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鑒定師陳明秋講堂:康熙朝瓷質筆筒的「年代判斷」

主講專家/陳明秋

香港福羲國際拍賣行在線首席專家顧問,「全英華人收藏家協會」瓷器專家顧問,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聯拍在線)特聘專家,業內著名的藝術品經紀人。歷任央視《藝術品投資》、《尋寶》、《鑒寶》,北京衛視《天下收藏》等欄目鑒定專家,《出土瓷器全集》執行主編。

清康熙 青花人物紋筆筒

康熙朝瓷器的燒制,以筆筒最有特點。筆筒不僅是康熙朝文房用瓷中的重要一項,而且代表了當時制瓷工藝的最高水平,充分反映出康熙帝對漢文化的推崇。本文以故宮藏品為例,試圖對康熙朝所制筆筒加以簡要分期斷代。

康熙時期是陶瓷史上非常有特色的時期,它不僅是承前啟後的重要階段,同時在許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讚歎的成就。其中以文房用瓷的燒制最為出色,除筆、墨、紙之外,其它瓷質文房用具在當時景德鎮御窯場內均有燒制。其種類之豐富,製作之華美,造型之奇巧,釉色之秀雅,均可稱冠於世。

清康熙 五彩《虎溪三嘯圖》筆筒

康熙時期文房用瓷的燒制,曾得到康熙皇帝的高度重視,他除先後選派臧應選、郎廷極去景德鎮署理窯務,督造御用器物的燒制外,還特別刻意求精地讓窯工們燒制各類瓷質文房用具。在這批文房用瓷中,筆筒不僅燒造量大,而且造型、紋飾相當美艷,藝術表現也具有多樣性。其裝飾紋樣有花鳥、人物、山水景緻、田園風光、詩詞歌賦等,非常深刻地反映了其特定時代的特色。

由於康熙一朝時間較長,歷史跨度又大,所以其筆筒風格變化也很大。

清康熙 五彩山水人物紋筆筒(圖一)

2五彩筆筒

五彩是釉上彩繪的一種工藝,「五」是言其色彩豐富。五彩自明代宣德時出現,至嘉靖、萬曆朝以其濃艷而名噪一時。康熙五彩以其淡雅的色調、精湛的繪畫,一掃嘉靖、萬曆五彩只重色彩而不細究形貌的粗率畫風,在陶瓷史上獨領風騷。在清宮舊藏康熙五彩筆筒中,以白地五彩為主,紋飾多為山水人物(圖一)、花鳥蟲魚。

清康熙 灑藍地五彩人物紋筆筒

3灑藍釉筆筒

灑藍釉是因在藍色釉面上,均勻布滿藍色和白色斑點而得名。因其猶如藍天上飄灑的白色雪花,又稱「雪花藍」。此品種雖然最早出現在宣德時期,但品種較少,似曇花一現,宣德之後基本絕跡。康熙時期延續並發展了此種工藝技法,製作更加成熟。以灑藍釉做裝飾的筆筒,在故宮藏品中一般是在釉面上,以金彩描繪圖案或書寫文字,雖然傳世至今金彩大多已脫落,但仍不乏精品之作。

清康熙 豆青釉青花開光人物紋筆筒

4青釉筆筒

青釉雖然燒造歷史悠久,但直至清代康熙時期,釉色的燒制才達到隨心所欲的程度,不僅呈色蔥翠鮮亮,而且還有冬青、粉青、豆青之別。康熙時期的青釉筆筒,一般釉面呈色淡雅,以仿宋龍泉窯豆青釉居多,釉面多刻劃纏枝花卉。

5紅彩描金筆筒

紅彩描金是康熙時期新創燒的一個新品種,由於呈色較淡又稱作「淡描紅彩」。其釉色能以多種色階描繪出層次鮮明的畫面,並以金彩烘托其華貴。在故宮藏品中,紅彩描金筆筒數量較少,值得一提的是紅彩描金牡丹蝴蝶圖筆筒

清康熙 青花漁家樂詩句圖筆筒 (圖四)

7青花筆筒

青花自元代以來一直是景德鎮最大宗的品種。由於青料質量不同,青花呈色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各個時期青花瓷器所表現的特徵,主要取決於青料的呈色能力。康熙時期的青花瓷器,以雲南產的珠明料為主,由於氧化鑽的含量可達8-9%,因此青花不僅發色純正、青翠亮麗,是歷代青花中的標準色調,而且在圖案繪製時採用分水法,使青花圖案能夠「墨分五色」,將物體陰陽反側之景表現出來。康熙時期以青花繪製的筆筒數量相當大,裝飾題材也十分豐富,主要為山林高士圖(圖四)、漁家樂圖或書寫詩文辭賦。

清康熙 青花釉里紅王質觀弈圖筆筒 (圖五)

8釉里紅筆筒

釉里紅是指以銅紅釉料,在胎上繪畫紋飾,罩上透明釉在1300℃以上的高溫下燒成后,在釉下呈現紅色花紋的瓷器,它是銅在高溫還原氣氛中作用的結果。釉里紅雖然最早出現在元代,但元代釉里紅器色調一般比較暗淡,沒有濃淡相間的色階區別,繪畫紋飾也比較簡單,常常是先在胎上刻畫紋飾后,在其上塗抹一片紅釉,這種作法與嚴格意義上的釉里紅器還存在一些差距。康熙一朝是釉里紅極大發展的時期,此時不僅銅紅髮色鮮艷、純正,而且紋飾細膩,層次鮮明,此外還湧現出青花釉里紅(圖五)、釉里紅加彩等許多新品種。故宮所藏釉里紅筆筒,除人物、花鳥圖外主要是一些題寫辭賦,或書寫百壽字之器。

9 琺花釉筆筒

琺花是指以硝酸鉀為助溶劑的陶胎彩器,分兩次燒成。先在陶胎上以凸起的瀝粉,勾勒出雙線花紋圖案后燒製成器,然後在花紋間填以釉彩,再以低溫烘燒。其釉色主要有孔雀藍、孔雀綠、茄皮紫、黃等幾種色調。琺花的主要產地在山西一帶。明清時期景德鎮御窯場開始燒制瓷胎琺花器,釉色稱為「琺花釉」,有琺翠、琺黃、琺藍、琺紫、琺青等多種,色調較之陶胎琺花更加精美,藝術表現力更強。康熙時期瓷胎琺花器燒製得相當成功,以茄皮紫釉、孔雀綠釉為代表。故宮藏一件琺花釉筆筒,通體施茄皮紫釉,其上以孔雀綠釉斑點作裝飾,釉下刻畫垂柳、山石、蜻蜓圖。

清康熙 霽紅釉筆筒

10紅釉筆筒

由於銅紅的呈色極不穩定,在燒制中對窯室的氣氛又十分敏感,稍有變異便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時一窯甚至幾窯才能燒出一件通體鮮紅的產品,所以要得到比較純正的紅釉器十分不易。高溫銅紅釉的燒制工藝雖然早在元代就已出現,但明代宣德以後逐漸失傳,終明一代再沒有得到恢復。清代康熙朝恢復了失傳200多年的高溫銅紅釉生產,此時紅釉瓷器名品迭出,最為著名的紅釉瓷器有郎窯紅、豇豆紅和霽紅。故宮收藏紅釉筆筒以霽紅釉為主(圖六),霽紅別名「祭紅」,是傳統紅釉器中的著名品種,其釉色特點是紅不刺目,釉不流淌。霽紅盛燒於永樂、宣德時期。康熙霽紅釉筆筒呈色一般較為淺淡,色調均勻,胎體緻密。

二 康熙朝筆筒的分期斷代

1 以紀年款筆筒為斷代標準器

在故宮收藏的康熙筆筒中,不少帶有干支紀年款,年代最早的一件是丙寅年(康熙十一年,1672年),青花書《滕王閣序》;年代最晚的一件是丙申年(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灑藍釉描金書《赤壁賦》。其餘幾件帶干支款的器物分別為:

癸丑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青花山水圖筆筒;

甲子年(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青花人物詩句圖筆筒;

丁卯年(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青花書《滕王閣序》筆筒;

己巳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青花書《后赤壁賦》筆筒(「文章山斗」款);

壬申年(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青花書《滕王閣序》筆筒(「文章山斗」款);

乙亥冬月(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青花漁家樂圖筆筒(「芝蘭室制」款);

丁丑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青花書《前赤壁賦》筆筒(「成化年制」款);

己丑年(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黑釉描金詩句文字筆筒。

通過以上這些藏品的年代排列,我們可以看出在康熙一朝六十多年的時間中,筆筒的燒制幾乎貫穿始終,而且燒造量非常大。雖然目前發現燒制時間最早的筆筒,有確切紀年考的器物,年限僅為康熙十一年,但這應該是康熙時期官窯燒制的最早器物。史料記載,康熙初年,由於江西景德鎮處於南明抗清鬥爭的拉鋸戰地帶,戰亂一直延續不斷,景德鎮的制瓷業一度衰落不堪,直到康熙十年,景德鎮御窯場才有奉旨燒制祭器【1】的記載。所以說康熙官窯器物的出現應該是在康熙十年以後,在此之前均是官搭民燒的器物,其燒制的品種非常有限。康熙十三年,由於吳三桂戰亂,剛剛復興的景德鎮制瓷業再度受到破壞,直到康熙十九年朝廷派工部虞衡司郎中臧應選督理景德鎮制瓷業,景德鎮御窯場才進入了它的黃金時期,康熙筆筒的大量燒制,應該從這個時期開始。

以上所舉這幾件康熙時期帶干支紀年款的筆筒,為我們提供了相對準確的年代。因此,以這些筆筒的胎質、釉色、造型以及裝飾,作為這個時期筆筒燒制的標準器,是一種可行的鑒定方法。

清康熙 五彩花鳥詩句紋筆筒

2 以檔案記載及傳世器為標準器

從宮中檔案記載中得知,康熙十九年至康熙二十七年(1680-1688年),即臧應選督理景德鎮陶務時(世稱臧窯),曾奉旨督燒了各種色釉的器物,這一時期代表了此時景德鎮御窯場瓷器燒制的最高水平。由此可以推斷以下各種單色釉,如天藍、灑藍、豆青、孔雀綠、白釉等釉面裝飾的筆筒,一般大量出現在這個時期。

康熙二十七年至康熙四十四年(1688-1705年)則是彩瓷的大發展時期,無論是濃艷青翠、墨分五色的青花,還是色彩絢麗、繪畫精細的五彩,以及線條纖細、呈色鮮艷的釉里紅,淡雅宜人、雍容華貴的鬥彩,都取得了最佳藝術效果。所以在康熙筆筒上,以青花、五彩、鬥彩、釉里紅作裝飾的器物,應以此時為盛。

康熙四十四年至康熙五十一年(1705-1712年),當江西巡撫郎廷極主持景德鎮窯事時(世稱郎窯),景德鎮御窯場燒出了著名的「郎窯紅」、「霽紅」、「豇豆紅」等紅釉器,使高溫銅紅釉再現輝煌。因此紅釉筆筒應該是這個時期的產物。此外,一些仿宣德青花、仿成化鬥彩紋飾的筆筒,出現的時期也大致在這個時候,它們共同代表了康熙晚期瓷器製作的水平。

3以考古學上類型學的方法作分期斷代

採取考古學上類型學的方法,對某一個時期色調、胎質、造型以及裝飾風格相同的器物進行排列組合,做出較為準確的分期斷代,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方法。筆者試圖以此方法,再次對康熙筆筒作出分期判斷。

(1)按青花色調變化分期

在康熙筆筒中以青花瓷器數量最多,通過不同時期青花色調的變化,也可以作出判斷。康熙青花筆筒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早期青花——一般指康熙二十年以前的器物。這個時期青花筆筒的色調較灰暗,明顯帶有明末清初的痕迹。如釉面肥潤,釉呈青白色,青花色調迷混不清等。康熙十年以後,筆筒上的青花才逐漸出現青翠艷麗的色調。

中期青花——一般指康熙二十年至四十五年之間的器物。此時青花筆筒因為大量使用上等的珠明料,所以青花呈色青翠亮麗。又由於在繪畫技法上借鑒了畫「分水」、「皴染」等技法,突破了傳統的「平塗」技法,所以畫面層次鮮明,達到了「墨分五色」的效果。這個時期青花雖然品種繁多,有藍釉青花、哥釉青花、黃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釉里紅和漿胎青花等,但筆筒上主要以白釉青花為主。

晚期青花——一般指康熙四十年以後的器物。此時青花色調由濃艷青翠,逐漸向淺淡灰暗過渡。由於青料及燒造的原因,青花有暈散現象。一些仿永樂、宣德時期繪畫風格的青花筆筒多出現在這個時期。

清康熙 青花《聖主得賢頌》筆筒

(2)按胎釉特徵分期

康熙筆筒的胎釉,從總體特徵上看可用一個「硬」字概括。不僅胎質堅緻、胎釉結合緊密,而且胎體份量較重,均為其它各朝所不具。按其胎釉特徵不同,同樣可以分成早、中、晚三個不同時期。

早期筆筒的胎體較厚重,製作工藝與順治時期大致相同。特別是其釉面肥厚,白中閃青,呈現一種青白色。器物口沿處或露胎無釉,或施醬黃釉,還有的口面開有小溝槽[y。底足也偶有「跳刀痕」、「粘砂」和「火石紅」等現象。

中晚期筆筒的胎體與前期相比雖略顯輕薄,但拿在手中也有沉重感。胎質更加潔白細膩,釉色潔白呈粉白色。

(3)按裝飾風格分期

康熙時期筆筒上的紋飾內容非常豐富。有山水人物、寫意畫鳥、以及各種圖案畫、戲劇人物(俗稱「刀馬人」)等。其裝飾風格也可依早、中、晚風格變化,分為三期。

早期筆筒的紋飾,與順治時期風格大體相同,多採用平塗手法。以怪獸、怪石圖案居多,多見紋飾與題字相配的畫面。

中期筆筒紋飾風格呈現多樣化,畫風明顯受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特別是在一些以耕織圖、戲劇人物圖,或文學著作中的人物為瓷繪題材的畫面上,人物繪畫得相當生動。以一件青花筆筒為例,器身即描繪了一幅「虎溪相送」圖[2]。畫面上山石縱橫雲霧繚繞,幾位高士閑走其間談古論今。此筆筒由於採用珠明料繪製,不僅人物形象鮮活,而且山石景色濃淡相間,甚至在一筆之中,也能分出不同的筆韻,很象一幅畫在紙絹上的水墨畫。康熙二十年以後,筆筒上又流行書寫詩詞辭賦。早在唐宋之時,瓷器上即以文字作裝飾,並成為一種習尚。但這些文字僅限於在圖案的一角,點綴以簡短題句或書干支紀年款。至清代康熙中期,瓷器上書寫長篇詩詞歌賦的文字裝飾非常盛行,特別是在青花、藍釉或釉里紅筆筒上,常能看到清秀規整的館閣體小楷,或如行雲流水般的草書。例如一件灑藍釉筆筒(圖八),通體以草書臨懷素帖。字體流暢,如行雲流水,有一氣呵成之勢,深得懷素草書風格。

清康熙 灑藍「釉懷素帖」筆筒(圖8)

在筆筒上整篇抄寫的辭賦還有《聖主得賢臣頌》、《蘭亭序》、《赤壁賦》、《醉翁亭記》、《出師表》、《滕王閣序》、《岳陽樓記》、《四景讀書樂》(圖九)、《西湖十景》、《歸去來辭》等文章。康熙二十五年以後,在青花筆筒上以整幅文字作裝飾之風更為盛行,據不完全統計從康熙二十五年到康熙三十年,不僅是筆筒,在許多青花器物上,也均有詩文出現,文字在此時成為一種紋飾裝飾主體。民國時人邵蟄民即稱:「青花繪山水人物筆筒及辭賦筆筒,以康熙一代為最多。畫片有通景,有開光書寫為赤壁賦、歸去來辭、得賢臣頌。」[1]在這些書詩詞歌賦的筆筒上,以書寫《聖主得賢臣頌》的文章數量最多。

清康熙 青花「四景讀書樂」筆筒(圖9)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