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詩詞大會》捧紅的不止是武亦姝,還有中國原創綜藝

2017年伊始,一檔名叫《詩詞大會》的綜藝節目,火速紅遍大江南北。彷彿一夜之間,《詩詞大會》演變成了一檔全民節目,話題屢登熱搜榜,引發廣泛熱議。關於詩詞的討論,一度成為關注焦點;關於選手的探討,一度激起軒然大波;關於比賽的熱度,一度火熱高居不下。

就在2月7日,這檔人氣節目剛剛落下帷幕。16歲的美少女武亦姝殺出了神級對手PK的重圍,在首輪拿下317的高分后脫穎而出。緊接著她又在飛花令里滴水不漏,在大學語文老師王子龍手下拿下一城。而搶答環節更是精彩紛呈,她反應靈敏,率先拿下五分,完勝強敵彭敏,取得了最後的冠軍。

16歲的武亦姝,雖然還只是一名復旦附中的高中生,但她憑藉豐富的詩歌儲備和對答如流的從容氣魄,不僅實現了自我的突破,更是收穫了大量的關注和讚歎,被點評為「滿足了人們對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與此同時,她也成為了2017年開年最火的「網紅」。

當然不只是武亦姝的精彩表現,陳更、彭敏、李宜辛等人的各顯神通,河北農村婦女白茹雲的感人肺腑,都讓這檔節目的關注度隨之水漲船高,成為一匹收視黑馬。

那麼,是什麼成就了《詩詞大會》如此矚目的成績呢?

1.文化益智節目,央視成竹在胸

作為一檔大熱的電視節目,《詩詞大會》有無數個圈粉的理由,一個重要因素大概是文化益智節目的形式。對於如何製作一檔成功的益智類節目,央視可謂成竹在胸。

80后、90后們一定記得《正大綜藝》、《三星智力快車》、《開心辭典》等一批曾紅遍全國的央視益智類節目。《正大綜藝》「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節目口號、《開心辭典》主持人王小丫「請聽題」的台詞,都幾乎成為了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然而隨著地方電視台的興起,以及海外綜藝節目的湧入,這批曾被視為「王牌」的節目停播的停播、改版的改版,終歸免不了曲終人散、明日黃花的命運。在文化益智類節目被束之高閣的同時,是娛樂綜藝節目的大舉入侵,大大小小良莠不齊的娛樂綜藝節目風靡大小熒屏,央視也未能免俗。如今,《詩詞大會》進一步證明,製作文化益智節目,央視依然實力未減。

2.基於詩詞文化,寓教於樂

如果說《見字如面》這種類型節目的成功是基於文化,那麼《詩詞大會》亦是如此。和《漢字聽寫大會》《成語大會》一樣,《詩詞大會》是基於對文化的繼承和傳播,更是發展和創新。

節目把最影響深遠的詩歌搬上綜藝的舞台,以比拼競賽的形式,寓教於樂,讓更多人潛移默化地接受這種意見表達方式。這樣的表達方式,相比之於同類型的綜藝節目,它不賣腐、不賣笑、不賣故事,所有人除了簡單的介紹,都是靠實力對陣,沒有半點所謂迎合大眾之類的其他意圖。不得不說,《詩詞大會》把文化和綜藝相結合,卻保留了文化的精華。把文學和競賽相結合,反倒刺激了文學熱。

對於從國小到大的詩詞,觀眾有很強的文化共鳴。而在忙碌的工作之餘,看這一檔這樣的節目無疑是輕鬆的,有趣的,沒太大壓力的。

3.節目環節新穎,能調動觀眾積極性

《詩詞大會》設置的環節非常新穎,一共有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個人追逐戰,場上選手和場下百人答題團一同答題。場下百人答題團未答對人數計為場上選手答題得分。每人九道題,一共四個場上選手,最後按分數高低留下一個人。

第二個環節是爭奪攻擂資格的飛花令。場下答題正確率最高的和在個人追逐戰中獲勝者輪流說詩。在給定的概念詞中,一人一句,答不上者輸。

第三個環節是對擂賽,以搶答的方式展開,先拿五分者獲勝。

不得不說,這樣的形式,無論是場上場下,乃至於電視機前的觀眾都能參與其中,饒有趣味。

4.應運而生,滿足觀眾對綜藝多樣化的需求

綜藝的「現象級」一向是引進版權的天下:《好聲音》顛覆了選秀的傳統,導師求著學員翻牌;《我是歌手》打破了王不見王的鐵律,「秀」出了音樂人的才情;《爸爸去哪兒》直面家庭教育中缺失的父愛,父子互動引發全民討論;《奔跑吧兄弟》甩掉了國內明星的偶像包袱,釋放出快樂的力量……

然而,幾個賽季的長跑下來,原來的驚艷變成了套路,各大電視台逐漸走向同質化競爭的怪圈。在這樣的情況下,以《詩詞大會》為代表的一批文化類節目如一股清流般殺出重圍,以內涵搏出了收視率。

《詩詞大會》打破了一直以來,國內現象級綜藝節目「偽原創」的尷尬。並且給出了一個強勢的回答:來源於民族歷史和傳統中的美。節目中的參賽者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和教育背景,唯一共同的是對於傳統詩詞魅力的歡喜。這樣的歡喜也影響到了屏幕外的觀眾們。

無獨有偶,2016年底在黑龍江衛視播出的明星讀信節目《見字如面》同樣創造了口碑和收視的神話。由這兩檔節目在近期引發的熱議說人文類節目重回視線中心還為時尚早,然而它們確實能顯現一些趨勢以及觀眾對於綜藝內容多樣化的需求。

《詩詞大會》成功背後:比爆款更重要的是內涵

雖然最近幾年,綜藝節目在國內持續火熱,然而卻始終無法迴避一個問題,那就是原創性,那些最火的綜藝節目大多都是國外「引進」。然而,「引進」未必長久之計。事實證明,當國內團隊原創能力尚不足以創造「芯」,替換消耗殆盡的進口引擎時,曾經的「現象級」逐漸歸於沉寂。「原創」勢必要扛起綜藝大旗。

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群雄逐鹿,片片「藍海」已經殺成「紅海」。同時,這也是一個機會遍地的時代,自出創新大有可為的時代。此前,《笑傲幫》、《熟悉的味道》、《我們來了》、《人說山西好風光》都從別人並不看好、或者棄之無用的紅海中開發出新的藍海。這種創意深耕、向本土文化要靈感也許就是「原創」的發展之路。

事實上,爆紅的《詩詞大會》並非新生事物。細細推算,這個節目系列可倒推至2013年首播的《漢字聽寫大會》。在這檔節目獲得成功后,央視在2014年再接再厲推出了《成語大會》。吸收了前兩檔節目的寶貴經驗后,2016年,《詩詞大會》第一季由幕後走上了前台。單從收視率而言,這三檔節目都相當成功。不過它們最大的成功並非在收視率,而在於,這三檔節目樹立了一個新的風向標,喚醒了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們對於我們自己的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如今,《詩詞大會》第二季雖然已經結束,然而它吹拂而過的人文智慧與古典美卻絕不會散去。這股春風的意義不僅是給綜藝節目行業注入一股清流,讓日益膠著的競爭局面有了新的可能性。另一層面上,它以最樸素真誠的方式展現了大眾媒介應有的責任——展現前人智慧,傳承本國文化。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