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劉備是忠厚長者還是梟雄本色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劉皇叔一向是以「仁德」形象示人的。

對於劉備所謂的「仁德」,社會從來都褒貶不一。有人說是性情使然,有的卻認為劉備是在「作秀」。很顯然,前者屬於傳統認知,後者卻是後知後覺。因此,後來民間也就有了「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的說法。即便是當年劉備本身,也曾不無深意的說過:「操以急,我以緩;操以暴,我以仁;凡每每與之相反,遂能如願也。」

從這段話來分析,顯然這是劉備為了標榜本身的「仁德」而採用的一種姿態。但也恰恰如此,反倒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劉備的心機深重,善於偽裝。

那麼劉備真如他本身說的那樣,是一個「仁德」之主呢?

我想,這個問題既不能完全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還應一分為二的看待。總體上看,在《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劉備能夠與「仁德」掛起鉤來的先進事迹的確比曹操多得多。這也直接導致了作者對曹、劉態度的不同。但這種不同,究竟是不是真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僅僅為了一個「正統」,或長短「正統」,今日看來,還要進一步考究。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原因是我們也清醒的看到,作者對曹操的「仁德」之處也同樣是稱讚有加的。這就給我們帶來另一種啟示,作者對曹、劉態度的不同,似乎並不在於封建正統思想,而在於追慕「仁德」的政治觀念。

客觀的講,羅貫中雖然對劉備頗多讚美之詞,但基本上還是把他當作「梟雄」來寫的。在《三國志》以及《後漢書》等史料中,史學家指斥劉備為「梟雄」一類的話,在《三國志通俗演義》中也都基本保留著。不僅如此,有時作者為了深度刻畫,甚至還會本身站出來加以評述,如《雲長延津誅文丑》中,作者寫關羽斬殺文丑之後,袁紹要殺劉備,不料劉備卻笑著說:「曹操素懼劉備,備雖一時潰散,必有復仇之日。今曹操知備在明公處,恐其協力攻曹,故特使關某誅殺二將。公知必怒,不肯助兵。此乃借明公之手而殺劉備,斷絕仇人,以除後患,願明公思之。」對此,作者評云:「此是玄德極梟雄處。」而結果當然就是,袁紹「喝退左右,請玄德上帳而坐」。

這還不算,對於劉備的這種「梟雄」本色,作者沒有原因是劉備面對的是親近之人就諱莫如深、一筆抹殺,而是毫不保留地展現在了讀者面前。在《劉玄德敗走夏口》一回中,關羽提起當年「許田圍獵」欲殺曹操為劉備所阻之事——「當時若從吾意,可無今日。」劉備則回答道:「比時亦為國家惜耳,若天道輔正,安知不為福也!」對此,羅貫中就引用了裴松之的評論,指出劉備的回答並非真話,「乃飾詞耳」。正是如此的評論,實際也就顯示了這樣的結論:即使對所謂義同生死、情如骨肉的關羽,劉備也沒有忘記耍弄權術,掩藏心機。

如果這麼說還不足以表明劉備的「極梟雄」之處的話,那麼從劉備後來在一些重大事件的表現上來看,劉備的「不厚道」就已經顯而易見了。一是劉備在荊州被曹操打敗之後,派諸葛亮前去聯合東吳,共拒曹操。當諸葛亮提出「若南軍勝,照舊而殺操以取荊州之地;若北軍勝,乘勢而取江南。此遠大之計也」時,劉備對此的反應是「大加贊同」,並說「此論甚高」。二是劉備入蜀之前,已在荊州與張松深相結納,並以言語相挑,使張松獻出了蜀中地理圖,然後與張松立下誓約:「青山不老,綠水長存。他日事成,必當厚報。」此語一出,明白無誤地表示了他欲圖劉璋、取西川的決心。

他的這種蓄意結納張松欲圖劉璋的行為,跟他一面與孫權同盟抗曹,一面卻想乘機奪取東吳的籌劃一樣,都不是「忠厚長者」做的事,而是「梟雄」本色。正原因是作者在事前就淋漓盡致地寫了他與張松的這一番勾結,所以後來法正、龐德勸劉備圖蜀時,劉備卻幾次推脫,就顯得故意做作,令人發笑。當然還應該補充的是:這裡所敘述的兩件事,前一件純屬虛構,后一件基本也是虛構。

但真實也好,虛構也罷,至少作者在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劉備,也在表達本身的真實看法。如此看來,真實的劉備,並非我們想象的那樣,謙謙君子,忠厚長者。只不過在很多時候,劉備做得更委婉而已。至於劉備到底是不是「梟雄」,我想也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世上有君子和小人之分,但從來都不是絕對的。

因此我們只能作一種假設:假若我們一定要把曹操當作真小人來看待的話,那麼毫無疑問,劉備應該就是地地道道的偽君子了。

然而,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一個人裝君子如果能裝一輩子的話,其實也就離君子不遠了吧。 其實《三國志》這些史料里的劉備更讓人欽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