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這是一篇讓你不在糾結槍與矛的文章,帶你看透「槍」的前世今生

在小編之前的文章里,我曾經簡單對槍和矛的歷史淵源及差別做過簡短的描述。後來有讀者在回復中又提到了這個問題。今天小編帶大家理一理,槍和矛的歷史淵源,並且探討一下為何槍後來又稱為熱兵器的代名詞。

在先秦時期,槍矛類兵器種類可謂繁多。

差不多在商代,矛的形制就已經確定了,一個金屬的頭子,尖頭有兩刃,下面有個一體的套管,套在杆子上。先秦時期的矛有兩種,一種是夷矛,長度是二十四尺,一種是酋矛,長度二十尺左右,摺合成今天大約是四米八和四米。因為周代的尺比秦漢的尺要短,所以二十尺的矛在秦漢的計量單位下只有十八尺,所以矛也稱丈八矛。

上圖:周代青銅矛頭

矛是當時戰車上的主要武器,主流的駟馬戰車有三個人,一人駕車,一人持矛,一人射箭。除了車兵之外,步兵也裝備矛。

除了矛以外,還有很多槍矛類的兵器,比如殳、鈹、鎩,也包括槍,這幾種兵器各有不同。

殳,尖頭,但是無刃,有八條棱,而且有配重,可以刺擊和鈍擊,長十二尺,大約相當於今天的兩米四。因為殳的頭很重,所以杆子也都是用積竹木柲工藝製成的,堅固耐用。殳一般作為先鋒戰車的武器。

上圖:戰國時代的銅殳頭

鈹和鎩則比較特殊,這兩個都起源於短兵器劍。簡單說,這倆就是裝了長杆子的短劍。和矛不同,矛是頭外套杆子固定的,而鈹和鎩則是頭尾部插入杆子固定的。鎩,可以說是鈹的一種,特指有鐔的鈹。

上圖:鈹頭

上圖:漢代鎩頭

而這一時代的槍,則完全不是作戰用的兵器,而是老百姓用來防身的工具。將木棍子或者竹棍子一頭削尖,就是秦漢時期所謂的槍。

上圖:日本的竹槍,差不多就是秦漢時期「槍」的形象

到了漢代,戰車被徹底淘汰了。於是諸如殳、鈹、鎩等等與車戰相關的武器也跟著退出歷史舞台。因為多功能卜字戟的出現,矛在步兵中的地位一度尷尬。但是因為騎兵的普及和鉤鑲盾的出現,讓矛這種兵器得以保留。

漢代的矛,刃開始變得很長,杆子也更加堅固,除了保留以前的刺擊功能之外,力氣大的話也可以進行劈砍和切割。另外刃長還有個好處,就是在刺入盾牌間縫隙的時候,敵人不能拽著利刃奪矛,也不至於砍斷矛桿。

上圖:漢代槊頭,總長通常在一米左右

這種新出現的矛,漢代人給它另外起了一個名字叫「槊」。東漢字典《說文解字》對槊的解釋簡單明了,「槊,矛也」。或許傳統的短頭矛已經退出軍隊,所以在東漢人看來槊就是矛,矛就是槊。

歷經魏晉南北朝,到了隋唐時期,因為甲胄技術的發展和馬鐙的出現,持槊的重騎兵和射箭的輕騎兵互相組合,足以在戰場上橫行霸道。而且這時候的矟頭已經沒有漢朝那麼變態長,回歸到傳統的矛頭長度。

這一時期,人們也稱槊為矟,在唐代文獻中,往往將矛、槊(矟)分開稱呼,也就是說,矛和矟的概念產生了差別。

有人說,矛是步兵的,矟是騎兵的。其實這也是不對的,《新唐書》就有「騎數十,曳長矛」的記載,《舊唐書》也有「持矛躍馬」、以及「步卒據原,攢槊外向」的記載,可見矛也用於騎兵,矟(槊)也用於步兵。

其實矛和矟(槊)的差別依然是很小的,一般而言,有矟毦(也就是紅纓之類的飾物)的,稱之為矟,沒有的就是矛。

上圖:敦煌壁畫《張議潮統軍出巡圖》三名手持矟的騎兵

然而這種分類顯然是不科學的,多了個紅纓就是另一種武器,頗有些扯淡。其實這個時候,只是在唐代法律《唐律疏議》和一些歷史記載中依然沿襲著矟(槊)和矛的習慣稱呼和分類,對於唐朝軍方來說,這一類武器並無差別,統稱為槍。

據《唐六典》記載,唐朝軍隊制式槍矛類兵器只有四種,一曰漆槍,二曰木槍,三曰白乾槍,四曰朴頭槍。漆槍是騎兵用的,木槍是步兵用的,白乾槍是皇帝侍衛羽林郎用的,朴頭槍是皇帝扈從金吾衛專用。

後世都沿襲了唐朝的做法,所有槍矛類兵器基本上一律以槍作為統稱。比如說宋代,只是在儀仗隊中依舊沿用矟這個古稱以顯得文雅,實戰軍隊中已經沒有矟的說法。到了明代,矟、矛這些概念就完全成為歷史,一律統稱為槍了

上圖:北宋《大駕鹵簿圖書》局部。圖中儀仗騎兵手持的長柄武器被標註為矟。

那麼槍為什麼又稱為熱兵器的稱呼呢?這得從宋朝說起。

宋朝開始出現早期的管狀發射火器。這種原始火器的威力有限,基本上只能依靠聲音嚇唬敵人的馬,如果殺傷敵人,就得點燃引線後端著杆子抵著敵人,用噴出的高溫火焰和鐵渣去灼燒敵人,很像是以火為槍頭的槍,所以稱之為火槍。

後來,這種「火槍」被發射子彈的早期火銃(我們今天稱之為火門槍)給取代。到了明朝,大型的火銃取代了原先的石砲也就是投石機,故而大型的火銃被稱之為炮。而一些后裝長柄的單兵火銃因為可以在管子里插入刺刀當長槍使用,故而依然被稱之為火槍,比如神機槍、快槍等。但是大部分輕型管狀火器還是稱之為火銃,比如三眼銃,鳥銃。

不過,後來和滿清作戰的明軍很多都使用這些火槍。明朝的這些火槍給滿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上滿清入關后以滿語作為國語,漢化程度有限,故而不分就裡,將所有的單兵發射火器都統稱為「槍」。這才導致漢字「槍」出現了歧義。

上圖:乾隆皇帝的玩具「連中槍」。按照明朝標準,這是一桿鳥銃

但是日本直到今天將「熱兵器槍」、「冷兵器槍」區分開來,槍專指冷兵器,而「熱兵器槍」依然稱之為銃。

註:本文為微信公眾號中華冷兵器原創稿件,作者冬郎,任何自媒體或公眾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冷兵器內容,鎖定微信公眾號:中華冷兵器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