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那埸驚心動魄的戰爭

整部《三國演義》當中,重心之重無疑是赤壁之戰,羅貫中將筆墨集中於《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其實是不無道理的:第一,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最為重要的一埸戰事;第二,赤壁之戰是三國得以鼎足而立的前提;第三,赤壁之戰後使得東漢末年的混亂局面得以稍為穩定下來;第四,赤壁之戰是歷史上少數的幾個以少數兵力戰勝多數兵力的經典戰事;第五,這是一埸幾乎集結了當時的所有智慧的經典級戰事;…太多的理由都表明了赤壁之戰在三國時期的重要地位。

蘇軾在他的《前赤壁賦》中曾經提到了赤壁的地理位置,說是在黃州城外,又有一名叫做赤鼻磯。就連《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也上了蘇軾的當,將赤壁之戰的古戰場舊址,給安排到了黃州城外。真正的赤壁之戰舊址,其實應該是在湖北省嘉魚縣東北,長江南岸。北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大文學家蘇軾曾於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兩次泛舟錯就黃州城外的赤壁,將錯就錯地寫下了以赤壁為題的遊記,也就是有名的《前赤壁賦》與《后赤壁賦》。這種錯表感情的不負責任的做法,誤導了後代的許多人。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將戰場錯放地點的事情,還有許多,如國外的拿破崙的滑鐵盧戰爭當中,滑鐵侖距離當年的拿破崙與威靈頓大戰的古戰場,相距4.5公里遠,與當年的大戰一點關係也沒有。

建安十三年,曹操繼滅了呂布、袁術、袁紹等幾路人馬之後,揮師南下直取荊州,劉表之子劉琮不戰而降,搖了白旗,曹操不費一兵一卒垂手得了荊州,接著又擊潰了羽翼未豐的劉備,佔領了江陵,直接地將大隊人馬開到了長江南岸,與劉備、孫權兩股軍事力量相對峙,拉開了史上最為驚心動魄的那一埸戰爭——赤壁之戰的帷幕。

為了能夠與曹操號稱百萬雄師的人馬相對抗,被曹操迎頭痛擊得滿地找牙的劉備,派遣了三國時期最為出色的外交官兼戰爭販子諸葛亮,渡江前往東吳去當說客,打算聯手對付曹操。當時東吳的孫氏政權內部意見不一,對於是否同曹操開戰的「主戰派」與「和談派」正僵持不下。在這種情況下,出使東吳的諸葛亮精明地聯絡拉扯了東吳內部的「主戰派」——水師都督周瑜,利益相衡地說服了東吳的軍事領袖孫權,穩住了孫權同曹操一決雌雄的決心。

歷史其實就像是一條河,任何發生在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在光陰這條河上緩緩地駛過,最終也仍然難免沉澱入光陰這條河流的河底,成為昔日的傳說。然而任何的一次重大事件,都好比是一條駛在河上的船,每一條船都離不開各種各樣的零部件。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也同樣地離不開這些參與這次戰爭的形形色色的人,並且每一個人都同樣地重要。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雖說在赤壁之戰一節當中,極盡其能地鋪陳了各種來自民間的傳說,及個人所杜撰的虛構情節,卻也是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一個不爭的事實:無論是虛構出來的赤壁之戰,還是史上真實的赤壁之戰,每一個細節或者每一個參與者,都會有可能因為一點點的偏差而導致了一整出事件產生了變化。雖然說羅貫中是因為早已經知道了赤壁之戰的最後戰果,才可以依據結果來重新安排事件的過程,但是如果我們僅僅只是將《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當做小說寫作上的技巧來解讀的話,我們除了佩服羅貫中的匠心獨到之處外,更應該感謝羅貫中為我們所留下來的,關於三國赤壁之戰最為完美的虛構情節。

從諸葛亮渡江舌戰群儒到將干盜書,從草船借箭到黃蓋自討苦吃的苦肉計,從闞澤所獻的詐降書到龐統的連環計,再從諸葛亮裝神弄鬼的七星壇祭風到周瑜所放的那一把火。一系列的情節一環緊扣一環,彷彿這些火燒赤壁的前提條件是缺一不可的,然而頂多也只能夠當做文學技巧來看待,至少沒有了這些羅貫中認為是火燒赤壁所必需的條件,老天爺也照樣會給周郎一陣東風的方便,讓歷史上的赤壁之火給燃燒起來。或許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當中,沒有了這些高潮迭起的情節,周郎的這一把火便也就燒不起來了,於陣壽的正史《三國志》讀來,所謂的這些火燒赤壁的「必需條件」,卻僅僅只是一些填鴨子式的多餘,畢竟人家周郎放火燒赤壁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做為文學家的羅貫中而言,他所能夠做到的,也不過只是在按照著一個開始及一個結局的文學格式來進行文學上的再創作。許多的文學家在創作的時候,基本上就是沿襲了這樣子的一套格式來進行創作的:先設定一個開始以及一個結局,再設定一些特定的人物及場景,然後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從而進行自由發揮的情節加工。

順便提一提的是:真正的赤壁之戰的主導者其實是東吳的周瑜以及魯肅的大手筆,與諸葛孔明是一點干係也沒有的!「草船借箭」這一回事,在三國里是的確有著這麼地一回事,只不過歷史上「草船借箭」的主謀者並非是諸葛亮,而是東吳的孫權。孫權的「草船借箭」也並非是有意而為之的,僅僅只是泛舟飲酒作樂而花船太過於靠近了曹操的水寨,結果被曹操的弓箭手給射成了超級的刺蝟,孫權為了花船在行駛時能夠保持平衡,還特地地將花船的另一面也讓曹操的弓箭手給過上了一回癮。「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千古名言,便是在孫權的花船意外地「滿載而歸」之後,曹操所發出的感慨,後來又被南宋的詞人辛棄疾給「抄襲」了。這一段史實自從被羅貫中移花嫁木地安到諸葛亮的名下之後,《三國演義》也就逐漸地替代了歷史,「草船借箭」也就成為了諸葛亮的「名牌主打」。所以說千百年來人們對於諸葛亮的崇拜,一半以上的功勞得歸功於《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的大手筆。

不經意之間,幾千年的時光已悠悠而逝,當年的赤壁之戰於今也不過只是剩下一些遙遠的傳說,偶爾可以於古戰場的舊址上面,發掘出一些題材的文人騷客們,來了又去了,終於是充分地利用了從前的戰爭資源,成就了某些人的千古文章,而這些人,也同樣地被時光所帶走。釋家的《金剛經》中曾說過如下一段: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段經由姚秦時來華的鳩摩羅什三藏法師從梵文中翻譯過來的經文,正確的譯文應該是這樣子的:

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這樣子來看待:無論是非對錯成功與失敗,都只不過是過眼的雲煙,稍縱即逝!

有趣的是《三國演義》的開卷語中,明代大學問家楊慎的一首詞《臨江仙》,也是這樣子地同一種味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