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物聯網,為實施智能製造提供有力支撐

江南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院長劉飛教授

劉飛,男,1965年出生,浙江大學博士,現為江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擔任江南大學自動化研究所所長、通信與控制工程學院院長、物聯網工程學院院長、輕工過程先進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從事先進控制理論及應用、工業系統監控與診斷、過程工業智能裝備與控制系統的研究與開發,是「工業感知與先進控制」江蘇高等學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

編者按:

隨著「全面感知」、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到來,物聯網作為超越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深度融合的全新體系,成為第三次信息產業浪潮、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支撐,更被視作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據預測未來幾年內,物聯網設備連接數量將會達數百億,一個全新的「萬物互聯」新世界即將到來。本期記者特別專訪了江南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院長劉飛教授,與他一起暢談智能製造背景下物聯網產業的未來發展。

自動化博覽:您如何看待物聯網技術在的應用情況?物聯網產業若想在未來取得更進一步的發展,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劉飛:物聯網概念緣起不是在,但物聯網技術應用的最大推動力無疑是。政府自2009年批准無錫建設國家感測網創新示範區,2010年將「物聯網的研發應用」明確列入要大力培育的戰略新興產業,「物聯網」或稱「感測網」逐漸進入公眾視野,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主要研究領域,也成為未來信息產業的發展方向,可以預見將對人類社會產生深遠影響。目前物聯網的應用在獲得政府、科研院所、企業的廣泛關注和參與,圍繞物聯網的政策探討、技術開發、學術研究、應用示範及推廣等都極其廣泛,事實上推動了信息技術及互聯網普及和蓬勃發展。但一般認為尚未形成真正大規模的物聯網產業,究其原因,物聯網被用作承載眾多技術的「筐」,或與現有產業重疊,或被現有產業覆蓋,模糊了其核心內涵,外延豐富以及浮躁的繁榮反而弱化了產業內生的創新動力。

物聯網未來的發展應該回歸初心,專註信息世界與物理世界的融合,在器件、系統、服務各個層面提供無縫的協同和連接,構建融感知、智能、傳輸、控制於一體的信息物理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 CPS),應該在有機融合架構下重新審視感測器及儀錶、通信與網路、信息處理、人工智慧、自動控制等技術,形成新的技術體系,而不是現有技術簡單組合。通俗地講,現有技術簡單組合只是實現了物聯網的表象,只有當嶄新的CPS體系結構大大簡化、構建成本大大降低,才是物聯網產業真正繁榮之時;當然,眾多的應用實踐為孕育CPS重大科學進步和原理性突破提供了可能,物聯網產業發展應能走在世界前列。

自動化博覽:您認為未來的物聯網技術將在哪些領域有所突破?

劉飛:在現有技術體系下,由互聯網、移動網路、大數據和雲服務、低成本感測器等核心技術的支撐,物聯網在已經步入迅速發展的階段。從狹義的角度看物聯網,一些人關注的重點是「網」,主要是網路技術、協議、標準等,這方面國內無論是研究還是應用基本處於前列,特別在無線通信技術方面,開始改變Zigbee、Wi-Fi等短距離通信的瓶頸;例如,近期基於蜂窩的窄帶物聯網(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就是物聯網領域一個新興的技術,其支持低功耗設備在廣域網的蜂窩數據連接,覆蓋廣、功耗低、有海量連接能力、模塊成本較低,該技術的產品化目前還在進行中,但國內運營商已經在開始推動,這可能在一些垂直應用行業帶來新突破。

從廣義角度看物聯網,關注重點應是「物聯」,即通過信息與物理的融合實現物體的智能,進而物—物互連,雖然在智能處理、集成應用方面有所發展,但在各類微感測器和執行器、低功耗處理與傳輸等方面還有更廣闊的空間;在信息與物理的融合結構(多尺度多層面)和融合理論方面尚待突破。

從物聯網技術應用的角度,在公共領域服務、城市管理、交通、環保、醫療、安防等民生領域的應用創新將不斷取得成效;但稍加分析可以看到,很多應用或是政府支持引導,或是互聯網廠商和移動運營商推動,有些應用屬於錦上添花;其實面廣量大的工業企業特別是製造業本身有競爭力提升的需求,需要雪中送炭。一直以來從氣動、電動儀錶、DDC控制、DCS及現場匯流排,到MES/ERP/CIMS等系統,檢測、控制、管理的技術和標準不斷為企業發展服務,未來面向工業領域的物聯網技術突破值得期待,比如,學術界已提出了工業認知網路、流程工業知識自動化;最近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發布了工業物聯網參考架構V1.8版本。

自動化博覽:在您看來推動物聯網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是?

劉飛:從國家層面推動物聯網產業發展,簡而言之就是大力促進信息技術向社會生活和生產的方方面面滲透,因此物聯網產業發展就不是網路或信息技術問題,而是應用驅動問題。其實物聯網概念的提出和推動,無論是面向社會管理和民生服務領域,還是面向工業、農業、電力等國民經濟領域,都體現出應用驅動、示範引領的特點。

現在隨著雲計算、大數據、工業4.0、智能製造、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也許有人認為物聯網產業將被替代;其實不然,物聯網關注的是多學科多技術的本質融合和集成應用,上述各類新技術的發展恰恰為物聯網產業發展提供支撐和條件。應該說人類藉助物聯網,以更加精準、智能和定製的方式生產和生活、工作和享受;人類拓展時空限制,嚮往更美好的生活,甚至讓工作變成生活的需要,正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

自動化博覽:如今大家都在談論智能製造,您認為物聯網將在這場製造業變革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劉飛:堅持倡導的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融合」,實際上為現階段製造業變革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物聯網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記得幾年前國家工業部門談起物聯網有一種說法,就是物聯網更加重視物與物之間的信息,感測器採集信息後送給感測網,經互聯網再由計算機對這些信息進行科學計算,發出指令,通過互聯網和感測網,再反饋到實際檢測的物理單元中,然後去控制和調整生產線。這就是說物聯網本身包含了智能製造的一些要素,如對物理單元、機器或生產線的實時感知、智能計算、動態反饋及調整等;因此物聯網可以為實施智能製造提供有力支撐。

此前國家、江蘇省及無錫市等諸多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中,都重點提出推進智能工業、智能物流、智能電網等應用示範工程,也是說明物聯網在製造業變革中的重要作用。理想的未來一個製造工廠本身應該按照一個CPS來設計和運行;而目前對已有製造企業的改造和升級,可通過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位造技術結合來實施,例如德國工業4.0側重離散工業領域,對於流程工業領域則有智能優化製造的需要,這其中物聯網的思維、架構和技術都將發揮作用。

自動化博覽: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對自動化技術/產品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劉飛:自動化科學和技術發展伊始,即以作為對象的「物」為出發點,維納劃時代的著作《控制論——關於在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通訊的科學》,就是研究機器、動物等「物體」中控制和通訊的一般規律的科學,其思想和方法已廣泛滲透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各領域。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被提出,其功能目標與自動化有相似之處,由自動化技術再看物聯網,其「物—物」相聯的本質也更加清晰;並且,自動化技術所包含的系統、決策、優化、反饋等思想,也為物聯網下的各類技術集成和應用提供了方法論和工具。事實上,自動化學科所包含的控制理論與工程、檢測技術及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導航制導等方向內容,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物聯網感知、傳輸、智能、控制等要素。

當然,自動化不等於物聯網,但物聯網的廣泛應用,藉助廉價及泛在的感知、通信及計算,一方面將開拓自動化技術的新領域,引發新應用;在物聯網背景下自動化技術應能回歸本源,與人或機器深度融合,與被控對象共同構成CPS,比如,人與物依存的可穿戴設備,基於知識自動化的生產等。另一方面也將帶動自動化產品的新發展,如檢測和執行單元的數字化、微型化、分散化、智能化等,未來自動化技術/產品將是一個充滿機會的領域。

自動化博覽:未來物聯網技術將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您如何看物聯網產業的未來發展?

劉飛:物聯網的核心概念是融合,是具有計算、通信、控制、協作和自治等功能的統一體,其技術要點是物理進程與計算進程相互嵌入,在器件、系統、服務、全異網路乃至控制系統等各個層面提供無縫的協同和連接。從理論研究方面看,相關論著發文量自2009年後開始逐步增長,到2013年以後增長明顯;未來的發展趨勢,希望逐步形成面向物聯網(或CPS)的新突破,比如,信息空間與物理空間的融合滲透於所有尺度和層面,信息空間中的計算、通信、控制,如何對傳統物理空間中的物進行定義並特性分析;需要新的模型化工具將具有時空屬性的物理空間,與離散的無時空屬性的信息空間進行關聯;物聯網(或CPS)運行過程中的動態自治和重組機理,人—物和物—物互動模式,以及各層面的反饋機制需要探討;傳輸、控制與網路的耦合架構,是依賴於網路的控制機制設計,還是傳輸和網路需要控制?從技術層面看未來的發展,一些難題或問題也將逐步解決,諸如,物聯網本質上是併發的,時間同步問題引起對硬體和軟體、操作系統和編程語言的關係的重新考慮;網路環境下完備的功能測試不具可能性,由此引出CPS的可預測性問題;信息空間中信息本身和傳輸處理的安全可信問題也不可迴避。

物聯網產業經歷最初的躁動期到平緩期,最近兩年增速明顯,主要原因一是物聯網本身特有的融合性、滲透性和擴展性決定其對其它產業和技術的帶動作用,物聯網成為其它產業創新的觸發器和其它產業升級的倍增器,由此受到政府、企業和社會的重視;二是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為物聯網提供支撐,諸如集成電路、MEMS、移動通信、雲計算、大數據、新材料等;三是經過前幾年物聯網應用的摸索,企業更加務實,開始尋找到產業落腳點和盈利點;四是物聯網人才積累和培養正發揮作用,高校院所及企業研發人員在不斷的應用實踐中思考研究、學習提高,同時一批掌握新科技的畢業生逐步進入產業,以江南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為例,每年就有700多大學部生和近300研究所畢業,物聯網產業具備持續發展的條件,未來前景廣闊。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7年3月刊

轉載請註明出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