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屢創佳績 惠及民生——香港體育20年

新華社香港6月20日電題:屢創佳績惠及民生——香港體育20年

新華社記者劉寧

回歸祖國20年來,在香港特區政府、社會各界和內地的大力支持下,來自香港的運動員在賽場上爭金奪銀、屢創佳績,香港體育蓬勃發展惠及民生。

爭金奪銀

回歸前,香港體育在數十年裡一直由足球主導,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這一單一格局才被打破,非足球項目的運動員開始嶄露頭角,一步步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那時候,由於本地體育發展尚未職業化,香港運動員能夠踏上亞洲賽場或者亞運會的領獎台,哪怕只是獲得一枚銅牌,已經非常了不起。如果在世界賽場上獲得獎牌,那就是轟動全城的大事件。

圖為1996年7月29日,香港選手李麗珊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第26屆奧運會帆板女子米斯級比賽中。李麗珊奪得該項目冠軍,為香港隊奪得奧運參賽史上首枚金牌。

1997年,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為香港實現奧運金牌零突破的帆板名將李麗珊在世錦賽上奪冠——再次登上世界之巔,武術運動員吳小清世錦賽摘金,撞球「神奇小子」傅家俊榮膺雙料世界冠軍,腳踏車名將黃金寶全運會封王,香港體育開啟20年輝煌之旅。

20年來,香港運動員在腳踏車、乒乓球、羽毛球、擊劍等項目上一次次登上奧運會、亞運會、世錦賽等國際大賽的領獎台,湧現出黃金寶、李慧詩、高禮澤、李靜、帖雅娜、葉佩延等眾多優秀運動員。

圖為2006年12月3日,香港選手黃金寶在領獎台上。當日,黃金寶在第15屆亞運會腳踏車比賽中以3小時45分02秒的成績奪得男子公路個人賽冠軍。

從2000年悉尼到2016年裡約,香港代表團在連續五屆奧運會中共奪得1銀1銅。從1998年的曼谷到2014年的仁川,香港代表團在五屆亞運會中共奪得29金51銀70銅。

鼎力支持

香港運動員在國際賽場上爭金奪銀是教練和隊員們科學訓練、艱苦拼搏的結果,同時也離不開特區政府、社會各界,以及內地的大力支持。

20年來,為了更好地發展體育,特區政府曾多次改動主管體育的部門及機構的架構。1999年12月31日,特區政府推行市政服務改革,解散原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其基層體育發展工作及原來由兩個市政總署管理的體育設施改由新設立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而香港康體發展局則於2004年解散,由香港體育學院有限公司取代其培訓及發展香港精英運動員的工作。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過去十年,由香港體育學院支援的精英運動項目由13項增至17項,在體院接受訓練的運動員也由約650人增加至超過1200人。香港運動員在重大國際賽事屢創佳績,為香港的體育發展注入更多動力。特區政府2018年將向「精英運動員發展基金」注資10億港元,加強培育精英運動員的工作。

張建宗說:「體育可以強身健體,更可培養積極進取和團隊合作精神,凝聚社會各界,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特區政府發展體育不遺餘力,軟硬兼施,既栽培精英運動員和推動普及體育,也增建大型體育基建及社區設施,促進體育長足發展。」

圖為2016年8月16日, 在2016年裡約奧運會場地腳踏車女子爭先賽中,香港選手李慧詩最終獲第六名。新華社記者任正來攝

為鼓勵運動員在比賽中創佳績,香港設立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向六大運動會包括奧運會、殘奧會、亞運會、亞殘運、全運會和世界大運會中表現出色的運動員頒發獎金。獲得2016年裡約奧運會前16名的香港運動員個人和團體就分別獲得了18.8萬和26.3萬港元的獎金。

香港體育的蓬勃發展同時也離不開內地的支持,在香港體育優勢項目運動隊中,像腳踏車、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都能找到來自內地的教練員的身影。

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體育專員楊德強表示,自回歸以來,內地與香港的體育交流日益頻繁。香港與內地城市舉辦不同年齡層的體育交流營、交換運動員進行訓練和安排國家隊運動員到香港與市民會面等活動,讓香港人及運動員更了解內地的體育、文化和社會發展,從而加強兩地互動和溝通。

香港體育學院主席林大輝說:「香港體育學院近年一直與國家體育總局及多個單位通過運動科學、醫學、教練培訓及與運動員一起訓練及比賽,進行緊密交流,現有模式行之有效,有助提高雙方精英體育的水平。」

圖為2016年8月29日,里約奧運會內地奧運精英代表團部分成員到訪香港體育學院,與香港運動員及學生互動交流。游泳運動員傅園慧(右一)在留言板上簽名。新華社記者盧炳輝攝

20年來,香港體育學院在精英培訓層面上與內地有非常緊密的交流,除了與內地多所體育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加強合作外,多個體育項目如腳踏車、體操、擊劍、乒乓球、游泳、武術的運動員也經常與國家隊及不同省市的運動員交流。在2015-2016年度就有11支隊伍曾參與內地集訓,另有4個體育項目(腳踏車、擊劍、乒乓球和武術)的成年運動員隊伍,曾邀請所屬體育項目的內地運動員來港一同進行訓練。香港體育學院也自1999年起與北京體育大學為香港運動員開辦五年制的運動訓練教育學士學位兼讀課程。

惠及民生

20年來,香港運動員在特區政府、社會各界和內地的支持下,在國際賽場上屢創佳績,競技體育的長足發展同時帶動香港全民健身。

灣仔運動場上,何先生帶著上國小的兒子幾乎每周都來踢球。他說:「我們家就在旁邊的小區里,距離這裡很近。小孩子喜歡動,我如果不是很忙,周末就會找時間帶他來這裡踢球,也能認識一些朋友。」

儘管香港寸土寸金,但各式各樣的體育設施卻幾乎隨處可見。據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統計,目前香港有包括236個硬地足球場、79個草地球場、507個籃球場、613個羽毛球場、43個游泳池在內的各類體育運動設施。

圖為2010年,香港一國小舉辦校園運動會。 新華社記者盧炳輝攝

「雖然香港參與體育的人多,但仍處於工余、課餘活動的休閑式水平,質量和專業度有待提升。」香港奧委會主席霍震霆說,相對於香港的運動人口,運動場所的比例算是合理。

霍震霆表示,特區政府自2001年推行「社區體育會計劃」,與各體育總會建立夥伴關係,在社區層面推廣體育運動,並為青少年提供更多培訓機會,鼓勵市民養成經常運動的習慣。目前,每年為不同年齡人士舉辦4萬項社區康體活動,參加者超過200萬人次。

為推廣普及體育文化,特區政府在學校及社區舉辦不同類型的培育計劃及體育活動,鼓勵全民運動,包括學校體育推廣計劃、青苗體育培訓計劃、學生運動員資助先導計劃、全港運動會、工商機構運動會、先進運動會和普及健體運動。

由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香港體育節今年迎來第60屆。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周年的慶祝活動之一,今年的體育節在3月至6月舉行。60多個香港體育總會在全港各區協辦約80項多元化的體育活動,供不同年齡和性別的市民參加。

圖為2017年6月4日,香港體育節上,市民參加健身運動。新華社記者盧炳輝攝

體育節舉辦以來,活動規模不斷擴大,項目遍布全港各區,「全民運動」的理念也延續至今。活動的多樣性和包容性,使市民積极參与其中,感受對不同運動項目的體驗。

在硬體方面,香港特區政府未來五年將投入約200億港元,在全港18區增建、提升26個體育設施項目,便利市民多做運動。

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提高民眾體育參與熱情,也是香港特區政府一直堅持的理念。2008年奧運會舉世矚目,香港協辦馬術比賽項目,分享作為奧運城市的榮耀。東亞運動會於2009年在港圓滿舉行,讓香港再次走進全球聚光燈下。旺角大球場上,紅磡體育館里那些激動人心的體育場景永載史冊!

編輯:吳俊寬;簽發:徐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