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互聯網時代之前的共享經濟

互聯網時代之前的共享經濟

文|子岩

電視辯論

日前,在電視上看到一台時事財經辯論節目,主持人邀請了不同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消費者共聚一堂,就共享經濟展開了激烈的辯論。筆者相信台上的嘉賓都不是浪得虛名的,他們的研究方向、工作性質與共享經濟有著密切的關聯。甚至可以講每位嘉賓都是有備而來、有備而戰。他們滔滔不絕,據理力爭,辯論的火藥味十分濃厚,整台節目極具觀賞性。

且不論他們對自己的論點和論據是否真的堅信不疑,起碼有一點不可否認,那就是各位嘉賓將「嘉賓」這個角色演的還是不錯的。就連筆者手上的遙控器都情不自禁的停下來,從頭看到尾。不看則已,看完則後悔不已,因為看到最後才發現嘉賓們在研討著共享經濟的偽命題,錯,在「演討」共享經濟這個偽命題。

其實共享經濟幾個月來已經開始有些涼了,這種現象非常符合當今的商業社會趨勢。急功近利的營商環境讓人們不斷追求商業的熱點,熱點過了就尋找下一個熱點,從一個熱點跳到下一個熱點,這樣就不難理解眼前一陣風的眾籌、信託、私募、PPP、ICO,還有共享經濟等。

偷換概念

言歸正傳,筆者想談論的是這台辯論節目的主題「共享經濟」。目前,人們給出狹義共享經濟的定義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商業模式。說白了就是把自己暫時不用的東西,拿給別人用,目的不是為了做好人,而是索取一定的收入,是一種經濟行為。

而廣義共享經濟的定義是包含傳統社會鄰里之間或者朋友之間互借物品來達到自己目的的一種經濟行為。特別是廣義共享經濟範圍的定義,各派專家學者也給出了不同的意見,並無統一說法,總之,越講越宏觀,人們被搞得一頭霧水。其實說白了,還是那一句話,將暫時不用的東西,拿給別人用,目的是為了賺錢,學術的講法就是以獲得報酬為目的的經濟行為。

共享經濟的興起,主要是由於美國Uber 和Airbnb兩大共享經濟企業的迅速崛起,讓人們彷彿看到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企業家迅速將共享經濟模式移植到了,將共享經濟這個不新的商業模式重新包裝推出市場,一時好不熱鬧,相當一部分的投資者和企業家抓住了共享經濟這個熱點,推出了自己有關的服務和企業。

電視台論壇的嘉賓們完全明白共享經濟的定義,在討論中他們使用了共享腳踏車作為個案來剖析共享經濟模式。所有的嘉賓,也包括電台主持全然不顧共享腳踏車不符合他們之前給出的共享經濟的要求和定義,也就是說這些嘉賓們揣著明白裝糊塗,將共享經濟的概念在爭議中不知不覺的偷換了,使整場辯論失去了嚴謹性、邏輯性、合理性,辨論也就只剩下娛樂性。 缺乏嚴謹性,造成了對事情不求甚解,得過且過的後果,只要可以吸引眼球,可以將話題惹得火爆,嚴謹性已經不在考慮之中。

很多有識之士一再強調共享腳踏車不是共享經濟,是分時租賃。共享經濟的定義完全不適合共享腳踏車。但是自從共享腳踏車推出那一日起,共享腳踏車的老闆們,投資者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且變本加厲的宣傳共享腳踏車就是共享經濟,可怕的是一些學者引經論典,連篇累牘的發表一些文章和評論將共享腳踏車往共享經濟上靠,就連電視辯論節目也湊這個熱鬧,實在是不應該。

重要的是熱點

更有趣的是人們討論共享經濟的時候總是將兩隻眼睛放在Uber、Airbnb、WeWork等共享經濟企業上,其實很多企業都有共享經濟的性質,有的在互聯網時代之前就已經存在多時。 在西方國家,管理著1.9兆億美金資產的信用合作社,它們服務的客戶超過兩億人,而這兩億客戶恰恰正是信用合作社的股東,這些既是股東又是客戶的人利用信用社的平台,將自己多餘的資金讓給有資金需求的人使用並賺取利息。

150年前就成立的共享經濟平台在卻沒有共享腳踏車這麼好命,也不會得到大家的追捧。其根本原因在於信用合作社不是熱點,即使它的存在和發展對於社會金融服務機構有莫大的好處,依然得不到共享經濟這個美名。

-END-

長按識別,關注我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