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什麼國產手機越來越貴,消費者卻渴望「廉價」iPhone?

不知從何時開始,蘋果推出「廉價」產品的傳聞越來越多了。

據台灣電子時報網報道,蘋果在今年將推出三款新平板電腦,分別是廉價的9.7英寸版,10.5英寸iPad,最後還有一款12.9英寸的升級版iPad Pro。

也許在分析師看來,想要提振連年下滑的iPad銷量,除了12.9英寸的例行升級、10.5英寸的新品外,推出「廉價新品」勢在必行。

而與蘋果「被推出」廉價新品大相徑庭的是,當人們回顧2016年國產手機市場時,談論更多的則是國產手機正在向高端(高價)路線前進。

向高端進軍的國產手機

根據智研諮詢公布的2016年Q2數據顯示,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已經從2015年同期的1256.11元上漲到了2016年Q2的1714元。

國產手機的漲價潮並不只是「感覺上貴了」,而是真的貴了。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國產手機售價上漲呢?

供應鏈成本上升

對於絕大多數廠商來說,無論是像國產廠商直接從供應商購買新技術,還是蘋果、三星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國際大廠尋求新技術量產,都越不過供應鏈這道坎。

但行業內頂級供應商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隨著智能手機銷售火爆,供應鏈元器件缺貨的現象比比皆是,面對緊俏的市場,元器件漲價幅度令人咋舌。僅2016年下半年,內存條、屏幕等元件經歷多次漲價,漲幅超過兩成。

高端旗艦機創新變緩

隨著智能手機行業逐漸形成紅海,廠商為了不在競爭中落於下風,通常會增加產品的換代速度,實現一年兩次甚至多次產品迭代,每一次迭代多會搭載一些新技術。

然而,廠商出「牌(新技術)」速度太快,抓牌速度又跟不上,很快就會陷入無牌可出的窘境。

最後的結果,往往成為了一年兩更的安卓手機,等著兩年一更(兩年換一次番號)的蘋果更新。

由於近兩年蘋果、三星在內的頂級旗艦機的創新放緩,給了在後面追趕的一眾國產廠商追趕的時間。由於iPhone與國產智能手機之間逐步縮小的功能差距,也給國產手機「在價格上看齊iPhone」的機會。

「同質化」市場的破局需求

由於高端手機市場的創新疲軟,給了廠商「脫離成本定價,追求更高毛利」的溢價空間。

然而廠商從價格上「高端」起來之後,則要面臨來自國內市場「友商」之間的競爭、

隨著手機供應鏈的透明化,供應鏈所能提供給廠商的獨佔技術越來越少,這也變相迫使尋求「破局」之路的國產廠商,用賺來的錢投入到研發新技術中去。

於是2016年下半年,國內手機市場出現了一些「不一樣」的產品,例如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小米MIX、主打人工智慧的榮耀Magic等等。

新技術的投入,增強了國產手機廠商的競爭力,「高端」的市場定位,引發消費者對於「國貨崛起」的精神需求。長遠看,有利於國產手機行業的持續發展,所以漲價勢在必行。

蘋果是否需要「降價?

國內廠商崛起,難道蘋果就要靠「降價」來維持銷量嗎?

分析師眼中衰敗的蘋果

作為全世界最賺錢的手機公司,說iPhone引領者整個手機行業的前進方向並不為過。但近兩年來,由於iPhone6s、iPhone7兩代產品及iPad產品線都沒有得到明顯的技術突破。矽谷與華爾街統一口徑認為高價的蘋果產品已經無法與更為低價的同類產品競爭中取得優勢,急需通過降低售價來提振銷量,完成自救。

所以從塑料殼的iPhone 5C、為清庫存而生的iPhone SE、以及即將發布的「廉價版」iPad,蘋果的高價彷彿成了一種「政治錯誤」。

現實:均價「不降反升」的蘋果

然而以「Think different」為座右銘的蘋果,並沒有按照分析師套路出牌。

a

如今的蘋果產品價格已經逐步出現了分化:

一方面是入門級產品進行降價:MacBook Air、mini、iMac產品線在最近三年時間內降價至少200美元(約合人民幣1300元);iPhone產品線則399美元(正價iPhone為649美元起)推出5s殼、6s芯的清庫存版iPhone SE。

伴隨這些入門級產品降價的,是更新速度減緩、逐步面臨「邊緣化」:iPad Air2已經兩年半沒有得到更新,MacBook Air在2013年推出后僅在性能上小幅升級,iPhone SE貌似也沒有沿襲iPhone一年一更的傳統。

另一方面:蘋果大力推廣「Pro(Plus)」系列:2015年末推出iPad Pro、2016年末推出搭載TouchBar的MacBook Pro,以及全新的iPhone 7 Plus,都成為了蘋果的「頂樑柱」產品,同時帶來了更高的起售價。

在蘋果「兩極分化」的銷售策略中,最終蘋果用均價「不降反升」的市場證明了,雖然消費者嘴上說著希望蘋果推出「廉價」產品,但在購買決策時,身體上卻很誠實的買了更貴的「Pro」系列。

為什麼消費者嘴上說著希望蘋果推出「廉價」產品?

因為蘋果與消費者追求「性價比」的理念相背。

以手機業務為例,相比2016年安卓機1714元的均價,縱然有iPhone SE(399美元、3288元人民幣)「拖後腿」,但在iPhone 7 Plus漲價的拉動下,iPhone產品線均價再創新高,達到了4500元人民幣。

接近3倍於安卓機的均價,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由於iPhone的高售價死死頂住了消費級手機市場的天花板,才給下面的安卓廠商留下了充足的溢價空間。隨著安卓手機與iPhone的差距逐漸縮小,安卓機價格也在逐漸向iPhone 看齊。

對於安卓手機廠商來說,iPhone賣得越貴,自己也賺得更多;但從消費者角度出發,顯然他們更希望iPhone降價,而不是整個手機行業漲價。

為什麼消費者身體上卻很誠實的購買了更貴的「Pro」系列?

雖然蘋果產品向來是友商發布會上「花式吊打」的目標,但另一方面也肯定了蘋果產品在市場中作為「優秀產品」的標杆地位,比蘋果好才是真的好。

由於Windows、Android需要授權適配多種品牌型號的設備,功能體驗上良莠不齊。而蘋果產品則僅供自家產品使用。憑藉封閉穩定的應用生態,以及簡易友好的圖形操作界面,iCloud、Airdrop、Continuity等功能的陸續加入,讓一整套蘋果設備之間的聯動一脈相承。這可是納德拉執掌微軟后一直致力於Windows上實現、卻至今沒有實現的事情。

另外一方面,蘋果穩定的系統,讓使用者後期維護成本更低。雖然在「極客」眼中Android和Windows卡都是因為「不會用」,但「術業有專攻」,指望每個人都成為電腦和手機高手,這並不現實。

更何況被各家定義為「生產力工具」的產品售價都不便宜。在隔壁微軟Surface產品線中,從Surface、Surface Pro、Book、Studio售價由低到高的售價中,深刻表現出廠商對於「花多大錢、辦多大事」的理解。

古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畢竟將產品作為工具的人,與其說不差錢,倒不說更看重產品對於工作效率的提升完全有能力給使用者帶來更多的利潤。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