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變局:我們已進入『收縮型社會』,該如何應對?

目前到底有多少人?「人口坑」的發現,與經濟增長突然放緩有什麼關係?我們已進入「收縮型社會」,如何應對?

這些問題或許能在前不久(5月22日)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主辦的「人口形勢與經濟發展」討論會上找到答案。

1

目前到底有多少人?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研究員易富賢表示,人口數據是國家治理的基礎,整個社會、經濟、政治、國防、外交、文化、教育、城市規劃等各種政策,都是依照準確的人口數據;如果人口數據出了問題,整個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動搖了,整個規劃都沒有了意義,整個社會都會出問題的。

那麼,目前到底有多少人呢?根據易富賢的計算,2016年實際人口應該是12.86億,比國家公布的人口少九千多萬。

1990年之前統計公布的數據,跟人口普查等客觀數據,基本上還是比較吻合的。數據差別是在1990年之後,1990年之後出生數據開始出現水分了。

1990年的人口普查總人口是113368萬,國家統計局公布2016年人口是138271萬;1991年到2016年這26年時間,死亡22528萬人。死亡人數還有一些漏報,因為家屬為了利益不報,因此實際死亡人口應該是高於22528萬人的;但誤差還不會太大,這裡姑且採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這個死亡人數。出生人口,公布的數據有30-50%的水分,考慮到這部分水分,1991年到2016年只出生了37764萬人口(這已經考慮到了一些漏報的)。

2016年的人口等於1990年的人口加上1991-2016年這段時間的增加人口;增加人口等於出生的人口,減去死亡的人口。2016年人口=1990年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113368萬+37764萬-22528萬=128605萬=12.86億。

2

人口增速放緩,「人口坑」的發現

經濟增長為什麼突然放緩?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從人口的角度來分析認為,當前經濟下行的因素與人口增長放緩和人口流動受阻是有關係的。

周天勇表示,與韓國相比,8%以前的高增長速度短了10-15年。如果我們要是正常的增長的話,不應該這麼快就掉下來,到底是什麼原因?可能和人口坑有關。

圖1是不實行計劃生育的自然生育人口增長線,圖2是強制性計劃生育人口增長線。1-45歲左右的人少了2.17億,中間20多到40多歲的人少了一個多億,1-20多歲的人少了一個多億,出現了一個「人口坑」。

易富賢也提到,實行了三十多年一胎政策,經濟模式、社會制度、城市規劃都是圍繞著獨生子女政策進行的,不但形成了文化慣性,而且形成了經濟慣性,即便停止計劃生育,這種慣性是很難改變的。

易富賢假設立即停止計劃生育,按生育率中位數(從2016年的1.10上升到1.30,然後降至2025年的1.20后維持固定)預測,人口在2050年不到11億,2100年只有4.8億。人口的減少,也意味著實力的減弱,「我們無論如何要鼓勵生育了」。

3

人口變化下的收縮型社會

北京師範大學系統科學學院教授李紅剛提出,由於人口的變化,我們進入一個「收縮型社會」。

我強調「收縮型社會」這個概念,不是簡單的經濟衰退,而是包括經濟、社會各方面的總體發展趨勢,強調由於人口結構和總量的變化所導致的整個社會經濟處於收縮狀態,其中人口變化是主導因素。

李紅剛把這種收縮狀態區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總量層面的,一個是結構層面的。從總量層面看,人口早在1980年代中葉就進入了相對意義的下降,但絕對意義的下降還需要若干年。從大多數專家意見看,人口總量的絕對減少應該是2030年前的事情了。

從結構層面看,我們的社會收縮在絕對意義上其實已經在進行中。關於年齡分佈結構,比較全面的定量計量方法是「人口金字塔」。從上圖可以看出的人口年齡結構已經進入收縮型結構。

如果我們關注勞動力人口(這裡指15-59歲人口),從2012年就開始絕對減少:2012減少345萬,2013年減少244萬,2014年減少371萬,2015年減少487萬,2016減少349萬,5年已經累計減少1796萬,接近佔世界人口第61位的智利總人口。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蘇劍教授更是預計,2022年以後勞動力人口減少呈加速態勢,每年超過1000多萬。

李紅剛表示,鄉村在收縮是區域分佈結構性收縮很好的一個例子。早在2012年,馮驥才先生就說過:「()每一天消失80至100個村落」。現在廣大村莊,即使沒有完全消失的,也處在人口減少的凋零中。其次,一些大區域性的社會收縮也很明顯,比如近來大家關注的東北現象。比如易富賢提到,東北在1980年生育率已經低於更替水平了,比全國早11年,東北的中位年齡最老,經濟也是最先衰退。

李紅剛還指出,關於人口衰減引致的社會收縮,不僅是的問題,其實也是當今的一個世界性問題。最明顯的例子是日本,從總量上看,日本2006年開始人口絕對減少,但是其勞動人口減少始於1990年。

我們現在經常說日本經濟「失去的25年」,什麼是最根本原因呢?我認為很重要的就是人口減少驅使其進入了收縮型社會。這就是日本的「新常態」,25年前就進入了這個「新常態」。以後就不要再說什麼日本「失去XX年」,因為它根本就不可能再回來,除非其人口趨勢大逆轉。

4

人口與經濟危機的關係

人口在不斷的萎縮,事實上人口的結構也在不斷老化,人口是經濟的主體,人口結構影響經濟活力。按照年齡大小排列,位於中點的那個人的年齡是中位年齡,年輕人越多,創新活力越強,因此中位年齡反映了經濟的活力。

易富賢分析稱,我們的中位1980年只有22歲,美國是30歲。2015年,美國38歲,我們是39歲,超過了美國。到2030年,中位年齡是46歲,美國只有40歲,印度只有31歲。2050年,是56歲,美國只有42歲,印度只有37歲。我們怎麼跟他們去比?的中位年齡快速增加,我們的經濟活力持續下降,我們的經濟下行,這是一個長期的趨勢。

易富賢以日本為例,日本經濟危機的核心是人口危機,因為日本以前的勞動力也是比較充足的,中位年齡比較年輕的,但是日本1992年出現經濟危機。我們的人口結構事實上已經相當於日本92年的水平了。一般是20-64歲勞動力開始負增長之前的四年左右,經濟開始出現危機。20-64歲勞動力達到頂峰的時間,日本是1997年,是2016年。綜合來說,我們目前正處於日本1992年的結構,我們的經濟下行將會是一個長期的趨勢。

周天勇也提出了一個與「中位年齡數人口」類似的概念——「經濟主力人口」,即20年前人口的增長率決定20年後經濟的增長率:

20多歲到40多歲的人口,創新創業、買房、結婚生子,經濟的主力人口,這部分人20年前是增長的,20年後經濟肯定是增長的,這部分人如果20年前是下降的,20年後經濟肯定是下降的。也就是說,當人口進入工作時,國民經濟就擴大了有收入和支付能力的勞動力供給和消費需求。

李紅剛則表示,一個封閉的收縮型社會的經濟增長率是跟人口增長率更高度相關的。以日本的數據為例,人口增長率降下來以後,人均GDP就沒有太大的增長。而且實際上人均GDP增長率高的時候正是人口增長率高的時候,而人口絕對減少的年代人均GDP增長率也低,有些年甚至是負值。

5

如何應對收縮型社會?

李紅剛指出,無論我們採用什麼樣的人口政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未來人口出生率低於更替水平、全國人口絕對數量下降都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我們希望延緩收縮、弱化收縮,但社會收縮依然是時代的大趨勢。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收縮型社會?李紅剛建議,需要我們從習慣於擴張型的社會到去適應收縮型的社會:

1)對於個人和家庭來說,我們首先對於未來生存和發展的預期可能需要大的調整。比如,過去30年,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強勁的擴張期,國家和個人收入增長都非常快,以致大家可能對未來經濟收入增長過於樂觀。現在很多人去加槓桿買房子,我估算了一下目前房價隱含對未來收入的增長率預期是非常之高的。但是,面對我們面前日益顯現的收縮型社會,這個樂觀的收入預期未必能實現。

2)對於企業和機構來說,面對收縮型社會,推行擴張戰略就必須謹慎。對大多數企業和機構,恐怕就不能像過去那樣快速鋪攤子。有些企業,特別是基本消費品企業,比如啤酒、速食麵企業,面對需求持續性下降,現在已經感受到收縮型社會的寒意。又如高校,現在很多大學都在搶人才,搶學生,希望有大發展。但人口基數在減少,總量盤子萎縮的時候,你想擴張就很難了。現在大家常說錢不是問題,沒人是問題。慢慢地,人和錢都會是問題。

3)對於各級政府來說,更要考慮收縮型社會的公共政策問題。隨著我們進入收縮型社會,我們政府收入增長會明顯慢下來,而我們的社會養老支出會快速增加。這就要求我們有一個新的財政稅收政策。特別地,我們要削減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行政費用和投資支出。這本質上是要求我們在收縮型社會要縮減政府:既要縮減政府規模,也要縮減政府行為。我們需要非常清醒,一個收縮型社會再也支撐不起一個擴張型政府!

總體而言,我們遇上了亘古未有的新變局,我們需要面對收縮型社會。轉向不易,但不得不就此邁開步伐。

轉自:華爾街見聞(ID:wallstreetcn);作者:位宇祥

文琳編輯

免責聲明:轉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若文章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聯繫刪除。

今日導讀:陝西發改研究

1、 悅讀 |《將改革進行到底》第九集《黨的自我革新》

2、 新變局:我們已進入『收縮型社會』,該如何應對?

3、 PPP收費公路六成夭折資本、銀行、政府都經歷了什麼?

4、灃東VS滻灞,誰才是大西安下一個「新中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