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今日熱點】如何打造江淮生態大走廊

熱情 專業 理性

長江產經 產經智庫 原創之庫

編 者 按

圖片丨江淮生態大走廊

江淮生態大走廊位於南水北調東線長江與淮河流域之間,以京杭運河為主幹線,包括揚州、泰州、淮安、宿遷、徐州5市。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有著明確的近期和遠期目標:到2020年,南水北調東線區域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基本形成空間利用集聚高效、生態環境良好、產業結構優化、區域互聯互通的生態經濟走廊;到2030年,沿線區域社會經濟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格局全面形成,成為南水北調工程生態環境治理的樣本區。

「在南水北調沿線高起點規劃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以此為主軸構築起江淮大地的安全屏障。」是江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和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的明確要求。2017年開始,江蘇省以生態保護倒逼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致力於讓5市找到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確保「清水北送」長期穩定。本周,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教授組織群內專家、學者們,針對「如何打造江淮生態大走廊」這一主題展開討論。我們精選了大家發言中的主要觀點發佈於這一期推文中,如果你有什麼有趣的觀點或是希望對文中作者的觀點進行補充、評價,都可以在下方給我們留言。

觀點

1撤併關停運河沿線重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企業

2建設徐州鎮江高鐵,順勢推動揚子江城市群南北融合;以鐵路運輸取代運河水路運輸功能,減輕水運污染。

3)圍繞運河沿線,設置限制開發區,禁止增量化工等污染行業進入。

4全面落實河長制,把沿線生態保護落實到人。

5建立合理生態補償機制,讓做出犧牲的人安居樂業。

陶向南(南京大學):建議江淮生態大走廊發展人才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其中人才生態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江淮生態大走廊的發展狀態與過江大橋和高鐵密度提升成正比,打通交通瓶頸,政府打好基礎,江淮人民自己會按經濟規律發展起來。

東(安徽工業大學):高鐵推動發展可以事半功倍。

陸慧琦(溧陽市政府):經濟發展要有良好的政商生態環境,同時也需要良好的民生環境來留下人才,交通等基礎設施還在其次

改革進入深水區,要的不僅僅是「大手筆」,還需要以法治為核心的「精治理」,讓政府的邊界更清晰,群眾的明天更可以預期。

陳偉賢(南京醫科大學一附院):江淮地區人才輩出,但留守者文化和江南差距比較大,人才流失嚴重,這是今後發展的一個瓶頸。

司增綽(江蘇師範大學):江淮生態大走廊是揚子江城市群的北翼與腹地,需要一條高速鐵路貫穿幾個城市,以解決人流客流問題。周小虎(南京理工大學):應當實破江蘇限制,將安徽、江西納入一併考慮,重點是區域協同發展:江西生態條件優越,經濟發展滯后;安徽在有些產業上已經配套基礎,如汽車等都可以考慮和江蘇聯動。

孫映祥(南京機場):

1)總體思路。以生態為中心,培育生態農業、林業、水產業向深加工延伸;發展文化旅遊、生態旅遊等休閑文化產業;打造運河黃金水道,以水上走廊帶動生態走廊,與江蘇的蘇南和沿海地區形成了分工發展格局。

2)產業結構調整。提升以生態為基礎的農業、林業和水產業的檔次;打造運河黃金水道主軸線,帶動生態走廊,發展旅遊、文化、輕工、軟體、現代物流等產業。

3)建議。江淮生態走廊建設重點是運河水上走廊和全區生態走廊。產業重點:生態農業、林業、水產及其深加工、文化、旅遊、現代服務業、水運為中心的物流業。

高鐵、信息都會有的,運河水道獨此一家。

劉曉昶(華泰證券):江淮地區單靠傳統的運河黃金水道已經不夠了,建議江淮生態大走廊的南北方向建高鐵及高速公路,建設江蘇縱向大交通。建議江蘇至少要形成「豐」字形高鐵快速大交通,有條件可以打造「田」字形或疊加「米」字形,形成高鐵交通網。

打造江淮生態大走廊需要釐清如下問題:

1)戰略定位。省級?區域?跟什麼戰略對接?

2)戰略層級。是整體戰略還是生態戰略?

3)產業規劃。如何與基礎設施建設契合?如何定義適宜的生態產業?傳統產業如何獲得新生?

4)政府職能。政府會給予多大的政策等方面支持?非政府組織怎樣參與?跟以往的新農村建設怎樣協調?

5)區域優勢。區域內江、湖資源,平原水網,運河共生,水是否作為一個核心資源?

劉瑞翔(南京審計大學):打造江淮生態走廊實際上是一個跨地區規劃的概念,需要建立各地區之間的聯動機制

劉志彪(長江產經智庫):

1)江淮生態大走廊是南接長江經濟帶開發、北連京津冀一體化兩大國家戰略的重要交匯帶,還關係到江蘇中北部崛起。在此打造生態大走廊,需要構建綠色安全屏障,這必然進一步倒逼發展方式的轉型和產業升級

2)與水資源管理友好的清潔產業選擇、與環境保護相適宜的生活設施建設,就是打造江淮生態大走廊的兩個主要任務。

3)江蘇省要借江淮生態大走廊的建設,加快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具體化:

①要儘快將江淮生態大走廊上升為國家戰略

②要儘快專門立法實施最嚴格的水源地生態功能保護;在水源地劃出生態保護紅線和產業准入負面清單,防止水源地工業污染,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③要加強對有利於生態建設的重大項目的支持和投入,如貫通南北的高鐵建設;

④要設立有利於水資源安全的跨省溝通協調機制,協調沿線城市共同治水護水;

⑤建議國家建立國家南水北調生態補償資金

趙正宇(南京市園林局):應該從產業鏈布局、空間形態以及生態影響等方面研究所態走廊問題。

劃定三到四個區域:①生態保護區,嚴格禁止一切污染企業和污染單位;②生態友好區,發展生態型和生態友好型產業;③生態發展區,禁止嚴重污染企業。

崔衛東(藍鯨諮詢):江淮生態經濟區首先要兩治四減,治水污染、治土壤污染、減化工、減工業廢棄物、減農藥、減化肥。

江淮生態經濟區重點發展旅遊、有機農產品及綠色食品、新能源、環保及農產廢棄物綜合利用、特色農產工業原料等產業,成為長三角重要旅遊目的地和「菜籃子」基地。

1)在建設生態走廊的過程中,推動當地產業集聚、綠色化發展,同時省里要拿出資金和項目支持當地發展;

2將當地部分人口外移,即使當地實力弱,但人口減少同樣可以富民。

高春亮(南京財經大學):

生態大走廊不是禁止開發,是發展生態產業-人口轉移-城鄉建設的體系,如果不發展產業,生態沒有意義,也不符合綠水清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生態產業包括生態農業、生態旅遊、高標準的高科技產業以及健康衛生服務業,同時轄區內人口應當向周邊城鎮轉移

黃志軍(江蘇省農行):當務之急是先通高鐵,然後發展生態農業和休閑旅遊業。

彭本紅(南京信息工程大學):1加強治污,比如鹽化工、化工廠、造紙廠等;(2產業升級,不能再承接低端產業轉移。

1界定好生態產業的含義、標準和範圍,然後建立負面清單。生態農業只是生態產業中一個部分,不能成為生態產業的主體,而應作為生態產業環境中一個重要部分。

2)發揮勞動力稟賦和生態稟賦優勢,引導生態友好、附加值較高製造業和服務業向該地區轉移。

從江蘇創新型經濟發展來看,該地區應定位於生態環境資源和知識資源密集型地區,成為江蘇的「中心生態園」和「知識孵化地」。為此,進一步加強貫穿蘇北、江淮大走廊和南京的基礎設施建設,充分降低交通成本,使得生態友好型產業留在該地區,大規模製造業向北部轉移。

1)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使現有產業升級轉型具有生態性,也使廣大的江淮地區更具現代生態文明性。

2)生態性與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並不是矛盾對立的,而是現代產業具有生態文明性。

3)青山綠水既是金山銀山,金山銀山也要青山綠水,二者是在生態文明基礎上的新發展階段,是對工業文明的發展。

4)實現青山綠水生態文明也需要治理,而不就是簡單的自然狀態。

賴紅波(上海理工大學):

1)挖掘和傳承。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是在一直以來的縣域經濟規劃和長三角規劃的深入和深化,居間切入,最終形成整體發展規劃。這個過程中既要汲取共性的部分,又要有自身的特色,形成「考察、挖掘和規劃傳承」系統部署。

2)承上啟下。江淮生態大走廊概念既要承接國家或區域「大戰略」,又要對接「小戰略」,兼具「視野」和「活力」。

3)中觀視角。江淮生態大走廊產業規劃要發揮「中觀」視角特色,「區域(宏觀)—產業—企業(微觀)」既要區別,也要融合。

樊繼勝(弘策諮詢):

江淮生態大走廊覆蓋大半個蘇北,因此其內涵與蘇北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重合的。蘇北近年發展所有改觀,但淺層面的多,深層面的少;「隨」著的多,爆發性的少,尤其是缺乏整體格局和重大題材。建議由省里進行規劃,和國務院要政策、和大型央企合作解決資源投入問題,尤其是與大型央企可做深度合作。

生態作為一種資源,從中長期來看有巨大價值空間。但怎麼開發?怎麼對價為經濟價值乃至社會價值?有一點就是,肯定不能用抑制所在區域的利益的方式進行。

文字整理:閆東升

劉志彪:產業間、產業內、公司內、產品內和產業鏈 ——產業研究的視角和方法

劉志彪、查婷俊:「飛地經濟」:發展運行的機制、困境與對策

我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