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這個不為人知的黔西南小城,竟藏著70多年前的美軍基地!

「世界上有那麼多的城鎮,城鎮中有那麼多的酒館,她卻偏偏走進了我的酒館……」放在今天,這隻能算是文藝青年在酒吧撩妹的套路對白,而在1942年的二戰亂世背景下,這句台詞造就了一段流傳多年的浪漫愛情故事。

(美軍加油站營房一角 攝影/多布

如果里克和伊爾莎一同乘機遠走,那麼卡薩布蘭卡只是個浪漫的愛情故事,但當他轉身走向卡薩布蘭卡的深夜,便已然是一個孤獨落寞的英雄。戰爭年代,個體的兒女情長早已被動蕩的時代和肩負的使命無聲湮沒,世上有難以成全的愛情,也有必須奔赴的戰場。

美國陸軍工程兵部隊在晴隆留下的痕迹 攝影/多布

這個故事發生在耳熟能詳的卡薩布蘭卡,在這個如今已經改名為達爾貝達的摩洛哥歷史名城裡,到處是新的街道和景象,以至於找不到一點想象中的二戰時期老城舊貌。然而在相隔萬里之遙的黔西南,也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東方卡薩布蘭卡」——晴隆,至今還能找到曾經發生過無數故事的二戰遺迹。

密林深處的美軍加油站

抗戰時期,自武漢淪陷后,幾乎失去所有沿海港口和工業城市,雲南貴州成為抗戰後方,為前線提供大量來自海外華人和盟國的軍事經濟物資援助。這些寶貴的物資通過史迪威公路和駝峰航線運抵達昆明后,再用大卡車分載,經貴州送抵前線和重慶,而這條運輸大動脈必然途經最為險要的咽喉要道——黔西南晴隆縣的24道拐。

美軍加油站大門 攝影/多布

1942年,美國公路工程部隊1880工兵營入駐晴隆,為整修24道拐的工程駐紮在沙子嶺,這個西南邊陲的小縣城裡隨之建起了空軍招待所、太平洋旅社,甚至還有了當地人從沒見過的咖啡館。

如今的晴隆,當年美國人駐軍的遺迹比比皆是。晴隆縣南街水箐門,是原美軍臨時汽修場和加油站所在之地,如今改為縣石油公司的倉庫。1944年設立的美國陸軍車站是美國援華盟軍建在晴隆的重要中轉站,其駐地在城南街,當年出入這個車站須持通行證,這些歷史文物至今保存在縣檔案室里。

美軍加油站的儲油罐 攝影/多布基地里的美軍水塔 攝影/多布

聽當地人說在沙子鎮普晴林場里,有個規模頗大的美軍加油站,一下就吊起了我的「胃口」。按著路標的指引,車子在林場里彎彎繞繞,不經意間,幾個瞭望塔出現在我們面前,開近了才發現,眼前的這個「加油站」完全是一個遊戲《三角洲部隊》里設施齊全的軍事基地。

地圖上標示著二戰戰區的運輸大動脈 攝影/多布這些地名都是史迪威公路的重要節點 攝影/多布

基地被森嚴的鐵絲網環繞,大門上方除了美國的白頭鷹國徽,還印有斑駁的「US ARMY GAS STATION AT 24TH TURN ON CHINA-BURMA HIGHWAY」(美軍滇緬公路24拐加油站)。抗戰時期美國人在晴隆修建的這個加油站曾是中美聯軍重要的補給站之一,為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滇緬公路上行駛的軍用車輛都要在此補給油料。

充滿細節的會議室 攝影/多布還原的美軍工兵營辦公室 攝影/多布

大門外豎著木質路標,上面標示出的雲南驛、楚雄、昆明等地名,都是抗戰生命運輸線「史廸威公路」上的重要節點。步入大門,基地正中是四個銹跡斑斑的儲油罐,周圍則散落著瞭望塔、軍車、水塔、籃球架和幾座營房。我繞過油罐,走進一座敞著門的木結構營房,裡面的三個房間展示的是援華美軍駐晴隆1880工兵營地的辦公室和會議室。

二戰時期的美式軍用飯盒 攝影/多布永不消逝的電波 攝影/多布

屋子裡除了兩個美國軍人的蠟像,還有復古而逼真的陳設。金牛座雖然總被別人擠兌貪吃愛財,但我們也有優點的好伐!比如說注重審美和講究質感,我必須不謙虛地承認這點。此刻我眼前就擺滿了好看又十足年代感的老物件——電話、鋁飯盒、手電筒、望遠鏡、軍事地圖、老照片、二戰海報、通訊電台甚至還有當年的煙盒和酒瓶,細膩地還原了當年營地里真實的生活氣息。既然帶不走買不到,我只能把每一件都仔細地拍了下來。

置身營區,就像穿越回了70年前 攝影/多布布滿歲月痕迹的軍用手電筒 攝影/多布

旁邊有遊客穿上了「國軍」服裝,正在手握道具槍支拍照留念,把我從七十多年前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拽回了現實。沒錯,美軍加油站的細節還原讓人如同親臨戰爭現場,但我們眼前看到的其實是為拍攝抗戰劇《二十四道拐》所修建的實景,劇拍完之後,這裡就留下成為遊客的好去處。

「We Fight For Freedom」 攝影/多布同是拍攝布景的「馬幫山寨」在林場的另一個角落 攝影/多布

離開美軍加油站之前,我看到基地大門內側還寫著一行英文——「We Fight For Freedom」。這不僅僅是口號,更是當年美國援華軍人身體力行,用生命和鮮血捍衛的價值觀。據美軍記錄,僅修築史迪威公路中507英里長的利多路段,犧牲了1133名美國工兵,意味著一英里有兩個墓碑。而以航程險惡聞名的「駝峰航線」,短短三年間就有1579名美軍機組人員長眠於高山幽谷之中。

24道拐」旁的史迪威小鎮

從美軍加油站前往24道拐,有一個小時的車程,快開到目的地時,我隔著車窗發現公路腳下的山谷里,一棟棟黃牆紅瓦的斜屋頂小洋樓掩映在一片綠野中,十分惹眼。於是趕緊招呼同伴停車,抄起相機包就衝下車去拍照。

站在公路邊用長焦鏡頭一看,我才發現這個村落不只有小洋樓,在村外一角,還整齊地停著9輛軍綠色的大卡車。既然已經被勾起了好奇心,我們臨時決定在上24道拐之前,先去這裡探個究竟。

黃牆紅瓦斜屋頂的史迪威小鎮 攝影/多布遠遠看去,村外停著9輛軍用卡車 攝影/多布

公路在繞進村子之前,先進入眼帘的就是那9輛巨大的卡車,透過卡車車廂上的窗戶,能看到裡面的床和電視——原來每輛卡車的車廂都是一個房間,這9輛「卡車」加起來就是一個別具一格的酒店。

美式GMC軍用十輪大卡車的經典外形 攝影/多布誰能想到這些其實是「房車」 攝影/多布

仔細端詳,這些「卡車」的外形是比照著二戰期間美式GMC軍用十輪大卡車來建造的,車身鋼結構,車廂的篷布部分則用混凝土替代。駕駛室相當於房間的門廊,沿著台階走上去,打開玻璃門就可以進入「車廂」內的房間了。我是典型的愛享受、喜歡舒適體驗的金牛座,當下就決定今晚住這裡,然鵝被告知因為房間少所以很早就訂滿了,只能徒呼奈何。

「駕駛室」是房間的門廊和入口 攝影/多布房間的陳設也充滿二戰元素 攝影/多布

這個軍用卡車式酒店連同蓋滿小洋樓的村子當年也曾是美軍的駐地,美國工兵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才撤離。美軍撤走後,人們把這裡稱為「史迪威小鎮」。最近這幾年,這裡也以美式鄉村的模式進行重新打造。聽當地村民說,除了軍用卡車式酒店,小鎮還要建教堂、飛機式咖啡廳和油罐式餐廳。

這些漂亮的小洋樓可以用餐也可以住宿 攝影/多布

小鎮池塘邊的木棧道上,兩個當地的孩子在玩假裝釣魚的遊戲,池塘里一群鵝排著隊穿過草從……中式田園風情混搭著美式鄉村風格的建築,四下里一派怡然和睦的景象。不要說我們這些外來的遊客,即使是當地人,此刻恐怕也很難回想起,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那些與戰爭、與日寇、與盟友有關的塵封往事。

(一派怡然和睦的田園風情 攝影/多布

原創圖文,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了解更多旅行咨訊和美圖,請關注我的新浪微博:多布

拍攝、約稿、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