出現斷層現象:新人沒有老兵帶,靠自己摸索成長,不可避免的是,新聞專業主義的素養在自動流失。

雖然「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正常現象,但又是什麼觸動了媒體人出走的敏感神經呢?

一般來說,老兵的離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最直接的錢,是薪水。

當下,傳媒圈已不再是當初的「黃金十年」,無論是物質還是拼搏精神。

10年前,記者的收入,只要努力寫稿,月薪五位數也不是大問題,收入至少還是中上水平。

10年後,物價翻倍增高,記者的收入卻千年不變,從高收入變成低收入。這個時候的新聞老兵,大多上有老下有小,縱使再有新聞理想,也有先好好養活家庭。

美通社的《報告》還指出,超過8成的職業記者月收入在1萬元以下。近6成的一線新聞記者表示「收入待遇」會是其離開目前崗位的主要原因。

而在日本,25到30歲的記者年收入能超過1000萬日元(約65萬元人民幣),30到40歲的記者能達到1200萬日元,40歲以上可拿1400萬日元。

於是,我們看到那麼多老兵記者去BAT做公關、去創業,在其它領域,拿著不菲的年薪,繼續發光發熱。

再是,身體狀況。

每一行都有職業病,新聞也不例外。而且,長期不規律的飲食、作息、以及工作方式讓新聞的職業病更多一點。

因為,新聞是24小時的,所以行內戲謔稱媒體人不存在上下班一說,也不存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區分,哪裡有新聞,哪裡就有媒體人。

在今年春節,有網友問央視「你們電視台放假嗎?」,央視新聞頻道主播朱廣權回答稱:「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宇宙不重啟,我們不休息,風裡雨里節日里我們都在這裡等著你,沒有四季,只有兩季,你看就是旺季,你換台就是淡季。」

此外,因為新聞售賣的就是影響力和注意力,如果你有志於成為一個優秀媒體人,那麼隨時隨刻還要和其它媒體火拚速度,而速度的比賽已經精確到秒。可想而知,媒體人的心理承認能力和抗壓能力得多強大。

在這樣的工作強度下,胃病、頸椎病、失眠、焦慮、抑鬱都是家常便飯。有統計數據顯示,超過八成記者經常感到疲倦,七成記者反映工作壓力大,六成記者沒有正常睡眠,近五成記者經常感到全身酸痛。

有一些記者在互相吐槽時,甚至都會說,「珍愛生命,遠離新聞」。

的確,這一兩年,因病離世的媒體人越來越多,其中,大多還是英年早逝,這也給大家敲響了警鐘。

最後則是行業的大環境和職業前景。

一方面,以前,記者被稱為無冕之王,現在,則是新聞民工。社會地位的下降也讓記者無法釋懷,並對自己身份的定位出現質疑:到底是輿論監督者還是社會建設的參與者?

另一方面,隨著自媒體的成長,記者也越來越難做,外界對記者的專業要求也越來越高。

新聞媒體是內容產業,是文創行業。在一定程度上,這代表新聞從業者需要極強的創造力和激情,而這些都來源於對這個行業的熱愛。

唯有熱愛,才有匠心去寫好每一個字,才會不考慮物質等外界因素,去一步步積累,一代代傳承。

如果你熱愛新聞,記者就絕對不是一碗青春飯。無論最終你是否選擇逃離,媒體的經驗一定會讓你終身受益。

早先一篇標題為《「殺死老記者」是當代最可怕的媒體病》的文章,引起了很多媒體朋友的共鳴。五個月間,後台源源不斷湧入留言,早已超過了100條精選留言的限額。

留言的大部分都是從業多年的媒體人,有人為曾經的新聞理想被現實奪走而扼腕嘆息,有人描述出自己身心俱疲的處境,也有人依然願意披荊斬棘地履行記者的使命感……翻看這些留言時,媒記君也時常感慨於心。

以下是媒記君挑選出的38條留言,它們或許是關於當下媒體人的工作、生活狀態,最真實的呈現。

新聞理想,卒於現實的殘酷之下

@H先笙

還記得當年進入媒體行業的時候老師說,我們媒體行業有個基本的原則,就是尊重事實,敬畏法律。懷著赤誠之心進入行業3年,從當年的滿腔熱血到現在麻木不仁,看過太多無奈,也實在幹不了這個行當,在這片熱土下,沒有媒體二字。罷了,我已經走出來了,希望那些堅挺的前輩們不要放棄,希望後來的後生繼續努力,世界終究是屬於正義的。

@蘇靚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