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理論手札】張翼《怪異而雄奇的視覺與心靈盛宴》(一)

——魯迅《野草》意象建構的現代性解讀

散文詩的創作衝動往往源發於深重的感受和排解不開的精神矛盾,以表現苦悶、憂鬱的心理影像為特色,藝術、隱秘地展示現代人內心的焦慮和痛苦,讓讀者感受到創作主體內心苦悶和希望並存的焦灼狀態。法國詩人波德萊爾在散文詩集《巴黎的憂鬱》里始終糾葛著「愁」和「願」的情思,藝術地呈現出現代人靈魂的焦慮和痛苦。詩人蘭波在絕望和苦悶中創作了散文詩集《地獄一季》和《靈光集》,暗示了個人最為隱秘的情感糾葛和人生歷程的深刻體味,筆觸深入於極度精神危機中的個人內心,展示一個人如何奮力地在自身的地獄中掙扎以及現代人如何從受「地獄」觀念制約的舊世界中努力解脫出來。屠格涅夫的散文詩集《散文詩》讓人看到作家晚年幽微複雜的心靈圖案,是內在自我惶惑狀態的真實再現。這些散文詩集描摹出的內心軌跡既是個人的精神拼搏道路,又是西方社會擺脫歷史重壓、建立新的信仰和道德價值觀而進行鬥爭的時代精神史的藝術縮寫。

新文化運動中處於時代遽變的知識分子,即使是最激進的全盤西化的倡導者也仍無法擺脫內心的文化焦慮,在西方理念和東方情結的矛盾衝突中徘徊、掙扎。尤其五四退潮后,許多人找不到前進的道路,開始懷疑自身的價值,承受著時代巨變轉身後的不適應而普遍感到精神的苦悶、寂寞,當時的情形如魯迅所言:「那時覺醒起來的智識青年的心情,是大抵熱烈,然而悲涼的。即使尋到一點光明,『徑一周三』,卻更分明的看見了周圍的無涯際的黑暗。」周作人在《語絲》創刊時也表達了相似的感受:「我們只覺得現在的的生活太是枯燥,思想界太是沉悶」。瞿秋白在評述當時新文學發展狀況時,曾這樣描述:「好個荒涼的沙漠,無邊無際的!一片黃沉沉黯淡的顏色——不要鮮麗,不要響亮,不要呼吸,不要生活。」啟蒙者承受著比民眾更多的心理壓力和苦悶,這種糾纏於內心的時代與個人難以言說的苦悶、困惑要如何自由且藝術地發泄、傳達?

隨著外來散文詩在文壇的譯介和推廣,許多作家陸續開始了散文詩的創作。散文詩作為一種擅於表現情感與理性交織的心靈思辨的文體,很適合內心困難時期的藝術表達,當時不少文人把它作為呈現自我內心的便當手段,其中以魯迅的創作水平最高。《野草》幾乎融合了作者當時所有苦悶與悲歡的自省,內心矛盾與追求的困惑。對黑暗現實的強烈批判,對奴性弱點的痛切針貶,對未來希望的疑惑,對「無物之陣」的思索,對生與死的拷問,紛紛化作散文詩里獨特、奇崛、怪誕的審美意象,展現詩人在審視、批判自我與社會時難以言傳的苦悶、仿徨和靈魂肉搏的深層心靈圖景。魯迅主觀心象的錯綜複雜,內心世界的矛盾、焦慮甚至混亂,使《野草》的主題含蓄、深刻、多義甚至幽晦,讓人驚嘆作者對現代生活催生的人性有著多麼深刻的認識,對錯綜複雜的自我意識和民族意識有著如此獨特的藝術建構。《野草》藝術而原始地記錄下魯迅19241226年間難以言傳、直說的心靈哲學史,表達朦朧的難以捉摸的情緒或潛意識裡隱秘的內在感受,其文本追求思緒、情感的意象化和情境化,將智性的思考與複雜的人生體驗及情感蘊含在意象中暗示出來,通過意象的選擇、提煉,以及意象之間的組合將內心的思索、反省、痛苦、糾結得以含蓄、隱秘、自由的藝術釋放和書寫。因此,《野草》內涵豐富性與多義性的同時給解讀帶來難度,但也伴隨著更多閱讀的樂趣。法國詩人馬拉美認為直接指出對象無異是把詩的樂趣四去其三,「必須去暗示」,「詩寫出來就是叫人一點一點地去猜想,這就是暗示,即夢幻……一點一點地把對象暗示出來,用心表現一種心靈狀態」。

意象由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構成,是主體情思和客體物象的統合,是心與物的互相投射。意象有很強的涵容性,具有古人所說的「縮龍成寸,尺水興波」的功能,清代葉燮認為:「妙在含蓄無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間,其旨歸在可解不可解之會;言在此而意在彼,冺端倪而里形象,絕議論而窮思維,引人於冥漠恍惚之境,所以為至也。」意象之於詩歌的重要性是公認的,創造的靈感、對生命的敏感和經驗往往都凝聚在意象中,意象正是這樣一種把熱情與冷靜、主觀世界與客觀現實融為一體的藝術要素,它的可變性與多義性給想象更多的空間,適合情感、經驗的不可言說性與哲理境界的玄妙性,成為詩歌生命的重要體征。魯迅散文詩的意象新穎豐富,這些主觀意識鮮明的意象創造,蘊含著他豐厚的情感、深沉的人生體驗和博大精深的心靈,是經過哲學沉思過濾而形成的充滿人生哲理意味的具體形象,達到了葉芝所言的感情和理性的結合,使原來普通的事物「煥發出難以言述的智慧的閃光」,增強藝術的表現力和審美感染力。意象是主體想象邏輯求得自身心意的具象表達,是對客體物象的超越,有著主觀的創造性、內涵的豐富性與不確定性。意象作為現代詩語的核心構件,飽含作者的審美向度與追求,對意象的選擇、鍛造、熔鑄,顯示出詩人的藝術感受力和概括力。客觀物象是意象中的基本來源,選擇或創造什麼樣的意象,主體對意象是何種心態,或意象引發主體什麼樣的情感,因其異同可以透視詩人特有的文化心理和審美傾向,辨識意象的種類與藝術有助於對作者和作品的深度解讀,同時,以意象代替生活中的物象、事象,增強作品的詩性功能,誘導讀者由表層意義進入深層意義,引發對各自人生境遇的豐富想象,滿足審美體驗。下文試從物象或心象轉化為意象方式的處理上對《野草》意象的建構作分析、解讀,以探尋其所蘊含的審美個性和民族性,文本的時代性與文體特性。

【作者簡介】

張翼 女,1975年生,福建福州人,福建警察學院基礎部副教授,文學博士,研究方向:現當代文學、公安寫作。

散文詩人

(微信平台編委會)

關注我們吧

戳下面的原文閱讀,更有料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