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始於奴隸社會的殉葬漢代就廢除了,為何清朝還有貞妃殉葬?

根據考古發現,的殉葬制度最早始於殷商時期。商以後,周、春秋、戰國、秦朝也有殉葬惡俗。之所以出現如此殘忍的殉葬制度,據說是因為奴隸社會時期開始,奴隸主認為人死了以後,靈魂生活在另一個世界里,墓葬是墓主在另一個世界的居所,一切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禮制辦事。奴隸主貴族死後,都用奴隸為之殉葬,以供其死後奴役驅使。

到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慢慢不讓活人殉葬了。秦國用活人殉葬始於秦武公,秦國是在公元前三八四年廢除人殉制度的,《史記·秦本紀》說:「獻公元年,止從死。」但實際並非如此,秦始皇死後,為之殉葬者人數之多,為歷史所罕見 。為了擔心這些工匠泄漏墓中的機密,便將他們置於死地,估計秦始皇墓中為之殉葬者將以萬計。

到了漢代才正式確定不得用人殉葬,漢、唐兩朝皇陵的重要特點不是以人殉葬而是陪葬制度,即在皇陵附近讓皇親國戚和達官顯宦死後陪葬皇陵,此後就沒有再出現活人殉葬的情況。

但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竟然還恢復了這個殘忍陋習。因為有朱元璋的示範帶頭作用,在帝王葬制中幾乎消失的生殉制,在14世紀之後的,又死灰復燃,併流行了起來。又歷經四代帝王殉葬后,明英宗死前遺言憲宗從此廢除殉葬制度,不得殉葬。

到了清朝,滿族統治者還是有殉葬的傳統,但殉葬一般挑身份低下而又沒有生育的庶妃,比如同時給清太祖殉葬的庶妃德因澤,像多爾袞的母親大妃殉葬是爭奪皇權利益衝突造成的結果。最後一位殉葬的嬪妃是順治時的貞妃,據說還是自願殉葬。

順治在董鄂妃去世后的那年冬天染上了天花,沒過多久就不治身亡。順治遺詔中有這麼一句,「端敬皇后(董鄂妃)於皇太后恪盡孝道,輔佐朕躬,內政聿修。朕仰奉慈綸,追念賢淑,喪祭典禮,過從優厚,未能以禮止情,諸事窬潰不經,朕之罪一也」。

「未能以禮止情」,這句話雖然說得很委婉,但無疑是對董鄂妃間接的譴責。但以順治的個性,他應該不會在臨終前有如此對董鄂妃不利的話語,這是對他們愛情的否定。那遺詔是怎麼變成了罪己詔的呢?從順治死亡到公布遺詔中間有四個時辰,是不是有太后及諸王斟酌改定之情事?孝庄太后從一開始就對順治和董鄂妃的結合就不滿意,而順治的早死,很自然的歸結於董鄂妃的原因。孝庄太后在喪子之餘,其腦海里浮現的想必是對「紅顏禍水」的一腔怒火罷!

孝庄太后的憤怒使得另一個女人,貞妃董鄂氏(董鄂妃的堂妹),感到了來自內心的極大恐懼。為了澆滅孝庄太后的怒火,保全自己的家族,貞妃毅然決定犧牲自己為順治殉葬,以換取孝庄太后對董鄂妃家族的寬恕。

康熙繼位后,從殉的貞妃,被康熙追封為皇考貞妃,埋葬在孝陵東邊的妃嬪陵寢里。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詔禁止殉死的行為。從此以後,「從殉」便在的歷史上真正消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