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人工智慧時代,教育會被取代嗎?

請點擊標題下方的「光明微教育」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動態~

編者按

「人工智慧」這個辭彙,伴隨著多次人機圍棋大戰的機器勝出而一路熱起來。媒體報道,在日前舉行的世界智能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也提出,應該重新思考教育的方式,未來機器會越來越聰明,人類需要進行教與育的結合。在未來,人工智慧與人類教育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交叉還是平行?本期,我們約請高校教師、科幻文學研究者和博士研究所共同展望——人工智慧時代,教育的變與不變。

挑戰面前,教育將迎來新生

隨著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的爆炸式發展,一方面,人們享受著科技進步為我們帶來的種種便利,而另一方面,一種對現代技術的憂慮也在人類的認知中不斷滋生,甚至一些人提出在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教育挽救人類」將成為一個偽命題。

我認為,隨著技術的蓬勃發展,教育不僅將會更加有力地推動人類的進步,從教育的本體論上而言,教育自身也將更接近於其本質,「人」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也將更加凸顯。

人類對人工智慧的恐懼,其實是一種對未知的恐懼,歸根到底,這是人對於人本身未知力量的無知所帶來的。縱觀科學技術史,人類的創造力量令人嘆服,使我們很難想象人類能力的邊界究竟在哪裡。直到人工智慧的出現,讓人類認識到,我們竟然已經創造出了一種在某些方面能夠「超越人類」的存在,他的能力邊界似乎更加超乎我們的想象。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這樣一種技術語境下,一旦出現「技術泛濫」,那擺在人類面前的就是人類自身功能的退化和淪為技術的奴役,這對人類而言的確是一種毀滅性的災難。

因此,「教育拯救人類」也就意味著,教育所發揮的作用將不僅僅是操作層面的,即不斷提高人本身的技能來與人工智慧相抗衡,而應當是創造性的,即直面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認清新技術的本質、優勢與局限,不斷改進技術、控制技術、管理技術,使人在人工智慧的技術環境下發揮更大的主觀能動作用。也就是說,學會正確地管理技術,要比學會抗衡技術明智得多,這也是新技術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與此同時,教育的本質也在人工智慧時代愈發凸顯。教育是關乎「人」的事業,人類的許多工作可以在人工智慧時代依靠機器來完成,但教育不能,因為只有「人」才能培養和塑造「人」。當我們把教育視為在新技術時代提高人的競爭力的一種方式時,我們實際上已經默認了「人是機器」這一哲學命題。

我們必須承認,在人工智慧時代,技術將大規模地解放勞動力已成為不可逆的事實,從這個意義上講,新技術的產生與運用正是使人不斷走向自由全面發展的必然選擇,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技術是「一本打開了的關於人的本質力量的書,是感性地擺在我們面前的人的心理學。」

由此可見,企圖通過提高人的「技能」來與新技術爭奪工作崗位的想法是不理智的。在未來,教育需要做的是,讓人認識「人」之所以為「人」的關鍵所在,確立人在現實世界中的主體地位。如果人類在面對人工智慧時是自卑的,那麼,人終將被人工智慧所統治。面對人對未來世界的生存憂慮,教育必須幫助人們正確認識人與技術的聯繫與本質區別,進而去正確地開發和運用新技術,我認為這將成為新時代的人類應當具備的一種素養。

當然,這是前人在教育中從未遇到的新問題,一切都值得我們在未來到來之前去更努力地探索。

2004年,「機器人倫理學」一詞首次公開使用,從倫理學的視角來探討機器人的本質和人與機器人的關係成為當代哲學研究的前沿話題。這一領域的研究實際上就是在探索人類如何在新技術時代與機器人更好地相處,並使自己的存在成為一種必然。而教育也在人們的憂慮中不斷地凸顯其價值。著名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馬爾庫塞曾提出將技術「美學化」,運用「審美之維」,通過審美形式來改造原有的交往形式,培養感性的人,可見,真正解決人與技術的共生共存問題,終究還是要回到人的這一維度,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這也是教育在未來不會因為人工智慧而被取代的關鍵所在。

教育是最關乎「人」的工作,人若想在人工智慧時代不被替代,就必然需要通過教育來確證人的本質力量與主體地位。因此,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新技術的誕生與應用,將對我們的教育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面臨的非但不是消亡,而是面向教育本身、面向人類未來的新生。沒有發起性的人工智慧不可能取代人類

人工智慧正在大面積取代人類的工作,這是現實。而且現在有些國家正在研究,未來人工智慧一旦取代了所有崗位,那麼人類怎麼辦?在機械化程度非常高的北歐,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向國民提供免費的福利,人們即便不用工作,每個月也能收到一定數額的資金。國家鼓勵居民去旅遊、消費,以此來保證經濟穩定增長。關於這個現象,已經有學者進行了大量研究。

但我認為,這並不意味著人工智慧和人類存在競爭關係。如果說未來人工智慧頂替人類從事一些工作,使得人們可以有足夠的錢和空閑去旅遊,這也許能夠實現。

歸根到底,人工智慧是不可能完全替代人類的。儘管現在人工智慧在一些工作領域,做得比人類優秀,但人工智慧缺乏一項重要的能力,也就是主動性或者叫發起性。人工智慧可以按照人類制定的程序去工作,但它不會主動去想做事情,比如當人工智慧看天的時候,它不會思考太陽系里還有什麼可以讓自己探索的東西。

這種發起性,對於人類而言非常重要。人類因為想要過更好的生活,於是發起需求,然後發明出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很多事物。未來,人類還有可能會去研究人類智能,甚至是動物智能,而這一切的動因,都來自於人的主動規劃和發起性。而人工智慧不具備這個能力。在這些領域,教育的價值是非常大的。

截至目前,我還沒有看到過人工智慧去發起一個新的問題,或者主動去做一個事情。因為人會做一些更複雜的事情,會不斷發起思考,所以人工智慧取代不了人類。

創造性是教育給我們的最大饋贈

人工智慧現在之所以廣受關注,恐怕是因為最近幾年,人工智慧在與人類展開圍棋大戰時展現出了絕對優勢。這讓觀眾在看完人機大戰之後擔憂起來,覺得機器會不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在方方面面對人類進行「碾壓」。

我認為這是一種對未來基於不了解以及恐懼基礎上的認知。從目前來看,人工智慧並沒有自主意識,也就是說,人工智慧現在能做的事情,即使再複雜,也不能說這是機器人的意願,而是出於人類的命令。

拿圍棋人機大戰來說,機器人贏棋了,還能佔據圍棋世界排名第一,但是它會感到精神上的愉悅嗎?這些比賽是它主動希望進行的嗎?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自主意識,那麼再強大的人工智慧,仍舊只是人類能力的強力補充和延伸。

有人設想,如果萬一有一天機器人有了自主意識呢?那這就已經脫離了我們這個論題本身,它已經不是人類生產的替代者了,也就是跟我們今天所談的人工智慧與教育的話題沒有關係了。

因此,我們談論教育與人工智慧關係的前提,就應該是機器沒有自主意識,或者是有非常局限的、在人類可控範圍內的自主意識。

在這個前提下,人類的教育賦予人類最大的財富就是創造性思維。比如設計師、藝術家一類的職業,是不能夠被機器人取代的。而那些純粹的簡單重複工種,有可能被人工智慧取代。

我通過觀察發現,我們今天討論「人類在未來人工智慧時代是否需要教育」,一些人把這個話題等同於「如果將來人類可以依靠人工智慧衣食無憂,那是否還需要教育」。我認為,這種想法對教育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教育的本身是為了人類的發展和延續,如果僅僅滿足於衣食無憂,那麼人類在未來就只有自我退化這一條路可走了,在更廣闊的基礎上去追求和探尋更多真理,在這條路上,人類在未來可以預見到的相當長的時間裡,要填補的空白還有太多,要謀求的發展任務也還很重。現在就去暢想未來人工智慧如父母般讓我們人類衣食無憂,未免太早。

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國務院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科技項目,到2030年人工智慧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人工智慧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初步建成人工智慧技術標準、服務體系和產業生態鏈,培育若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骨幹企業,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新一代人工智慧在智能製造、智能醫療、智慧城市、智能農業、國防建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光明教育工作室出品

長按識別關注 為您解讀教育

兩個一流 | 老師,光環下的「一地雞毛」| 陳平原 | 教師考評 | 兩會教育 | 陳寶生答記者問 | 「雪中炭火」趙家和 | 學區房價 | 「挖」人才創一流 | 網路授課 | 衡水中學 | 學前教育

光明學人:

光明學人 學術

光明特色 人文表達

光明講壇:

「不求標新立異,但尋實事求是。

祈願思想燦爛,又望文才熠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