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那亞地圖,作者不詳,1457 年
利維坦按:古時候,人們對於看不到的國度充滿恐懼、幻想乃至渴望,這使得 17 世紀之前的古地圖,看上去都不像是什麼正經地圖。一直以來,無論是隨水手遠行的航海圖,還是傳說中的藏寶圖,地圖背後總有著難以道盡的追尋與執迷,古地圖的閱讀學習便始於此處。
其實在地圖學家墨卡托(Gerardus Mercator,1512-1594)於 1538 年繪製的第一張世界地圖之前,地圖的意義遠遠多於其工具性。不乏有各種神話傳說、幻想異獸、真主邪神躍然紙上,地圖的概念更像是一本玄幻小說。
"我也沒去過,但是我可以給你們畫出來。"
已知最早的世界地圖,是公元前 6 世紀的古巴比倫世界地圖(Babylonian Map of the World)。巴比倫位於地圖中心,其中的內圓代表世界的中心區域,用內外圓之間的環狀區域代表四周環繞著的"鹽海"。內圓最上方是今天土耳其南部的山地,同心圓之外,他們用7 個三角形分別代表 7 個島嶼(挖掘出的碎片僅存 5 個的局部),並附文提到,這其中共有 5 個島嶼有人居住。
古巴比倫世界地圖,公元前 6 世紀
當時的人們相信海洋是陸地的終結,同期其他的地圖也僅僅描繪了所生活的陸地,而並不包含海洋之外的世界。而這也是古巴比倫地圖獨一無二的地方——它觸及了彼岸。而碎片所缺失的三個島嶼,名字分別為"日出的地方","太陽的藏匿點,不可視物之處"和"飛鳥的終點"。
古巴比倫世界地圖,線稿版
這些島嶼都距離陸地 7 英里遠,但是,它們各自之間的距離是變化的,有時候是 6 英里,有時候是 9 英里。此外,7 個島嶼上還散布創世之初就存在的 18 只怪物。 根據巴比倫人的觀念,這些島嶼位於"陸地"和"天國的海洋"之間,它們連接著大地。
也正是由於這些元素的存在,學者對於此地圖意義的爭論一直不斷:雖然的確包括一些實際地點,具有一定的工具效用,但此圖的神話成分同樣顯而易見。
再早 400 多年,地圖的作用似乎又有些不同。貝多利納地圖(Bedolina Map)被刻在義大利北部卡莫尼卡的一個懸崖岩石上,距今已有 3000 多年。
地圖上刻畫有帶鞋頂的木屋、長滿莊稼的農田,以及用粗線條刻畫的戰士和鹿。
發現之初,貝多利納地圖的起源讓很多考古學家感到困惑——畢竟那時候連文字都還沒被發明出來。另外,從地理角度來看,這幅地圖並不與實際的地形吻合,這使得它幾乎喪失了指路的效用。
貝多利納地圖,線稿版
研究后,考古學家相信這份地圖是當時的遠古部落卡慕尼人(the Cammuni)所遺留下的一個"未來暢想圖"。當時的人類社會,農業正在逐步代替狩獵採集模式的地位,而這幅地圖,則是居於統治地位的數位部落貴族用以記錄未來勢力範圍的工程圖。
這便是世界上的第一份地圖,人類先祖的想象力由此繼承給了古巴比倫地圖。至於後者本身的精髓,更是被中世紀歐洲的 T&O 型地圖給發揚光大的。
7 世紀所作的 T&O 型地圖
上圖為塞維利亞曾經的大主教,聖伊西多爾(Isidore)於 7 世紀所作的世界地圖,可算是T&O 型地圖的模版。地圖上所呈現的三個大陸,由" T "型的已知重要水體(黑海,愛琴海和尼羅河)分離開來:歐洲在左下角,非洲在右下角,橫線上方代表亞洲,整個世界都被表示大海的" O "所包圍。
按照聖經所記載的,大洪水沖刷了整個世界之後,諾亞在他 500 歲時生的三個兒子:閃(Shem),一個叫做含(Ham),一個叫雅弗(Japeth)都被送來重建和統治世界(實則為三個已知大陸)。閃去了亞洲,含到非洲,雅弗去了歐洲。
這種布局方式,則使得地圖的上方變成了東方,而非現代地圖統一的北方【有意思的是,"東方"在拉丁文中為 oriens,即英語中"定位"(orientation)一詞的詞源】。這是伊甸園和人的起源所在的方向,亦是人類墮落的起點,位於下方的整個世界因此而充滿隱喻。
埃布斯多夫地圖
在這種類型的地圖——例如在上圖所示的埃布斯多夫地圖(Ebstorf Map)中,耶路撒冷作為基督教的發源地,通常被放置在世界的中心。
埃布斯多夫地圖創作於 1234 年,此圖最為有意思的點在於,它將世界畫作了耶穌的身體,祂的頭部指向東方,旁邊是伊甸園,四肢從世界的邊緣伸出。地圖中充斥著描述聖經故事的各種小插圖,稱得上是一本基督教故事百科。
在此,基督教的普世主義通過世界邊緣得以體現。
埃布斯多夫地圖中所描繪的伊甸園
除卻空間維度,中世紀地圖更是跨越了時間維度,用地圖講故事無疑是中世紀 T&O 型地圖的一大特色,而其中把故事說的最漂亮的,當屬目前發現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T&O 型地圖—— 1300 年左右繪製於英國的赫爾福德地圖(Mappa mundi)。
赫爾福德地圖
赫爾福德地圖繪製於一整張牛皮之上,最寬處直徑達 1.3 米,描繪了420 個城鎮,15 個聖經事件,33 個動植物,32 個人和 5 個古典神話場景。最上方依舊是伊甸園,往下為簡化版的巴別塔,左邊出現了載滿動物的諾亞方舟。
除了聖經故事,赫爾福德地圖中對生物的描繪同樣令人動容。除了駱駝、大象等真實存在的生物,還有獨角獸、無頭人"不萊梅"(Blemmeys)、僅有一隻腳的傘足人(Sciapods)、狗頭人(Cynocephali)等莫名其妙的玩意兒。
無頭人"不萊梅"
不萊梅是一個沒有頭腦的戰爭種族,胸部呈現出臉部特徵。傳說亞歷山大大帝在他的征途中曾經遇到過不萊梅,莎士比亞在《奧賽羅》中也有提及。地圖上,一個拿著矛和盾牌的不萊梅屹立於非洲大陸。
傘足人
傘足人據說只有一隻巨大的可以幫助他們跳得非常遠的腳,太陽過曬的時候會把腳舉起來庇蔭,因此而得名。地圖上有兩個傘足人,一個在印度,另一個在人跡所至的最南端。
地圖右下角奔離世界的騎士
在地圖的四個角上,分別寫著字母 M-O-R-S ——"死亡"。而右下角也許是整張地圖最柔軟的地方:一個騎士策馬奔向世界之外,卻回首留戀世界,舉手揮別。扈從牽著一條狗,說:passe avant ——"去吧"。
其實古地圖中,也不乏托勒密這般嚴謹靠譜的製圖師,但在美洲大陸被發現之前,大部分文明都只能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做生意尚可,軍事行動卻很容易吃力不討好。
托勒密世界地圖(1492 年重製版),原作作於公元一世紀
當時的人們既沒有環遊世界的剛需,也沒有能力,地圖更多時候是出於政治、宗教宣傳目的而繪製的物件,所表達的亦是對信仰與未知的執迷——而這在歐洲人的船艦登陸美洲大陸之後迅速改變。
為了滿足統治者從世界各地撈錢的夙願,製圖技術在 16 世紀有了迅速的發展。其中麥卡托提出了新的投影製圖技術,矯正了先人在比例上犯下的錯誤,被視作製圖史上最重要的技術轉折點。
麥卡托世界地圖,1569 年
儘管世界的容貌因此而更精確,但關於地圖的執迷尚未消亡。
17 世紀,法國第一次使用現代三角法繪製國土地圖。國王路易十四的皇家天文學家喬凡尼 · 卡西尼(Giovanni Cassini)與自己的兒孫花了數年時間踏遍法國土地,加持信念,為法國繪製了 182 張地圖,成圖比例為 1:86,400。
當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通過觀察太陽高度來確定緯度的方法,但對於經度一直沒有特別好的辦法。而這次測繪特殊的一點是,卡西尼用不同經度兩地的太陽日差來計算經度。
卡西尼法國地圖
訓練有素的測量員隊伍跨越法國測量每一平方米。過程中有人遭到襲擊,有人甚至被可疑的當地人殺害,但憑藉著對信念的執迷,他們創造了當時製圖史上最準確和精美的地圖。該地圖顯示出法國比之前估計的要小 20% 左右。巴士底獄淪陷的那年,這項工作結束了最後一筆。新政權上台後立馬將地圖國有化,視其為後來測繪所有國家地圖的標準。
地圖的形式千奇百怪,即便是在測繪技術足以讓我們看到藍色星球全貌,智能手機高度普及的現代,人們依舊免不了用地圖來表現自己的情感。
《Carte de Tendre》
法國女作家瑪德琳 · 史居里(Madeleinede Scudery)在 1964 年為小說《Clélie》創作了一份《Carte de Tendre》柔情地圖,也是 Gucci 2016 年春夏女女裝系列的靈感來源。地圖上用古法標示了細膩的女性情感城鎮,勾勒出跟隨慾望流動不定的地形和女性對情感的渴求,盡情演繹情境主義者的漂移。
地圖上的兩河交匯處代表著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也是墜入愛河最快的捷徑。不成功的追求者則必須通過兩條路徑才能找到真愛:一條流經情書村,小飾品村等,追求者才能成功贏得信任,但也很容易陷入"冷漠之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