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學習的內容

第一節 道醫養生概述

一、養生的概念

有人說養生就是養護生命,其實不夠準確。養生是一種文化,既然是文化,就已經形成了獨有的體系,而且是系統化的理論體系。所以祝守明老師在給養生文化定義的時候,寫道:養生,即是人類為了實現「無病延年」的目的,遵循天地蘊育自然之理,經過漫長的生活實踐累積,研究、整理,進而傳承下來的一套系統化的文化體系。

養生,是人們早起生活實踐中點滴累積的經驗,經過歷朝歷代養生家們經自身實踐,研究、整理出來的,可以說是一種散發著古樸光輝的、凝結祖先智慧的寶典。

中華養生文化體整體遵循道家大宇宙的全息思維,倡導在順應天道自然變化的基礎上,實現人類無病延年的目的,而從事養生事業,是一個極其神聖的職業。「生者,人之本」,因此就應該具備大宇宙道的母愛情懷,對人類生命個體給予最真摯的呵護。承望正從事或是將來從事養生行業的人們,能時刻以大宇宙道的母愛情懷警醒自己、鞭策自己,明白養生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並非是良好的技術,而應當是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

二、對於道的闡述

1老子《道德經》 中闡述的「道」

老子《道德經》共五千言。是最早、早完整的哲學巨著,不僅對的文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受世界所矚目。老子在《道德經》中多次論述「道」。《道德經》開篇即有「道可道非常道,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的論述。在第二十五章中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的形象描述。在老子認為道可參悟不可言說,但可明確的是,道早於天地而生,是象帝之先,它生育萬物,長久不息,是宇宙之本原,因不能準確冠詞於它,故勉強稱它為「道」。

2莊子所講的「道」

莊子在《大宗師》篇中論述:「道,有真實有驗證,無作為無形跡,可以心傳而不可口授,可以體悟而不可看見;自己為本,自己為根,在沒有天地之前,自古以來一直存在;造就了鬼神,造就了上帝,產生了天,產生了地;在太極之上而不以為高,在六合之下而不以為深,先天地存在而不以為久,比上古年長而不以為老。」

單一看這段話說得已經很透徹了,但東郭子還是問道於莊子,想進一步探知道的深奧玄妙。在《知北游》篇中,有一段著名的對話:東郭予請教莊子說:「你所謂的道,在哪裡呢?」莊子說:「無所不在。」東郭子說:「一定要說個地方才可以。」莊子:「在螻蟻中。」東郭子:「為什麼如此卑微呢?」莊子:「在雜草中。」東郭子:「為什麼要加卑微呢?」莊子:「在瓦塊中。」東郭子:「為什麼越說越過分呢?」莊子說:「在屎尿中。」

在莊子看來,道是萬物之祖,它存在於萬物之中,無所不在而又無時無刻地影響著宇宙生命休。它既是萬物生成的基質,同時又是宇宙萬物遵循的規律。

3現代學者論述的「道」

現代學者對於道的闡述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英國科學家李約聯主持撰著了多卷本《科學技術史》,其中第二卷探討科學思想的起源。他特別尊重於的「以道觀之,物無貴賤」的論述,他指出:「這正是科學家對萬物一視同仁的無偏愛態度。」作為科學研究者,看待萬物首先要排除人類中心主義的觀點,也不可摻和個人主觀的情緒及意願,而只能就萬物本身的狀態去作客的探討。

另有學者則認為:「道非有非無,非非有,非非無,大不見其外,小不見其內,視者無物,用者無體。」道介於有無之間,其形無所謂大無所謂小、看不見、摸不著,與「氣」最為相近。

4道醫體系所闡譯的「道」

同上,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講過:「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為天下母。」母有「生成」之意。「生成」是體,「延續」為用。生成是根,延續為本,生成、延續方可長久,才能令宇宙循環往複生生不息。

所以,道用現代人類語言來形容,即是「母愛」,母是生成,愛是延續,宇宙萬物有始有終,道無始無終。道是21世紀人類實現母愛的偉大終極關懷。

三、對「母愛」的理解

1母愛——生成、延續

上面我們提到道即是母愛,母愛要怎麼作以解釋呢?其實只要我們把思維放大,不拘泥於一點、一線、一面,如果能將萬事都看出三個以上的答案,都能以多維度來進行思考,那麼你已經超出了哲學的範疇,達到了「禪境」。

任何一個生命體,從生之時就要考慮如何延續。宇宙、自然之所以能夠永久地往複不息,靠的就是大宇宙道的母愛情懷。這種母愛情懷即是:天施地孕之道、天地生成之理,五行生剋制化之規律。道家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效法的除了我們能夠看得見、感知得到的規律外(春萌、夏長、秋儲、冬藏……),還應效法一種情操、一種胸懷,那就是「母愛」。

2母愛並非人格化的母愛

母愛並不是母親對子女的愛,人格化理解就狹隘了。母愛可視為五行生剋制化的宇宙大愛,是天施地蘊的博大胸懷。這種愛是渾然天成、悄無聲息、永恆不變的天道。它使得宇宙自然有晝夜之更替,尤似輪轉。有四季之變化,循環往複。這種愛是不受任何外界條件制約的,如:木生火,就無條件地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無一者懈怠。它們的生克制化關係是純粹的、質樸的,這種愛建立在無私無欲基礎之上。黃帝《陰符經》中云:「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至靜之道即自然之道,律歷所不能契中「契」是符合、吻合的意思。是說自然之道的深奧精微,即使是聖人也只能接近自然之道,而不能窮盡自然之道。人能接近真理,卻不能窮盡真理。大宇宙的母愛情懷雖與人性自私貪慾悖謬,但正因如此,我們才要以母愛情懷警示自己,在對待生命個體之時,生命將大於一切。

自古聖人絕學、帝王將相都以大道情懷明志。曹操曾寫下:「吞吐天地之志,包藏宇宙之心」的名句。張載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更是以天施地蘊之心、道德之理法、易學之高深、和諧世界為倡導.抒發了自己的胸襟與情懷,時刻被後人銘記。我們認為,「為天地立心」的心即為天施地蘊;「為生民立命」的命即為道與德;「為往聖繼絕學」的絕學即為「易」;「為萬世開太平」中的太平即是和諧共進。

3道的母愛情懷對於現時代的深刻意義

「道」是母愛,母是生成,愛是延續。它來自於宇宙天理的相生,水生木,無水木必死。火生於木,無木火必熄。母愛情懷是來自於自然的,順應於自然,它是宇宙大律。人們要效仿道的自然規律,不摻雜任何人為因素。現時代將道以「母愛」來釋義,重在呼籲人性能夠回歸道的本真。作為一名醫者,在對侍生命個體時,要抱有基本的職業操守,不斷培養自已具備高尚的醫德風範。行醫即是行德,醫德即是人品的彰顯。以母愛的情懷對人類生命個體的真摯呵護,尊重生命個體的行為,既是彰顯人類文明的進步,又體現人類個體的心性修為。劉伯溫曾言:「表彰於外之優劣,方看個人之修為。」祖先們常講「良心」、講「德行」。今天,當人際關係步入21世紀,我們應重新審視老子《道德經》中提出的:「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鄰國相望」應是領地互不侵犯,「雞犬之聲相聞」,則是多種文化的互通有無,而「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則是要我們熱愛生我養我的國家和生我養我的故土,我門應秉持母愛情懷,勤勤懇懇地把自已的祖國建成一座美麗的大花園。

4孫思邈的母愛情懷

孫思邈祖師在他的著作《大醫精誠》中寫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孫思邈祖師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生命無以倫比的寶貴」,人的一生經由父精母血十月懷胎而成,就是最珍貴的一個生靈,任何物質都是為生命個體服務,任何物質也都因生命的存在方能體現其價值,即所謂「人所貴者,蓋貴為生」。我們應當學會尊重生命,尊重自己的,同樣也尊重他人的,尊重人類的,也要尊重自然的。

孫思邈還對良醫的診病方法作了總結:「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膽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氣質;「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邊落足一樣時時小心謹慎;「智圓」是指遇事圓活機變,不得拘泥,須有制敵機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貪名、不奪利,心中自在,坦蕩天地。

5母愛情懷是一種信仰

很多學者提出,在物質豐盈的今天,人類信仰出現危機。人們沒有了道德底線,一切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之上,人們被外在的東西擾亂了純真、素樸的人性本質,為了爭取權利、名義,為了能被別人「高看」,我們把一切的希望都寄託於「財富的累積」,人們相信錢可以滿足一切的虛榮。但越是這樣,人會越覺得空虛、恐慌、茫然、無助,即便是最終得到了財富,也不會體味出真正的幸幅。我們都知道物質與精神是相依存,提倡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但是卻在自我調控之中出現極端。孤陰不生,獨陽不育,陰陽不平衡,人即會出現病態。

人的一生,能夠有一個明確的信仰為其不懈奮鬥而努力,是快樂的。而這種快樂跨越了世俗的評判標準。信仰是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帶著自己的信仰從事每一件事情,將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而有意義。當你為了全人類的事業而用心的時候,每一個人的健康都形同你的健康,每一個人的幸福都是你的幸福,你還會擔心沒有幸福感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