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督導專欄】淺論職場社會工作

日前,在一場醫務社會工作複合人才培養高級研修班上,我分享了醫務社會工作者在醫院中如何促進醫患關係,以及自己過去在醫院精神科協助康復的精神病人進行社會復健、回到職場的經驗。通過與現場學員的討論,我意識到目前大家對於社會工作服務的範疇主要是界定在社區的綜合服務方面,再有就是不同群體/ 議題的專項服務,例如吸毒者、失獨家庭、獨居老人、家庭暴力、留守兒童、農民工子女教育等,而對於社會工作者在「職場」(workplace)這個範圍內的服務, 更多的可能是幫助農民工融入城市、維權以及企業內的員工援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 E A P)等。然而,因為很多專項服務剛剛開展,且正在積累經驗中,因此我想從工作職場這個領域, 來梳理一下我所理解的社會工作者能夠發揮作用之處。

從台灣地區社會工作的發展歷程來看, 「工作職場」是不是社會工作者的服務範圍,是一個很具有本質性的爭議。因為傳統社會工作強調為「弱勢群體」服務,如低收入者、身心障礙者、兒童、婦女、老人等,而職場的群體大都是青壯年員工,且有薪資收入,看起來就不像社會工作服務的對象。

但事實上,「工作」是人創造自我價值、建立信心的一種很重要的社會機制,一個人無論能力如何、學歷如何,若是能有一份工作,通常就代表著他具有一定的行動能力、工作能力、就業能力、自我照顧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反之,一旦脫離了工作,人便很容易感受到上述能力的低落甚至喪失,進而失去對自我的定位。

然而,有多少人原本就被排除在職場的門外, 又有多少人在進入職場工作后被踢了出來,甚至在職場工作的過程中成為「隱形的弱勢」。在此,我們從一個人進入職場的歷程來思考可能的社會工作服務需求。

首先,有哪些群體想工作但是被排除在職場之外呢?常見的身心障礙者是最大的群體,再有就是刑釋解教人員、二度就業婦女(指脫離職場一段時間,后因為家庭變故需要扛起家計等女性), 這些群體的「就職前準備」服務,是社會工作者可以服務的範圍。社會工作者可以針對知識、技能、心態、人際關係等不同層面,對上述服務對象進行培訓與個別服務,同時對僱主展開教育宣導工作, 併發掘適合的工種。

其次,對於不需要上述服務的勞工群體而言, 他們雖然能靠自己謀得一份工作,但他們在工作過程中也有可能因外在環境因素與內在個人因素而需要社會工作服務。外在因素方面,如因薪資過低、減薪、裁員、工作環境不當、工作變動等產生的適應壓力,導致身心癥狀,影響工作,或遭職場霸凌(workplace bullying)、性別歧視、權益剝削等不當對待,卻迫於生存現實、信息不對等,而陷入不公義的處境。內在因素方面,如因個人理財不當、事故意外、疾病或婚姻關係、家人照顧等狀況而出現經濟及身心壓力,進而影響工作表現。在這些過程中發生的個人、團隊甚至組織的危機,也都在社會工作者所學的個案、小組與社會工作管理相關專業方法可以干預的範圍內。

最後,上述面臨環境或個人危機的群體若是無法獲得有效支持,就有可能面臨退出職場的境況, 而一旦退出職場,個人及家庭如何適應生涯劇變、是否需要重建個人的第二職業生涯能力等,也都是社會工作者可以著力服務的範圍。

因此,若回到社會工作「服務弱勢」的本質, 除了傳統認知上的「經濟弱勢」與「能力弱勢」之外, 「人在職場中」還會因為自身的特性與工作場域的結構特性而面臨「機會弱勢」「信息弱勢」等不利情境,進而產生短期危機或長期危機。更有甚者, 可能會擴大成社會危機,畢竟「勞動人口」是一個社會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穩定要素。由此可見,社會工作夥伴們很有必要去思考並建構系統性的職場全人發展服務!

來源

投稿平台:

新浪微博:@社會工作雜誌

分享是一種美德,請將本文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人!

友情提示:將自動識別敬請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