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民國年間各地的植樹活動

△民國年間的植樹節照片。

辛亥革命后,在孫中山倡議下,北洋政府以每年的清明節為植樹節,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北伐勝利后,南京國民政府將孫中山逝世紀念日3月12日作為植樹節,每當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植樹活動。

上 海

據《上海園林志》記載:

「民國5五年4月5日清明節,上海縣知事沈寶昌及當地官紳齊集老城廂小西門外王家闕路普益習藝所以南的一塊空地上,舉行了首次植樹節典禮,會後由沈寶昌代表滬海道道尹周晉鑣手植一株,其餘百餘株則由農工栽植。民國六年,上海縣知事公署仍在王家闕路舉行植樹節典禮,滬海道尹王賡廷則在北新涇新建成的道立苗圃舉行儀式。從民國7年到民國15年,除民國14、16兩年因軍閥戰爭未舉行植樹節儀式外,縣知事公署每年均在道立、縣立苗圃進行植樹節活動。在此期間,參加植樹節活動的人數雖有所增加,但基本上只有官紳及部分學校師生參加的官方儀式。」

1917年初,江蘇省長公署以本省氣候溫暖為由,規定在驚蟄植樹。民國10年,上海縣又恢復在清明節舉行植樹節典禮。上海建市后,特別市政府決定春分為植樹節,並於每年3月21日舉行植樹儀式。後來國民政府以孫中山逝世紀念日作為全國植樹節,上海植樹節的日期這才固定下來。

1928年3月12日,上海特別市政府舉行首屆植樹節典禮,市長張定璠、社會團體代表及學校師生共2000餘人參加了活動。當時《申報》還特別刊發了一份「植樹特刊」,登載了一首專門為植樹節譜寫的歌曲,歌詞大意是:

「樹木少,地方枯燥,風雨不順不調,糟!

我們這大上海,煙包煤裹,生趣蕭條。

改造!大家來改造!

人行道,空地學校,栽種許多樹苗,好!

將來的大上海,千樹萬樹,葉茂花嬌,真好!

風景真正好!」

江 蘇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以後,在首都南京舉行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首都綠化委員會主任委員一職由宋美齡擔任。經過考察,宋美齡選定法國梧桐作為南京的主要綠化樹,南京市政府奉命從上海租界引進數千株法桐樹,種植於陵園大道、中山北路、中山東路、長江路、江蘇路等街道,當時每株樹苗高約3米,栽種距離為6.6米,每個樹坑也統一規劃為長寬各三尺、深四尺。此外,還在南京各主要街道種植了幾千株楓樹、柏樹、黑松和梧桐,南京成為當時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

1930年3月12日,國民政府在東郊中山陵首次舉行了「國父逝世紀念植樹儀式」,此後每年都要舉行。

不只南京,當時江蘇省其他地方也都舉行類似的植樹活動,據1948年的泰縣檔案記錄,泰縣縣政府規定植樹地點應儘可能集中於一處,以便今年不能植完,明年再植;植樹時,如果沒有合適的公地,可商借私人或公共團體的荒山荒地舉行;植樹節應於3月12日舉行,但大量植樹時間不必拘泥在3月12日。

四 川

1919年,四川省政府頒布了《四川省域植樹節植樹辦法》,當時的植樹節是清明節,這一天,各級官員都會在政府首長帶領下參加植樹活動。植樹典禮十分隆重,據檔案記載,省政府規定的植樹儀式步驟如下:行植樹禮—執事者各執其事—請省長及各官蒞植樹場—省長就位—各官就位—請奏軍樂—樂止—請各官執苗—入穴—攜鋤—壅土—攝影—奏樂—樂止—植樹禮成—省長退—各官退。

南京政府成立后,四川省依然十分重視一年一度的植樹節,1940年還專門頒布了《總理逝世第十五周年紀念植樹式宣傳大綱》,詳細列舉了適宜蜀中栽種的樹種:

「四川之重要樹種,如瓔珞柏、刺杉、汕杉、雲杉、冷杉、紅豆杉、馬尾松、榧樹、銀杏、棕櫚、竹類、香樟、楠木、槐樹、洋槐、皂莢、樺木、白楊、柳類、楓楊、胡桃、板栗、青杠、泡桐、梧桐、漆樹、油桐、油茶、女貞、花椒及各種果樹均為最有價值之樹種。」

宣傳大綱非常細緻,把什麼地方宜種什麼樹都規定得一清二楚:

「官山荒地宜植松,河堤溪畔宜植柳類,田邊土角宜植板栗,道路兩邊宜植苦楝,住宅周圍宜植香樟,寺廟公園宜植松柏。」

吉 林

北洋政府時期,吉林省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舉行植樹活動。但由於吉林氣候寒冷,清明時分依然天寒地凍,此間植樹不合時宜,所以後來有人提出應適時舉行,不必拘泥清明這一天。

1929年3月初,國民政府以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其他所有植樹節應立即廢止。吉林省農礦廳(即原來的吉林實業廳)再次呈文請求在穀雨舉行植樹典禮,呈文說:

「吉林省苦寒,氣候較晚,非至穀雨,不能完全解凍。故農田播種,皆以穀雨為期。懇請國民政府准許吉林省所定之植樹時間,仍比照從前,以不變為宜。」

吉林農礦廳的意見得到張學良的支持,張學良專門發布通電說:

「以東省氣候較寒,自應稍緩時日,現經議決,遼寧省定為每年4月5日植樹,吉、江兩省及東省特區定為4月20日植樹。」

寧 夏

1929年3月12日,寧夏各界人士舉行集會紀念孫中山逝世5周年,大會由省政府主席門致中主持,隨後在公園下了楊樹、槐樹、榆樹、桑樹、沙棗等數十種樹木,這是寧夏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

寧夏軍閥馬鴻逵繼任省主席后,也十分重視植樹綠化,每年的植樹節活動,只要沒有重要軍政事務處理,他都親自參加,並且都是親自挖坑、埋土、澆水。1936年,馬鴻逵從北平引進了一批寧夏沒有的花卉樹木,還聘請了一位懂行的花木師傅專門管理。當時寧夏沒有常青植物,馬鴻逵特地從外地購進了兩株,委託這位師傅栽培。銀川土壤鹽鹼重,師傅挖好樹坑后先放入一些鵝卵石子,鋪上沙子,然後墊一層蒿草,草上再填上特地運來的新土,最後才將樹苗放入,用新土培好。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棵常青樹最後總算是在寧夏紮下了根。

1

END

1

本文作者 王斯琪

歡迎關注「文史e家」(wenshiyijia2016)

喜歡今天的內容嗎

請給我一個大大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